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北管对泉州北管的继承及其发展现状

2016-05-30孙钰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继承发展现状

孙钰

【摘要】:北管又名北曲、小曲、细曲、曲仔,是流传于泉州地区的一种地方音樂,与台湾北管脉相承;通常被认为是江淮一带的民歌,通过多种渠道流传到泉州后,受闽南与莆仙交汇区语言声腔的制约而形成的一种新乐种。北管唱曲的风格与形式并不同于一般的民歌。本文对泉台北管的历史、音乐形式、谱式、乐器作比较研究,发现两岸北管同异相兼各具地方特色,血缘相通共源大陆北方,酷似同树异枝上开出的两朵姊妹花。北管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各个领域深入研究。

【关键词】:泉州北管;台湾北管;继承;发展现状

一、泉台北管音乐的相关概念及发展

北管音乐简称“北管”,又名“小调、小曲、曲仔、北曲”等,是流行于福建闽南地区的泉港、惠安、泉州、晋江、南安、石狮与台湾各地的民间戏曲形式,闽南人统称“北管”,根据地域特色称“泉港北管”。2006年同“泉州十音”一起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泉州北管相传是明清时期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通过海上运输、南下盐兵、淮河缺堤难民等渠道传入,与“南管”(南音)并称“南弦北管”。此外,北管的传入还有可能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一是山腰盐场护盐的军队传来部分曲谱,二是“凤阳婆”卖艺传来一些曲谱。北管传入泉港后,在各乡村及惠安县城关镇相继教传开来并经历了萌芽期、活跃期、低潮期、恢复期和创新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泉港文艺界如沐春风,各地陆续复办北管乐队,北管活动才又蓬勃发展,经历了发掘整理之后,终于得到了弘扬创新。

台湾北管至今保留较为完好,其音乐形式分为细曲、弦谱、牌子、戏曲四方面;福建北管如今唯剩泉州北管,主要指清代传入保留至今的泉港北管,其音乐形式分为曲、谱二方面。通过泉台北管考察与比较,发现“曲”与“细曲”类同,“谱”与“弦谱”同类。台湾北管的牌子与戏曲本来也是通过历史上的移民从“中转站”福建泉、漳传入,但是在今天的福建却很少能看到北管的牌子与戏曲。

“牌子”是台湾北管四大音乐形式之一,[1]吕锤宽教授在《北管音乐赏析》中写到:牌子,乃“曲牌”之意,展演形式为鼓吹乐,……其中的“吹”为旋律性乐器,俗称“大吹”,即唢呐,“鼓”则为节奏性乐器之概称,具体地系包括皮类与铜器,……皮类乐器分为小鼓、通鼓、大鼓,……铜器分为小钞(小钱)、大钞(大钱)、响盏、锣、大锣等,……记录牌子旋律的方式是以工尺记谱。[2]许常惠教授在《台湾传统音乐之美》里这样提到:鼓吹乐俗称牌子,即曲牌式音乐,体裁分为联套与单曲,单曲部分每支曲调又有古路与新路之分,古路牌子乃源自中国古代之北曲,……展演时都以两支以上的唢呐,并加上鼓类、铜类乐器合奏;它的主要用途为迎神赛会、婚、丧等场合,或音乐演出时之开场,并做为戏剧的过场乐。笔者欣赏了台湾北管牌子相关媒体音乐,甚觉气势宏大,与泉州民间许多鼓吹乐似乎同异相兼,酷似同树异枝上的姊妹花。

二、北管音乐的艺术特点

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谱即器乐曲。。北管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并有遒劲、朴实之个性,有“天子传音”的美誉。从北管演奏的内容、曲调、调式、调性、乐队组编等方而的特点分析,北管跟一些地方的民间音乐有许多相近的地方。

