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

2016-05-30刘心刘胜张子迎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6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保障体系

刘心 刘胜 张子迎

摘要:学科建设在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科建设具有指挥定向、督促激励的作用。但是,国家不可能对全部学科点开展定期的、经常性评估,因此,各学校、各专业进行自我评估成为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一套适合学院学科特色的自我评估指标体系,有效地开展自我评估工作,就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迫切需要。在概述当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和阐述的几个问题,探讨进一步推进学科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评估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6-0077-02

一、引言

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应用广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方位的、系统的、客观的评价,是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全面检验,其结果直接标志着人才培养的效果以及培养体系是否合理。但是由于各高校的综合情况不一,无法找到一个与所有高校都能匹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科特色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自我评估体系。

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1.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一方面,对培养单位或学科点应从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考查,因此针对现行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中发现的问题,基于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在自我评估指标体系需要设置规模指标和质量指标。(1)规模指标。规模指标反映了被评对象的规模水平、覆盖面和研究生培养能力。规模指标对于任何评估指标体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同学科领域的导师从不同方向进行研究,规模较大的学科的知识覆盖面与研究覆盖面相对就大,其研究效果往往是1+l>2。规模指标一般包括导师中教授人数、副教授人数、授予硕士学位数、授予博士学位数等。(2)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学科点自评指标体系中的重心所在,通常这类指标数量多,权重大,是普遍受到重视的指标类型。由于质量涵盖面很宽,需要从成果、水平、效益和社会反映等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衡量。为此,质量指标又分为三类。第一类质量指标。学科点的规模为学科点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证,但学科点规模的大小显然不能代表学科点水平的高低和成果与效益的大小。学科点的水平应体现在科学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包括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如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数、获得各项奖励的研究生数、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数等。将这类以绝对数字反映培养单位和学科点水平和成果的指标称为第一类质量指标。第二类质量指标。这是一种应该受到重视,但又往往易被忽视的指标类型。这类指标,如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师生比、教师发表论文的人均数、教师获奖的人均数、教师研究经费的人均数、研究生发表论文的人均数,将这类以比例数和人均数反映培养单位和学科点成果和水平的指标称为第二类质量指标。第三类质量指标。以上两种指标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以一定统计数字为基础,是量化了的质量指标。这些指标的数值通常可以在学校和有关管理部门的数据库中直接查到,或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而另一种指标则与上述两种指标不同,它是一种具有较强主观性且不能量化的指标,他们是由专家、学科负责人以及专家,根据他们对学院学科点的了解以及有关书面材料而给出的评价。另一方面,将自评指标体系的各项二级指标分为目标指标、过程指标、条件指标三类。(1)目标指标。目标指标是反映评估对象水平与质量本质特征的指标,用来检查和评价学位点学位授予质量。这类指标与评估的目标紧密相关,主要指成绩、成果和效益的数量与质量。重点检验学科点的办学成果。该类指标包括科研成果、论文优秀率、毕业生社会评价等。(2)过程指标。过程指标是反映达到评价目标的工作实现程度的指标,用来检查和评价研究生培养过程。该类指标包括学科建设经费增长情况、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等。(3)条件指标。条件指标是反映实现评估目标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的指标,用来检查和评价学科点培养条件。条件指标主要检验获得学位授权点后,是否重视学科建设,培养研究生的条件是否逐年有所改观,是否有发展后劲及可容研究生培养规模。该类指标包括科研经费、科研课题、实验室面积及仪器设备等。

2.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就是对评估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认识的过程,是对评估对象的总体性认识转化为对客体某些局部方面的认识过程。自評指标体系是开展自评活动的内容,指标体系的构成直接影响到整个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自评指标体系是自我评估工作的基础。本课题参照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试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次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基本条件及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国家教育部学位办及其他工科兄弟院校研究生院院长、学位办主任进行了调查访问,以及征求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工科院校招收和培养研究生数十年来的实践,确定了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并将二级指标下细化出三级指标。(1)该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该自我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包括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条件和学术声誉五个指标。首先,高校学科的发展首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且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尤其是要有中坚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有很强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并带有一个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务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课题将该一级指标下设置了职称、学术地位、年龄结构情况三个二级指标。并将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分,设置了三级指标,包括长江学者人数、教授人数、副教授人数,具有国家评选优秀人才资格的人数、担任国际学术组织职务人数,具有博士学位人数所占比例、具有硕士学位人数所占比例等。其次,科学研究工作在学科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必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发展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学科,这样才能促进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学科建设需要反映学术水平、科研成就的客观性、可比性强的指标,科研项目、经费及科研成果可作为评价学科建设客观和科学的指标。再次,高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研究”然后出成果,“教学”然后出人才。“成果”和“人才”是学校学科发展的见证和标志。因此,高校该学科的教学与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发展状况,故构成了高等学校中学科的一个内涵特征。学位授权学科往往是研究生培养基地。在在校研究生成为科研主力军的当今高校中,招收和培养研究生是推进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生的课程建设、论文发表情况、学位论文的质量以及毕业生质量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因此,高校学科自我评估的内涵也就包含了教学与人才培养这一一级指标。再次,高等学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研究教学经费和设施设备(如图书资料、实验室等)。尽管学科的发展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以及人类智慧的结晶,但这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学科只有在具备了足够的研究教学经费和基本的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地开展它的研究工作。为此,经费和设施等培养条件也构成了高校学科自我评估的一个方面。最后,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上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人才,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强化学术民主、开放办学是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对学科、专业进行评估时也应考虑学术声誉的内容。而且,学术声誉的调查工作应不仅限于学术界内部如对学科专家和管理者的调查,还应该再增加些来自学生家长等社会不同方向的声音,会更有助于高校及时了解社会对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及时优化和调整学科结构。(2)该评估指标体系的精确及简化。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模型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指标体系决定了评估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调查方法,因而在评估模型的简化中,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化有着更重要的作用。评估模型的完备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指标体系的简化也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内容。一般情况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简化的具体操作:①去掉与评估目标不一致的指标变量;②抓住能反映本质特征的指标,删减目标信息反映较少的指标;③避免指标变量间存在多重线性关系,从而避免由于信息的冗余而增大评估的工作量和影响结论的合理性;④去掉存在不可操作的指标变量。指标体系模型的简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指标变量个数的减少,二是组合方式的简化。

三、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它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不断发展,在新世纪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生教育评估已经逐渐受到研究生教育各界和社会各界较为广泛的关注。加入WTO后,中国教育市场将融入整个国际教育市场,因此借鉴发达国家一级学科评估的经验,制定我国一级学科评估的长期战略和发展规划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吴美平.一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保障体系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川工商学院“二三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信号系统安全软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