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放”

2016-05-30成秀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目的自主合作中学体育

成秀玲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的讲解占用很少部分时间,学生多数处于自由散漫的活动状态,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体育教学中的“放”,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体育 “放” 教学目的 激发兴趣 自主合作

纵观现在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普遍存有这样令人心痛的现象,大多数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几乎如出一辙:集队——准备活动——技能讲解(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动作示范——学生自行练习——收队(下课)。在这一教学流程中,教师仅仅在技能讲解和动作示范这两部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起着指导作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里任由学生自由游戏。这类的体育课,被戏称为“放羊课”。整堂课下来,掌握教学技能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学效果甚微,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教学效果。分析了下,造成此现象的根源在于体育教师对体育课中“放”的教学原则把捏不准,理解不透彻,甚至是出现了误解。因此,“放羊式”的体育课对学生身心发展无一益处。“放羊式”的“放”也不等同于新课程教学中的“放”。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如何“放”,下面本人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紧扣教学目的地“放”

“放”不是指体育教师放任学生不管,任其自行游玩,而是指体育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放,是一种新的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何谓有目的、有计划的放,即体育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已设计好的教学流程适当地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指导或是集体小组合作探究下进行学习。

体育教学应把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所选择的教法和教學设计的依据。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任何教学环节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尽可能使学生掌握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要达到此目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学会“放”,有目的、有计划的放。一方面,在学习目标和思维方式、练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加强指导。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动作技能难度不大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摸索练习掌握的,教师要放;动作技能难度稍大的,学生一时掌握不了的,体育教师可以先尝试放,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兴许学生能掌握。倘若学生仍不能掌握的,教师才加以指导。在体育游戏中,教师也应放。教师在说明了游戏的规则后应放学生自由,使其充分表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自练的过程中去思考、分析、质疑解难,逐渐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激发兴趣地“放”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都不可能至始至终地讲授40分钟。体育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在教师讲授留给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就是“放”。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巩固本课教师所授的某一知识或是某一技能。体育课中的“放”区别于其它课程中的“放”,这是体育课本身的课程特点所决定的。正因此特点,体育课中的“放”的能动性更大,灵活性也更大,学生更容易喜欢课堂中教师留给他们的练习时间。所以,总的来说,体育课本身具备着区别其它课程让学生更喜欢的特性。体育教师的“放”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表明: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最好的伙伴是与之年龄相仿的孩子,而不是教师。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潜力是在玩中被发掘出来的。所以,体育教师应合理地放手让学生自行去练习,教师不能一味地从头讲到尾,应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练习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体育教师所授的某一知识或是技能。总的来说,教师的“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上体育课。

三、合作探究地放

“放”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艺术,是新课程教学下的趋势和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适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学同样适用。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必须有的放矢,不可全权包办,应将课堂还于学生,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将课堂还于学生,教师还必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和练习中去,而不是教师完全退出教学舞台,全然变成“边缘人”,任由学生“闹”。体育教师必须俯下身去指导学生完成技能练习,把自己和学生当成一个共同的学习体。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放”,一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放”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因人而异,肯定存在着差别。如果有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好某一知识、动作要领或是技能,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至不同的组中,让对某一知识、动作要领或是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去指导组里较差的学生,教师也亲自参与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加,就加强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总之,体育课堂中教师的“放”是一种教学技术,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角色转变的要求,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趋势,也是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体育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教学目的自主合作中学体育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目的的分析和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改的几点思考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