1、曲的特点

台湾北管音乐曲源于大陆北方近沿海各省, 大多数来源于明清以来的江淮小调,保留了清代官话(普通话)演唱,同时边唱边敲打击乐器,利用北管丝竹乐器进行伴奏,多见词簿.少见谱词本.泉州北管音乐由几名13. 14岁小孩齐唱击乐,融合了莆仙音调, 演唱技巧高、多装饰音。

2、谱的特点

台湾北管音乐谱源于大陆北方近沿海各省与广东省, 大多数来源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京剧曲牌。北管丝竹乐器合奏,使用北管工尺谱.泉港北管音乐谱融合了莆仙音调以及尺胡、钢胡、吗胡、古双清,其演奏谱与广东民间乐曲相似,唱曲奏谱与京剧曲调相似等。

三、台湾北管对泉州北管的继承

1、台湾北管对泉州北管的历史传承

海峡西岸的泉州北管,包括了“泉港北管”与“泉州十音”。据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北管保护工程办公室资料表明:清朝光绪年初,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民间音乐,通过海上运输、南下盐兵、淮河缺堤难民等渠道传入泉州市泉港区,受地方方言影响并融入闽南、莆仙的一些特色,形成独具泉港地方特色的新乐种;为别于唱泉州话的“南管”(南音),当地人们就把这源于省外唱普通话的民间乐种取名为“北管”,今称“泉港北管,泉港北管资料有则重要記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北管名师刘永赖应邀参加泉州“送孔子”出游活动,他的笙声打动了府台,后经报上宪,赐予“倩生”,送他进孔子府就读,取前程名“舞庭”,泉港北管因此兴盛起来。[3]据泉州市呈交国家《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资料表明:泉州十音流行于鲤城、晋江、南安、石狮,是清一色男性乐队的吹打乐,源于省外(北方)融合本地,归属北管俗称“闽南十音”,今称“泉州十音”;引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泉州府志》曰“乐之部有马上吹、有步吹、有五音锣鼓、陈鼓乐、仪仗……后发展成“泉州十音”,属于清朝遗留乐种。“泉港北管”与“泉州十音”,在2005年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称“泉州北管”。

海峡东岸的台湾北管遍布全宝岛,在民俗音乐活动中十分兴盛。据台湾学者考证,台湾北管也是源自福建以北沿海各省与广东省,融合闽南各民俗音乐,保留普通话唱腔的乐种,为区别“南管”(南音)而称“北管”。北管何时传入台湾古文献未见记载,[4]据王振义《台湾的北管》考证:崇祯元年(1628年),泉州南安人郑芝龙出任福建海防游击将军(后升任福建总兵官),从福建往台湾有计划的大批移民;永历十六年(1662年),郑成功率众占领台湾赶走荷兰人,至此大陆往台湾的移民超过十多万人;郑芝龙至郑成功时期的移民,大陆民间音乐必然传入台湾,北管音乐自然在岛上形成。[5]吕锤宽先生在《北管音乐概论》中考证:北管中的古路戏曲传入台湾比较早,别于稍晚传入的新路戏曲。王振羲在《台湾的北管》中说到:北管音乐并非一次传来台湾,而是三百多年间陆续传来的。台湾北管资料有则重要记载:嘉庆十六年(1811)台湾梨春园北管建馆,至今留下大量北管乐谱。

泉台北管同源于中华古乐,但“泉州北管”应比“台湾北管”早形成,只是歷史传承起伏不均衡,造成“泉州北管”资料的散失,所幸上述新考察又有新发现。因此,“台湾北管”比“泉州北管”早形成的看法可以放弃,“泉州北管”比“台湾北管”早形成的新考察应该可以载入北管史册。

2、台湾北管对泉州北管的音乐形式继承

泉州北管的音乐形式分为曲、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谱即器乐曲。

(1)曲的继承

曲一般由六、七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和男孩来演唱,演唱时小孩子边唱边执打小件北管打击乐器,同时配以丝竹乐器伴奏,显得生气盎然很有地方民俗特色;泉州北管的曲也由成人演唱,男性者居多,配以丝竹乐器伴奏。无论成人或小孩、识或不识字者,自古北管的曲都唱官话(普通话)不唱方言。

