APP下载

文艺复兴时期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

2016-05-30杨清

艺术评鉴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艺复兴

杨清

摘要:文艺复兴是欧洲从对神的崇拜转变到对人及人的内心情感的关注的重要转折,其对中世纪束缚人性的各种思想和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由此引发欧洲现代社会进程,并影响到文化的各个层面。欧洲音乐的美学思想,就出现了“主调音乐与古典和声体系”,它其实是一种对人的情感价值的肯定。

关键词:文艺复兴 情感论 音乐美学思想

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积累,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方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思想盛行。文艺的世俗化更能体现人的情感与精神追求。因此当人们发现此前中世纪的文艺是如此的僵化,不食人间烟火的时候,不由得开始进行新的变革与追求,由此形成了欧洲继古希腊之后的另一个文化与思想的高峰,并开始了更新的思想层面乃至制度层面的追求。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思想的一个分水岭,其思想与文化形态逐渐由古典过渡到现代社会。所谓“文艺复兴”便是“当时的人因为借着研究古希腊的文艺,引起希腊人的思想、人生态度。把一副向天的面孔又转回到人类世界来了。”文艺复兴虽然继承与发扬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但也对其压抑、束缚人性的一面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并且借复兴古希腊文明之际,掀起了一场深刻的人性解放运动,发扬了古希腊思想中与当时社会流行趋势相吻合的人文精神。创造出一种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新文化。其基本思想是:肯定人的自然本性、使人们认识到人性的重要性,强调人的价值:将人们从神的禁锢下解脱出来,这种被称为“人本主义”的艺术思潮在艺术领域的直接影Ⅱ向,便形成新的文化行为方式,将艺术从宗教的殿堂里解放出来,真正走向民间、走进人们的生活。自此,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情为主的现代音乐美学的主体原则和思想。并确立了主调音乐及其理论等诸多近代音乐形态的雏形。同时在理性思想的影响下,形式论音乐美学思想开始逐渐明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影响音乐的发展。

一、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主调音乐与古典和声体系

文艺复兴时期承接了中世纪对于音乐的思考和研究,仍然将数与和谐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理论对待。但在此基础上已经有所突破,并且在理论与思想层面逐渐占据上风。那就是对音乐中的情感以及人对音乐感性的认知。已经逐步开始了新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于音乐的认识,早已从中世纪的“理式音乐”、“宇宙音乐”的理论中脱离开来。开始认知音乐的节奏、调式、旋律、和声等形态特征事物。开始对音乐的本体进行思考和研究,由此也开始了西方音乐“本体论”理论的辉煌。正因为这样,音乐形态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与改变。这种改变绝不是“一个音乐技术理论范围内的简单问题,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美学观念上的转化过程,具体地说,是那种迫切需要以艺术的方式宣泄情感、表现人生乃至现实生活的美学观念。”因为中世纪复调由于过于复杂,人们对于形式、技巧方面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于音乐表现力的追求。当时尼德兰作曲家沃克汉姆创作的一首36声部卡农曲,因为过于复杂根本无法表现人的情感。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化以及和声理论的出现,都与情感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音乐美学活动中快乐是当时创作音乐的主要指导思想,而这种快乐的体验自然来自于听觉上的感受。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查理诺认为“音乐的审美首先依赖于耳朵,听音乐的耳朵能够在感官上发现诸于大三和弦的愉快感和小三和弦的悲痛感之间的对比,以及各种调式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在对音乐表现感情的追求上,他要求和声与节奏在感觉上适应歌词题材的总的富有表情的调子”。瑞士音乐理论家格列利安明确提出“音乐是快乐之母”,指出民间“不论是单声部旋律也好,单声部调式也好,都比多声部歌曲的应用广泛”。主调音乐早在15世纪中期就“孕育于世俗民间音乐之中,一种名叫‘弗罗托拉的短歌就流行于意大利北部,这种乐曲采用了和弦进行式的结构方式,三至四个声部的排列,着重追求纵向的和声效果,高声部旋律性较强,其他声部则起着衬托作用,节奏明快,很适于表现轻松、幽默的情调。”当然在主调音乐风起云涌的时候,复调音乐并没有因此消失,在此后的几百年,这两种音乐形态不断交替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而精美的音乐作品。当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调音乐不断发展的时候,和声理论也因主调音乐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丰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对于中世纪的音乐更为饱满,低音域开始出现并大量运用,音域扩展到四个八度以上。对低音的重视与技巧性运用,使得和声更加丰满,又由于对协和的三和弦的偏爱,导致不协和和弦的较少运用,使音乐显得相对柔和,使人感到舒适与放松。和声理论的不断发展也影Ⅱ向到器乐艺术的发展。在此之前,器乐是从属于声乐艺术的,其只是替声乐做伴奏或演奏那些为声乐谱写的乐曲。而在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器乐独奏作品应运而生。大量的鲁特琴和管风琴作品开始出现,并发展出纯器乐曲式,如主题与变奏等。形成了欧洲音乐创作的一个高峰。和声理论的出现更是西方理性思维的主要体现。这个时期,理性(形式)与感性(内容)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情感的表达共同发挥着作用。

