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情况调查与长效机制构建初探

2016-05-30胡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胡星

摘要:现如今,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构建由高校、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的客体——学生党员三方面构成。本文以党员中的特殊群体——民办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总结了大学生党员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以及影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若干因素和环节,探讨影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因素以及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构建,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有效机制建立。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长效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84-02

大学生党员在党组织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新生力量优化了党员队伍的结构。学生党员在学校中就是一面旗帜,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党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既是对大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解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现状及教育管理机制建设,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宿迁学院7个系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500份,其中学生党员500人,普通学生1000人,回收有效问卷142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一、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影响因素分析

近五年在十六字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指导下,学校狠抓党员发展工作落实。现已形成“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大学生党员人数占学生总数的10%,毕业生党员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的分布格局。往往发展的操作中对学生党员的考评只重视硬指标——学习成绩,忽视了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工作实绩、群众基础等方面软指标,这就导致在学生党员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中起不到模范带头、激励后进的作用。

(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复杂化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入党动机上,有51%的学生选择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同;在理想信念上有30%的同学坚定将来一定能够实现共产主义。思想上追求积极进步方面,有45%的同学选择入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有38%的同学把个人的发展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选择为党工作的同时,个人也获得发展。有20%的同学价值观、利益观存在偏差,把入党作为捞取利益和好处,当作以后工作受重视、提拔快的捷径。还有9%同学的入党动机不是为了荣誉而是盲目随大流或追时髦。大学校园受多元文化思想影响,是讲求兼容并包的地方,身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追求价值取向多元化、政治意识相对薄弱,在从众的心理动机驱使下随大流才递交入党申请书。

(二)对党章与党员义务等方面的认知

统计结果反映有90%的同学在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培训中学习过党章,有22%的党员能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对党员的责任义务履行上,有80%的同学表示能够自觉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奉献。有15%的同学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冲突矛盾时不愿牺牲个人利益。这说明大多数同学对于党的基本知识、理论和纲领、基本路线有一定的了解。少部分同学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在思想上仍没入党。

(三)学生党员形象、素质水平评价

党员作用发挥如何决定着党员在同学心目中的整体形象。调查结果表明50%的同学认为党员的整体形象很好或较好,有35%的同学认为一般,有15%的同学认为党员整体形象较差。所以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大多数党员还是能在学习等各个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但有极少数同学的负面效果影响了党员的整体形象。在大学生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上,有65%的同学选择甘于奉献,有50%的同学选择勇于创新,有56%的同学选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41%的同学选择勤于学习,有34%的同学选择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25%的同学选择其他。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背景为政治多极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各种价值碰撞时期,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党性上存在观念淡薄、入党动机不纯、私欲性强的情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受到冲击,甚至发生价值观念扭曲。

(四)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认可度

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都存在群众向党员看,党员向支部书记看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有70%以上的党员、60%群众会在工作或学习中潜意识地向身边党员、党小组长、干部看齐,甚至把党员、干部的平时工作、学习中给人留下的直观印象作为对支部、支部书记认可的依据。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着力点应该在支部书记带头作用的发挥,只有支部书记带好头,发挥模范作用,这样才能带动党员、群众,才能起到发挥一面旗帜的作用。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支部书记思想觉悟要高、有奉献精神,能够严于律己、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要支部书记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使之成为带领党员、群众开展工作的核心、组织者和领导者。

(五)对基层党支部的认同感、归属感

调查结果显示,有55%以上的党员对所在基层党支部没有归属感,说明部分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基层党组织直接影响着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这就要求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不断探索创新研究新问题、新方法。

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一)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功能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更是党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灵活合理的设置学生党支部,以便于以开展党建工作为目标。为调动学生党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可选拔能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党小组长。严格落实各项党内组织生活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创建“三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精心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水平高的党支部,为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打好基础。

(二)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激励机制

对于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目的是在学生党员中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要从根本上改进党员管理方法,创新党员管理手段,强化党员监督措施。首先,党员发展从源头完善党员“进出”机制,规范程序,严把“进口”关,疏通“出口”关,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保持党员机体纯洁。其次,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和党员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向群众报告思想和汇报工作的制度,建立群众参与、渠道通畅、民意畅抒、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党员监督评价体系。建立群众监督员队伍,建立群众对党员“学习圈”、“活动圈”和“生活圈”的监督网络。

(三)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机制

现在考核过程偏重于简单的民主测评和工作总结,缺乏针对性。重点考察学生党员的日常表现、参与活动情况、学业情况、组织纪律观念。通过学生党员在班级述学、班级同学测评、支部考核等环节,确保实效。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健全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实践机制

党员先进性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要求,就是同一时期,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党员先进性标准也有所不同。党员先进性是同每个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体现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付诸实践。将大学生日常主题教育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学生党员先进性实践活动的载体。

本文依托于对宿迁学院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提出了从基层支部建设、管理激励机制、考核评价、主体实践等几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长效机制,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先进性作用发挥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福尧.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5).

[2]肖寒,丁毅.浅谈独立学院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J].才智,2014,(02).

[3]赵磊,张伟,等.民办高校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例[J].企业导报,2013,(22).

[4]袁媛,施小明,等.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载体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

[5]依力扎提·伊明江,阿不力克木·艾则孜.对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几点思考[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08).

[6]李宏伟.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

[7]施磊磊.大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效能发挥及其实现路径——以十八大报告为视角的透视[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8]黄武南,蒋韬.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

[9]胡义钰,高绍杰.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校园认知度的调研与思考[J].华章,2013,(13).

[10]李雪峰.论如何加强高职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J].学周刊,2013,(11).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述学测评”提升学生党员党性意识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