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姻”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意义和途径研究

2016-05-30戚音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联姻企业文化校企合作

戚音

摘 要: 通过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阐述“校企联姻”对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意义,并从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突出职业精神培养、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职业化育人环境、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打造精细化管理模式、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元素等四个方面的相融途径,从而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育人的功效。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校企联姻;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2-0009-04

高职教育是一种与市场和当地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前提和起点。“依托行业,服务企业”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能走校企“联姻”的道路,这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创建鲜明的“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战略基础。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与融和性

(一)两种文化的差异性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都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次,但它们的概念、内涵和目标均有差异。

1. 概念差异。校园文化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Waller.W)和中国台北的台湾师大教育研究所所长林清江先生提出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氛围,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学校绿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属于精神生活层面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管理者倡导的,为大多数员工认同与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形象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为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团队意识、经营哲学,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

2. 内涵差异。(1)建设主体不同: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全体的校园人,包括领导、师生、管理服务人员。学校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管理服务人员是校园文化的践行者。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主要是三类人员:企业高层决策者、企业中层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企业高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企业中层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介者和实践者;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和主力军。(2)建设模式不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注重学生协作精神培养的同时更强调学生个人奋斗,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塑造。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强调团队意识,更注重群体协作。

3. 目标差异。校园文化目标是培养社会有用之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造力,管理的方式更为“柔性”。企业文化目标是为本企业服务,激励、凝聚员工不断创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管理方式更为“刚性”。

(二)两种文化的融合性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必然的联系,正是具备了文化的共同属性,使得两者的对接和融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成为可能。

1. 文化结构相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两种文化的结构大致相同,都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

2. 文化作用相同。两种文化建设都以人为关注点,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个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起着激励、导向、协调和凝聚的作用。

3. 发展属性相同。两种文化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都在不断吸收其他社会文化的精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都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形成具有个性和特点的文化。

二、“校企联姻”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意义

(一)“校企联姻”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理论意义

1. 校企文化互融中彰显高职办学特色。加强校企合作,走校企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从办学理念构想、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到规章制度制定、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活动设计等众多方面都可吸收、借鉴、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鲜明的特色的校园文化。

2. 校企文化互动中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在市场经济化、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校企文化互动能进一步完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层次,能进一步探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3. 校企文化互补中提升高职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是一种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如能在学校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诸多方面能对接企业文化,让两种文化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不断吸收彼此精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增强学校的活力和生命力,便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二)“校企联姻”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

1. 校企文化互享,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素养是高职生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仅靠课堂的教学传授和实训室的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文化熏陶和职业实践活动历练是职业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能与企业文化互为分享,以职业认知、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形象和职业化的环境建设为重点,为学生职业成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对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校企文化互通,有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文化互通不是两种文化的简单相加,是互相作用,优化组合,这种深度地文化融合有助于创造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情境,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因为职业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扎实的职业实践经验。为此,教师要深入企业随岗锻炼,不仅能提高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水平,更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

3. 校企文化互助,有助于企业提升实力。企业发展最终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企业需要学校为其培养高素质的实用人才。职业院校要面向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一线设置专业,并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新技术发展及时调整主动适应;企业也要更新观念,把学生培养教育工作与企业人才储备工作联系起来,可以提前介入毕业生的岗前培训。这样的“校企联姻”,校企文化互助互利的双向模式,才能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三、“校企联姻”模式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一)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突出职业精神培养与塑造

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和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校企联姻”两种文化融和与发展的根本。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丰富,是学校办学理念、大学精神、价值取向、校风、校训等要素的综合体现。企业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它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作风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中国制造2025”升级的大背景下,低成本竞争优势必将向高质量效益转变,对于高职学生不仅仅要求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职业态度,即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提出更高要求,也就是说“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将不是一个空口号。为此,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需更加突出道德修养、职业素质、人文情怀的培养。实施校企文化联姻,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企业文化蕴含的职业素养要求,逐步形成团队协作、社会责任、诚实守信、遵守制度、以人为本等优秀的企业价值观。

(二)推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职业化育人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的教育、示范、熏陶、创造功能已得到了教育者的认可与肯定,它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特征。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立足高职自身特色,围绕高职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主动寻求”职业”元素、突出行业氛围、加入企业色彩,让学生在校园中接触大量的企业文化元素,从而产生职业认同感、使命感和作为职业人的紧迫感。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普遍缺少特色,缺乏”职业味”,急需在职业特点上化功夫。例如:校园宣传栏可展示中外知名企业家、成功校友的生平简介和创业事迹;教室的文化长廊可大力宣传优秀合作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特色,弘扬校企文化精神;同时可以介绍学校相关专业或行业发展趋势及业内用人最新标准;学校的路名、楼名、桥名、教室名、实训室名、广场名、绿化带等都可以用合作企业、本地杰出企业家、成名校友的名字来命名;学校的校报、宣传片、校园网、稿纸、信封、校车等设计都可注入企业文化元素。陶行知先生说过,“一草一木皆有情”。为此,应当精心塑造校园物质文化,让它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教育与景物之中。

(三)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打造精细化管理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制度”一词的解释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工作制度,财政制度”。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建设,是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和学校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

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制定与企业需要相符合的制度。首先,要注重吸收优秀企业管理经验,强化团队协作、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品牌建设等企业文化密切关注的内容。例如将ISO900管理认证体系应用到学校管理中,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通过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的管理,进一步增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校企联姻”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水平,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其次,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高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操作性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行业特征的规章制度。在制度执行中更要突出企业特质,强调坚持原则、注重激励、规范管理、奖惩分明,促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例如把企业5S管理应用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尤其是运用在学生实训操作中。所谓“5S”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和提高素养的活动。在实训、实习中借鉴“5S”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工作流程;记录设备使用、保修、耗损情况;强化安全操作规程等,不断优化实训、实习管理细节,增强未来“职业人”的角色意识,将制度内化为学生的信念、觉悟和习惯。

(四)推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元素

校园行为文化是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过程中体现的文化行为,是动态的、外化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部分,是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表现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文化品位等,也是学校办学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的折射。

高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首先,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课堂教学中教师除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外,要有意识地把企业文化特质、行业文化特色、安全管理方法等贯穿于教学环节中。实习、实训教学中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应把生产设备使用、工艺标准要求、劳动纪律规范、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等方方面面的企业元素,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细致入微地加以融入。其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开展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要立足于高职生作为未来职业人的角度,突出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和对接。(1)通过举办学术或专业讲座、职教论坛、校友报告会、企业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提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接触和感知机会,从而增强作为”准职业人”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2)通过专业技能比武、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科技创新竞赛、模拟求职面试等各类职业竞赛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劳动意识、竞争意识、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3)组建青年志愿者队伍、寒暑假社会实践队伍、社区党团服务组织,用高职生的技能优势服务社区,传授专业技能、传播科学知识。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8-73.

[2] 葛树强,孙天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策略研究[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7):35-37.

[3] 杨林.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接口与路径的设计[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6-78.

[4] 雷久相. 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 教育与职业,2006(9):13-15.

[5] 罗先奎.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 路径[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2):70-73.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联姻企业文化校企合作
非遗,与互联网“联姻”
珍菌堂联姻富迪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当文化联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