中世纪及以前的人们一直将艺术创作当作自然界的一种物理现象,人们只是发现其艺术的形式和韵味,没有创作、创造以及创新的成分。尼德兰乐派的音乐理论家廷克托里斯曾说:“我不能默认许多哲学家,包括柏拉图、毕达哥拉斯,以及更近的奥赛罗、马克罗比乌斯、波依修斯和伊西多尔与的观点,他们声称天上的行星是在和谐转调的指引下运转的,也就是与不同音符的和谐混合相一致……我宁愿相信亚里斯多德和他的解说者,以及许多当今的哲学家,他们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天空中根本没有音符,不论是潜在的还是现实的。”

因此当文艺复兴时期从思想层面对音乐的本质与情感进行思考的时候,自然会影响到其音乐形态的发展与变化。在理性地反思中世纪的传统中,必然会建立起一种与之截然不同的音乐思想与音乐体系。由此形成了主调音乐与新型的和声理论。并对后来的巴洛克音乐乃至古典、浪漫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人文主义”情感论音乐思想

“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艺术家们仿照古典作品进行创作,古典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风,后来这一思想逐渐影响到其他领域,由此揭开欧洲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因此,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创新”。“文艺复兴”在欧洲社会文明发展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是当时政治、经济制度期望进行彻底改变的一种反映。其实质是在新文化运动基础上的一场求新求变的革命运动,是对旧有社会制度的不满导致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的新运动,它以“人权”反对“神权”,用“人性”反对“神性”,即“人性的解放”,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所谓人性的解放,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感性的拓张,二是理性的弘扬,亦即追求的是人在情感和思想这两个方面的彻底解放。在中世纪,理想的人应该是听从神(其实质是掌握着神权或是与神沟通的人)的安排,没有自主的思想,人性及人的价值在世界上的意义微不足道。通过文艺复兴运动,先知先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首先发现了人以及人性才是社会中的基本属性,因此对人性的尊重才是社会最应该满足的基本要素,并大力提倡重视人的创造力、重视人的价值。正是因为重视了人的个体性、创造力与自由,彻底解放了压抑已久的人的创新精神与求知欲,同时也将人性的情感解脱出来。从而使欧洲逐步走向近代资本主义发达社会,形成了经济、文化的多重繁荣。作为音乐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同样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音乐开始注重抒情,显示了对人的内心情感表达的关注。这一时期尽管还未建立起功能和声的理论体系,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和声功能的运用倾向,如在终止部分的和声出现了由协和到不协和直至协和的功能进行,通过协和与不协和亦即音响的紧张度来表达情绪的变化以及音乐发展的动力感。同时已经出现了局部的主调和声思维。开始形成了现代和声理论的雏形。这些实践领域的变化,说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思想已经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情为主的近代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现世的、世俗的价值标准看待世界,以人的意志、人的情感来决定人的行动,这一人文主义思想实际上是对中世纪神学家长期鼓吹的“宇宙音乐”、或“天体和谐”这些形而上学神秘主义的否定。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音乐家们不再将音乐视为神学的附属物,更不愿意将音乐作为宣传宗教教义的工具。将以神为中心的音乐思想追求转变为表达人性,宣泄个人情绪和内心活动的美学思想。当时的音乐较之以往出现了很大变化,就其形态特征而言,有两点:一是单旋律音乐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二是注重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特别是注重音乐与歌词语言的亲密关系,通过音乐创作强化歌词的意义与表达的情感。通过旋律的走向与音符的密集程度来表达歌词所描绘的画面,使音乐更具画面感。音乐家们尝试着开始使用单旋律音乐形式。当然,因为处在复调音乐高度发达的时代,这种单声部旋律还是保留了多声部的某些特征。如这一时期音乐作品中的数字低音就是一种简约化的多声部音乐形态。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较以往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音乐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音乐主要以人为中心,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为主要追求。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了现代音乐的初步尝试和发展,为现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文艺复兴
行走在城市的边缘
文艺复兴视角下的同时期中国绘画解读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贵族缘何热衷赞助艺术事业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中国当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心沐光影次第绽放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及时行乐”主题
文学作品阅读中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