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国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儒家思想对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启示

2016-05-30郑超潘优津王靓吴笑英金建林明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儒家

郑超 潘优津 王靓 吴笑英 金建 林明明

摘要:国与国的竞争,究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教育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已成为诸多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结合美国现行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从招生、教学过程、考核毕业三方面探讨二者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儒家;美国研究生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65-02

一、招生

伴随着教育的国际化,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也同步国际化,其表现之一就是研究生的招生办法趋向多样化。招考分离+综合素质选拔式的研究生招生以美国为代表。招考分离,指的是由第三方考试机构组织测试,学校自主决定选拔程序,确定招录名额,院校招生委员会拥有最终录取决定权;综合素质测试,指的是考生分数只是参考指标之一,申请材料质量和申请人综合素质测评占有更大的权重。美国高校对综合素质的考察主要包括:(1)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GRE)是最主要的参考依据,不同于我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着重于测试一个人已经发展和具备的能力,并不特别指向于某一学习领域的技能。它既有考查每个考生能力的一般测验,也有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专业测验。(2)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①大学本科阶段全科学习成绩,且GPA在3分以上;②数位知名学者或者老师签署的推荐信,推荐信中要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给予客观评价,好的推荐信对考生的录取至关重要;③申请人的领导力、志愿者活动的证明、爱好及特长、工作或实践经历、所获奖项等都是综合素质的佐证。总体来说,实行招考分离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的体系,其优点是招生管理环节实行分权管理,各利益方的权责界定清晰。招考分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另一个特点是竞争同时使高等教育系统形成开放的传统:一是对知识研究的开放;二是对学生即教育消费者开放。竞争使高校关注大师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根本利益。竞争使他们较好地做到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统一。首先,制度设计赋予学生更多的参与选拔和选择入学的机会。一次标准考试的成绩在有效期内可以申请多所学校,学生可以在拟录取高校和专业间做出权衡,高校为争取优秀生源展开竞争,使导师挑选到符合自己科研需求的生源。正是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模式,促使招生工作必须兼顾学生和导师的双方需求,服务更加人性,信息更加公开,程序更加合理。其次,导师能否招生与其职务、职称无关,主要取决于导师能否有足够的经费支撑科学型研究生的培养,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和精力去培养新的科研力量。所以,招生过程中形成开放格局,特别是给予学生对学校的选择权,会促使学校不断提高自身的软硬件水平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导师在面试挑选学生时也会更加认真,整个招生过程才会更加透明、公正。学生与学校双向竞争的机制有利于帮助导师建立对招生与培养的同等关注,形成报考、录取、培养、指导的良性循环。近年来,我国也在逐渐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根据专业和培养目标的不同,积极试点自主招生方式改革,旨在通过不断完善研究生准入机制,真正选拔出优秀的苗子,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二、教学过程

1.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界的普遍真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自觉实践这一原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关注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看他所选择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透彻了解一个人的思想面貌。根据每个学生基础、禀赋、兴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的解答,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但是一个导师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需要他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特殊需要都有相当的了解。正因为遵循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孔子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就各有特长: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而在我国研究生教学中,教师多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多数时候只能根据导师的要求被动的调整适应,由此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思想和创新意识,导致千人一面。

2.教学方式:重视课程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美国研究生教育像重视科研一样重视课程学习,目的是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周期大为缩短,研究生只有不断补充新的能量,才能处在科学的前沿。美国各个学校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为每门课程设计详细的考核指标。学校有自己的网站和远程课程中心,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互联网和课程中心选课,下载课程资料自学。各高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具有灵活性,教学的内容丰富,涵盖领域广,课程内容强调前沿,教学方法强调研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点和兴趣,参考各大学的课程设置,在选课前可以咨询师兄师姐的经验,制定出符合自己的个人课程计划。传统的教授主讲方式、研究生的研讨班和导师直接指导下的科研实践这三种授课方式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研讨班实行任课教授主讲和专题讨论相结合。通常预先确定一位主讲人,并确定主题,会前由主讲人组织一个小组,进行资料收集,会上主讲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由大家发言、提问,主讲人进行解答,最后共同讨论,形成共识。其次,国外的很多大学每周都会邀请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专题演讲,每次1小时左右,因为这些专家往往对该领域非常精通,所以学生往往能得到很专业的指导,也能对课本上的知识自主延伸。以上均为科学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而针对专业学位教育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特点,其课程教学也充分体现出理论联系实践,其最典型的是案例教学法。可见,作为研究生导师有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不但要增进学术型研究生独立的科研能力、学术思辨能力和发挥创造能力,而且要促进实用型研究生尽早接触实践,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3.教学内容:加强德育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所以德育历来是人类在教育领域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我国古代也把伦理道德教育作为育人之本。德育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特别是整个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德育的核心是“仁”。仁,从中文字形上看是二人,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对自己,不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要升华自己的境界,对他人,不仅要出以爱心,而且要遵照一定的规范处理好各种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但开放所带来的各种思潮及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社会问题也必然渗透到高校当中。研究生同本专科生相比,身体、心理和政治思想方面都更加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教育工作可以放松。事实上,不少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比本科生薄弱,研究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发生。面对西方思潮和价值观的巨大冲击,传统德育的约束力已经有所下降,可见新时期研究生培养不仅要提高专业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的教育,以防止有才无德的学生在研究生群体中出现。

三、考核毕业

目前,一些高校虽只要求硕士生提交一篇类似文献综述的小论文或实习报告等即可毕业,但要求所提交的作品必须表现出独立的思考意识。主要是一些教授认为硕士生培养时间短,知识起点低,科研能力差,即便撰写论文也不可能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不如不写论文,多学习课程,扩充理论基础知识。因此,美国通常将硕士学位教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论文硕士,须提交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仅要求将某个方向上的知识做一个总结,不需要独立的科学研究调查,强调的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总结归纳能力。另一类是科研硕士,必须独立完成一个以上的科研调查或者科学研究,这个过程中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锻炼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资料收集和科学论文写作等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的学生的科研能力会强于前一类研究生。反观国内研究生,面临的毕业压力非常大,任务很重,在短短的1~2年间不但要完成学分课程还要写出1~2篇科研论文,甚至是SCI论文,急功好利的驱使必然会使一些学生铤而走险,造假或者请人代笔等,长远来说,会助长学术不端行为,最终导致人生走向失败。

总而言之,美国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具有自身特点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古老的儒家教育思想在学生的德育培养方面仍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还需要加强学习。结合二者的优点,同时基于各学科不同的特点,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研究生,为我国的科技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储备高质量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惠琴,等.研究生人才选拔方式亟待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09):230-235.

[2]李红梅.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2):65-67.

[3]沈铭贤.孔子的伦理思想及其对中国医德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1994,(03):27-29.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