台湾北管的音乐形式分为细曲、弦谱、牌子、戏曲四大类,细曲为声乐曲,弦谱即丝竹乐器合奏曲,牌子是吹打乐器合奏乐,戏曲指戏剧中的唱腔。台湾北管的细曲堪称艺术歌曲,曲调绵长娓婉,演唱技巧要求较高,且韵味顿挫有致,仍保留清代官话(普通话)执节演唱,以丝竹乐队伴奏之;细曲本多见词簿、少见谱词本,属于半口授传承艺术。台湾北管戏曲指北管戏剧中的唱腔,分为古路戏曲唱腔和新路戏曲唱腔,古路戏曲唱腔包括板腔、曲牌、小曲三类,新路戏曲唱腔包括西皮、二黄两类,自古北管来源主要是大陆北方,至今唱腔仍保留清代官话(普通话)演唱,以丝竹乐队伴奏、使用工尺谱。

(2)谱的继承

[6]泉州北管的谱可再分为“泉港北管谱”和“泉州十音”,“泉港北管谱”为丝竹乐器合奏,风格秀丽娓婉,“泉州十音”为吹打乐器合奏,气势宏大、热闹粗旷。从搜集的泉州北管资料看,早期的“曲”和“谱”使用工尺谱,台湾北管音乐谱近期采用了工尺谱和简谱相结合的记谱形式,但音乐形式仍保留。弦谱简称“谱”,是纯粹的丝竹乐器合奏曲,常见于北管固有谱和广东串两种风格,采用工尺谱记谱法。[7]牌子常见于吹打乐器合奏乐,古老的馆阁有见带词歌唱者,称为“牌子挂词”,吹打乐的牌子常用于各种排场和仪仗演奏,也作北管戏之过场乐,使用工尺谱记谱法。

3、台湾北管对泉州北管乐器的继承

泉台北管乐器各有同异,两地的“同”则为北管传统乐器,如:京胡、板胡;“异,则为北管融入地方及它乐种乐器,如泉州北管融入考拳胡(地方)、二弦(南管)等,台湾北管融入:喇叭弦(客家)。泉州北管拉弦乐器无论数量或种类,总体多于台湾。两地相同的北管拉弦乐器也各具地方称谓,如京胡,泉州称“提弦”、台湾称“吊鬼子”;板胡,泉州称“壳仔弦”、台湾称“提弦”;椰胡,泉州称“瓢胡”、台湾称“和弦”。在“常见弹拨乐器”横栏中,台湾北管多保留了秦琴、十六弦筝两件乐器,两地在早期都使用北管琵琶(窄长形无凤眼),现泉港北管乐队已不用,其它地方北管乐队有见兼用南音琵琶(梨形有凤眼)。在“常见吹管乐器”横栏中,台湾比泉州多保留了北方乐器,如:鸭母叭(管子)、茂(横吹管)、篱(直吹管)、埙;但目前两岸北管的笙、洞箫已不用了,台湾王宋来老先生几年前仍会用笙吹奏北管乐曲,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分别有持笙、洞箫吹奏飞天乐伎各一尊,证明笙、洞箫在当年的泉州是件代表性乐器。双清是两岸北管共同的典型乐器,其它为各自的特色乐器,本栏乐器的造型与音质都十分有特色。在“常见丝弦乐器定弦”横栏中,两岸定弦各有同异,说明北管乐器的传承已适应地方需要各作定弦调整了。泉台北管基本沿用传入的大陆北方乐器,又各自发展融入了地方性特色。

