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联网的语言类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2016-05-30叶昊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互动教学物联网

叶昊

【摘 要】针对目前物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背景,将物联网引入语言类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到实际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激励学生在课外把语言学习作为一种娱乐或交流工具来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视频传感器和音频传感器,对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存在的口型和发音问题进行及时纠错,达到了互动教学的效果。基于物联网的语言类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把语言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更长的时间和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提升了语言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物联网;语言类课程教学;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12-0111-03

0 引言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物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于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物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与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是物联网是直接与各类传感器相联,自动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自动处理。

将物联网引入语言类课程教学,需要借助视频传感器和音频传感器,获取语言学习者的口型和语音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并与软件中的标准口型和语音进行比对,以此来校正语言学习者的口型和语音。

1 将物联网引入语言类课程教学的特点

语言类课程教学除了需要学生在课堂内学习外,还要在课堂外进行大量的实际应用,属于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据统计显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对所学习的一门语言掌握达到中等熟练程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一位大学生为例,在4年的大学学习中,如果他想要将语言水平提高到中等程度,需要每天花费2个小时专门学习此门语言。而实际上,学生用于课堂听课与课外预习、写作业的时间只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学习水平,还需要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学习。不同的学生对所要学习语言的掌握和熟练程度是不同的,而其对该语言课程的学习也是有差异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详细地了解学生课外的学习情况,实现课堂内到课堂外的互动式教学,成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将物联网引入语言类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到实际生活中使用的语言。

传统的语言类课程教学是让学生课堂听讲、记笔记、课外复习、完成作业等,但这种固有的学习模式无法激发学生想要主动学好一门陌生语言的积极性。引入物联网,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把语言学习作为一种娱乐或交流工具来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物联网环境是互动的,学生在物联网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进行主动的选择,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资料,因材施教更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 物联网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1)物联网为信息的搜索与接受提供平台。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时候就如同在一个虚拟的图书馆进行语言活动,对语言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就如同在图书馆搜索资料。

(2)为信息的公开与供给提供支持。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主动地提供一些信息,如应用所学习的语言写博客、发表日志等,而这些信息可以借助物联网起到交流和互相学习的作用。

(3)网上交流与学习。通过物联网上的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由班干部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加入的群成员必须使用所学的语言在群上进行交流,寓教于乐,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与其他班级、其他院校建立网上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对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3 物联网下语言类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不同的语言在发音时的口型、语调和频率是各不相同的。将不同语言的标准口型和标准语音通过数字摄像和语音数字录音,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口型和语音特点用数字方式描述出来,再编写成相应的软件。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软件,而该软件具有该种语言标准的发音和口型示范功能,并能对发音和口型进行纠错,以及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教师进行语言类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语言教学软件。

计算机在对不同语言的口型和语音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时候,主要借助不同的参数进行分析。口型参数(如图1所示)包括口腔张开宽度、口腔内口张开宽度、口腔外口张开度、脸部张鼓度等;语音参数主要包括频率、语调、幅度、语速等。通过口型参数,获取该语言在发音时的标准口型数字信息,编写相应语言的软件;通过语音参数,获取语言语音的技术指标。

将物联网引入语言类课程教学,借助了视频传感器和音频传感器。视频传感器将学生在发音时的口型拍摄入系统,并与系统中存储的标准口型进行对比;音频传感器则是将学生发音时的频率、语调和语音录入系统,通过与系统中存储的标准语音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发音口型和语调的对比分析得出数据,系统自身的纠错功能将提醒学生如何进行改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中心系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达到了互动教学的效果。物联网互动教学模式图如图2所示。

在物联网背景下,语言类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现是建立在物联网网站建设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建立是为了将物联网作为语言类课程教学的第二课堂,从而辅助语言类课程教学。物联网网站涵盖了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大量信息,包括教学课件、在线交流、试题库等。学生可以通过语言互动学习网站获得需要的语言教学服务,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沟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网站布置预习和复习题,学生借助网站上物联网版课件,可以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答疑。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大大地节省了课堂指导和答疑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进行操练,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分组讨论、演讲等形式,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每一位学生在此系统中都有拥有唯一的用户身份,注册成功之后便可以登录系统。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进行各种语言类课程教学第二课堂的活动。对于登录后学生的各种活动,系统会自动保存到后台,教师可以通过管理者的身份进入系统,浏览学生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构造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语言类课程互动教学模式。在分析语言类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语言学习中的口型参数和语音发音参数进行分析,发掘其在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联系,证明了利用视频传感器和音频传感器采集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口型参数和语音发音参数,并与系统中的标准参数进行对比和纠错的有效性。同时,物联网网站的建设为语言类课程互动教学开拓了第二课堂,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最新动态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物联网语言类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把语言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更长的时间和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提升了语言教学的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刘佳,刘柏全,宋铁成,等.一种物联网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6):89-92.

[2]宋軍,王一雄,徐锋.面向物联网的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20-22.

[3]莫锦国.大学英语自主式教学资源库开发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05(2):36.

[4]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4(6):46.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互动教学物联网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