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思考

2016-05-30吴春香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1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独立学院兴趣

吴春香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当前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非常低,其直接后果就是英语水平低,最终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所以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势在必行。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低下的原因,探讨提高其学习英语兴趣的理论与实践,进而提高其工作和学习的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学习;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91-02

英语教学在我国已经许多年,如何让学生能更好更轻松学习、掌握并应用英语一直是许多高校不断探究的课题。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对英语爱学、会学、乐学,才会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区,情趣盎然地去学习。

一、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

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普遍不高,据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一至四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78.58%的学生兴趣一般,10.28%的学生则非常不喜欢。那么是什么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此淡化呢?怎么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首先,我们得对致使其学习兴趣淡化的原因作出客观分析,“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然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忽视学生个性

“因材施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独立学院学生有其个性和特点:一、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兴趣广泛、各有所长,特别是在文体、口才、组织能力方面,可谓是人才济济,各种社团活动组织更是多姿多彩,社会实践性特别强,综合素质比较高;二、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层次差距显著。小部分学生英语不差于一本、二本,这些学生成绩优异、方法得当、态度积极认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强;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律性不强,失落感很强,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而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以教师为基础,文本为核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的层次差距,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淡化。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鲜明

在对该所学院13名英语教师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的有78%,笔者认为这种普遍的懈怠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工作者将大学英语定位在了“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上。在对该学院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问卷中发现,认为“大学英语内容与高中重复,只是词汇量的增加”、“教学方法与高中无异”、“还是应试教学”、“没有学到实际的东西”的各占10.5%、19.3%、32.6%和31.4%。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效应”原理,即一个人得到的享受是随着欲望的不断满足而不断减弱,最后变成反感。我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到大学已学10年,目的都是为了升学,都是基础英语、应试英语,最初的新鲜感、享受感等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早已全无,所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够鲜明,不能有效帮助他们培养所需的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独立学院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依赖其母体学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更是其本科院校的翻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首先,在教材的选用上,几乎是和母体院校本科生的教材一致,但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之却有差距,教学内容过难,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时不足。一般教材都包括听说教程、读写教程等,内容多,需要的学时也多,可现在学院的学时基本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很多老师只能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地去讲,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淡化了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教学内容趋向于通识教育,不能满足学生日常交流,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无用,进而对于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可言。

(四)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活动枯燥

目前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文本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教,学生只是亦趋亦步的学,注重的是单词、课文、语法的理解。这种机械单调的教学模式与本三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形成了反差,造成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极度低下。

二、激发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充满爱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而在英语课堂中,这一点体现的更加重要:鼓励学生发言、启发不同观点、各种课堂表演的展现都需要教师的亲和力。在对该学院学生访谈中,认为教师亲和力很重要,并因此更加愿意接受他教的内容的占95%;国外做过一个调查:有60%以上的学生,因为是喜欢一位老师才喜欢上这门课的。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带微笑的授课,鼓励激发性的话语,信任、欣赏的眼神,都会让学生倍感亲切、敢于乐于参与到课堂行为中,敢于大胆开口、畅所欲言,并不断进取。因此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前提。

(二)明确英语教育的定位,改革课程体系,确保英语教育的实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交流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社会领域,很多单位要求大学毕业生一上岗就能立即投入到与自己相关的专业英语工作,能够用英语谈判、访问、学术交流、法庭辩护等,但是现在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毕业后的英语水平很难适应这一需要,所以很多大学生认为学英语无用,影响到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制定大学英语教育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时必须体现英语教育的实用性。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笔者建议大学英语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即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这种体系可以大一教授通用英语,做好高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个衔接,大二教授专业英语和职场英语。这样就让学生感觉新鲜,不再是高中翻版、词汇量的增加,更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接触到了专业和职场用途的英语,让学生有所得。因此明确大学英语教育的定位,改革课程体系,确保英语教育的实用性,这是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保证。

(三)因材施教,采取分级教学实践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虽然相对于一、二本的学生来说,三本学生的英语基础很薄弱,但是其中也不乏佼佼者,总的来说层次差别较大。因此因材施教,分级教学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入学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班和B班,A班直接学大一课程(即上文提到的通用英语),B班学生则更注重打基础(单独进行各个模块的提升,如词汇、语法、阅读、写作。)所以分级教学让学生的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让学生有很大的满足感,不再因“跟不上”、“基础差”产生的失落感而厌学。所以因材施教,采取分级教学实践,这是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驱动力。

(四)革新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独立学院可以算得上是新生事物,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还不是很健全,其大学生有独特的个性特点,他们渴望个性,喜欢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参与精神。以往一支粉笔、一个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富有情趣的情景;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专题采访、辩论、游戏、抢答、专题采访、情景会话等,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对英语的兴趣;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平台,如英语演讲比赛、阅读比赛、英语故事会、歌咏队、小剧团、英语节、英语角、交英语笔友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的兴趣。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需要课内、课外双管齐下,两者并重,课内传授基本技巧与理论,课外延伸课堂内容、亲身实践课堂所得。改革教学方式、开展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乐意的前提下浸透在英语氛围中,是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根本所在。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来说底子差、发展动力不足,而提升其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其英语水平的起点和出发点,是我们要首先和重点关注的对象。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情趣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高达.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康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兴趣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6,(1).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4]岳中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7).

[5]吴丽素.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

[6]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独立学院兴趣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