4 、北管音乐今日演出现状

北管音乐的传承大都由民间艺人承担,一些颇有造诣的北管艺人年事己高,最大达80多岁,北管艺人进入了老龄化,后继乏人。另一方而随着经济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着农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趋进,年轻人大都不喜欢北管音乐,也不愿从事这一职业,愿意学习北管音乐的年轻人也相应地减少。北管乐队举行演奏活动越来越少,乐队逐渐解散。各北管乐团、乐社大都是依赖民间的风俗组织一部分人进行自娱自乐或者参与以盈利为目的婚丧喜庆、节日佛诞等文化活动,受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演出收入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北管音乐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目标。另一方而,传统民俗日益淡化、殡葬改革、婚娶新式简办、寿诞从简、传统节日被现代节日所取代,北管艺人没有稳定的收入而北管的演出盈利又很小

四、台湾北管的发展现状

台湾藝术大学施德玉教授的《台湾艺术大学的北管音乐教育状况之探讨》一文,以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为例,阐明了三所艺术大学相关学系、大学部北管音乐的教育现状及其教育内容,论证了北管音乐进入艺术大学教育之意义、学生学习北管音乐之情形效果以及学生学习北管音乐之应用等情况,认为北管音乐在未来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它为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北管音乐在台湾的生存、传承及教育状况提供了良好的佐证,也为大陆传统音乐教育在学校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台湾学者周以谦先生的《宜兰地区民间北管职业戏班现状概述》一文,是以宜兰地区的民间北管职业戏班为个案的研究,该文通过论述“宜兰地区北管相关表演团体概况”、“宜兰地区北管职业戏班概况”及“戏班的组织及运营”三方面的内容,将北管传统的表演风格的保留归结于地理封闭之故,认为“随着艺人凋零,观戏习惯改变及交通便利等因素,其正面临空前之危机,职业戏班的解散似乎是可遇见且难逃之厄运。”此文对于将大陆传统音乐的职业演出团体与台湾地区传统音乐职业演出团体进行比较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保护北管、传承北管、推广北管并非要人人都会唱北管,人人都成为专家,也不苛求每个人都有兴趣成为爱好者。而是抱着尽量让下一代了解、熟悉本土文化的态度,让北管这个在闽南大地上延续了这么多年的民间文化继续保留有一席之地,继续成为泉州人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让真心喜爱它的闽南人,有继续学习它的机会,终身守护其业。闽南文化是地域性的,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世界性,闽南区域文化在促进中华文化向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中国其它区域文化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结语

闽南文化是地域性的,同时又带有一定的世界性,闽南区域文化在促进中华文化向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中国其它区域文化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今世界一体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深入探索閩南文化显得更具现实意义。台湾和泉州的北管音乐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8]闽台北管音乐文化同源同宗,在当今提倡文化多样性,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流下,海峡两岸加强在传统音乐交流、研究方面的合作对于两岸文化的共同繁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注释:

[1]吕锤宽,北管细曲赏析[M],台湾:彰化县文化局2001.

[2]许常惠,台湾传统音乐之美[M],臺湾: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2.

[3]吴风章.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建卷(上))[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1.

[4]王振义,台湾的北管[M],台湾:百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

[5]吕锤宽,北管音乐概论[M],台湾:彰化县文化局2000.

[6]李寄萍,泉台北管比较研究[[ 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5)57.58.

[7]吕锤宽,牌子集成[M],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1 999.

[8]文化部.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Z].北京:文化部办公厅2005

参考文献:

[1]许常惠、吕锤宽、郑荣兴,台湾传统音乐之美[M],台湾: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2.

[2]王振义,台湾的北管[M],台湾:百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

[3]吕锤宽,北管细曲赏析[M],台湾:彰化县文化局2001.

[4]蔡工彬,泉港北管[Z],泉州:北管编写组1989.

[5]陈耕,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6]吕锤宽,北管音乐概论[M],台湾:彰化县文化局2000.

[7]李寄萍,泉台北管比较研究[[ 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5)57.58.

[8]吕锤宽,牌子集成[M],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1 999.

[9]吴风章.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建卷(上))[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1.

[10]文化部.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Z].北京:文化部办公厅2005

猜你喜欢

继承发展现状
鲁迅小说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