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书法通识课教育探究

2016-05-30王慧敏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

王慧敏

摘 要:信息化社会开启了“键盘时代”,“提笔忘字”成为一种通病。键盘输入颠覆了汉字的成字形式,淡化了汉字的表意结构,消解了书写意识,弱化了书写能力和个体创造性。基于书法教育对个体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价值,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当秉持“中国人写好中国字、守护中华文化精神”的宗旨,通过书法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精神的深层次内涵,懂得书法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学会运用书法健康身心,调节生活。本文着重探讨非书法专业院校开设书法通识课教育的必要性、书法通识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主旨。

关键词:高校;书法通识课;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21-02

大学教育的主旋律在于“育人”,培育有高尚道德情操、丰富情感、热爱生活、热心服务祖国和人民的社会栋梁。“通识教育”其实就是全才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人文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和激发青年学生的直觉、领悟、灵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书法教育以其独特的文化承载和艺术魅力在高校通识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高校书法通识课设置的必要性

1.识读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完善人格情操

文化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以文化人,方能致远”。鲁迅曾说“文化是骨髓里的东西。”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依托。2009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她以甲骨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书体姿态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变迁、文明的进步,一笔一划都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神奇和瑰丽。加强书法教育将提升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悟和认知,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学生在临摹和欣赏书法作品过程中将深入体会书家“人品”,领悟经典诗词、智人睿语中孕育的高尚道德情操,逐渐内化完善自身品德修养,有助于完善人格。

2.帮助青年学生养成积极心理、提高情商

练习书法能影响青年学生的气质、个性和情绪情感,对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练习小楷能调节胆汁质学生的暴躁情绪,书写狂草能疏解粘液质学生的抑郁情绪。写字时血流量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和循环,比如书写篆书可以调节高血压。

3.帮助学生健康大脑、促进智力发展

智力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维和判断。涉及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能力。写汉字的过程对左右半脑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长期联系能健脑安神。专业研究证明书法对空间智力、内省智力产生显著提升。

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林语堂先生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鲁迅先生品评书法“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教育将促进青年学生审美趣味的高尚化,提升审美能力,丰富审美知识,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书法通识课注重传统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书法教师向学生讲述书法史论、技法论。作为通识课教育培养而非专业书法家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案准备较为简单,如果融入书家轶事、历史历程会增加授课内容的生动性,学生容易接受。尤其是初学者在建立书法学习的基本脉络。

2.书写示范

书法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楷书、隶书的技法演练。书法实践教学是重点环节。教师需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当中逐一指点示范,一对一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小班授课。如果班级容量多大,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面面俱到,此时公开板书。

3.作品赏析

书法教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书法审美和鉴赏的认识。赏析主要包括书体的区分和欣赏、历代书家的风格和作品欣赏、作品样式的区分和欣赏等。引导学生体验书家的情感和作品的技法美、风格美和意境美。

三、书法通识课教学主旨论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目标,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可以在理论层面拓宽历史广度和文化深度,树立审美观念和品位,吸纳借鉴西方优秀艺术成果,发展形象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1.通过书法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中国书法是以汉文字为书写对象,文字本身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它记录着国家的兴盛衰败”。季羡林曾言“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因此,高校书法教育应当以书体变迁、书风流派特色为切入点,打开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书体演练,站在文化的高度俯视历史的长河,了解中华民族的足迹变迁。

2.通过书法解读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中。解读民族精神的传统,指导青年学生的三观成长,对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书法作品的题材上,通过书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解读精神主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读爱国情操,“民贵君轻,天下为公”解读民本思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感悟英雄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彰显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政治抱负,“横眉横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感受浩然正气……中华民族“中正”之气,“天人合一”,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书法的追求境界完美融合。通过书法实践与赏析,体悟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发展。

3.通过书法徜徉世界艺术之林

通过书法鉴赏、展览赏析、多媒体展示等,将中国书法放入世界艺术之林,通过赏析不同时期书法代表性作品级书家流派,对比同期的西方艺术发展史和代表作,体悟东西方世界人文艺术的差异与共性,感受东西方美学。青年学生在国际化发展的今天,将是中华文明的传播使者和西方文明的交流使者。

对比学习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客观的审美价值观,有利于矫正当代青年崇洋媚外、追名逐利的浮华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客观解读中华文化精神的精髓,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4.通过书法怡情养性、受益终身

陈鸿寿《书画禅》有言“书画虽小技,神而明之,可以养身,可以悟道,与禅机相通。”从养生美学的视角看,理想艺术地享用闲暇,最佳方式之一便是静心书法。蔡庸《笔论》“欲书先散怀抱”“若迫于事,虽山中兔毫不能佳也”青年学生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研究状态,并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通过书法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领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生活艺术,并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家庭等问题。解读书法作品、临习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体会书家词句的意境和笔墨情趣,以此调节身心。正如苏轼《石苍舒醉墨堂》中的感悟“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作者單位:大连海事大学)

参考文献:

[1]曹裕林.新时期高校书法教育探究.第三届国际人文会议文集,P134-138.

[2]《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P559.

[3]金学智.寿从毫端来——书法养生功能简论.P118-132.

[4]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

[5]朱明秀.关于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书法教学改革的探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李亮,周彦.书法教育的时代挑战与现实应对.课程教材教法,2012.11,第68-73页.

[7]周斌.数字信息时代书法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2012.12,第12-15页.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