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俄语成语看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取向

2016-05-30梁洪琦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6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成语

梁洪琦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成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典型语言体现,分析成语是窥探某一民族文化取向、了解其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若干俄语成语,揭示了一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取向。

关键词:成语;文化取向;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6-0053-03

一、引言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历史、地理、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是一个民族思想的积淀。成语是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窥探一个民族的文化取向、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等。分析俄语成语,能够帮助俄语学习者了解俄罗斯民族心智、民族精神,对俄语学习及俄汉互译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取向(установки культуры)是指一种文化总体趋向性特征。它表现为某种规范,借此评判个性的褒与贬。它是历史形成的,根植于集体记忆,形成固定取向并为社会成员接受并遵守。文化取向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价值观、世界观的综合体。

民族精神或民族意识(ментальность)属于文化学、认知语言学、语言文化学概念,是母语范畴或形式中的世界感知(миросозерцание),这些范畴或形式将民族性格中的智力、精神及意志等方面的典型表现融于自身。民族精神并非哲学、科学或审美系统,而属于社会意识层面,其中,思维与情感、与意识习惯和方式不可分割。因此,虽然是潜在的,民族精神却能成为特定人群精神联系的内核和指归。民族精神实体化在语言中,确切地说,语言化、符号化为语言中那些最为重要的心智概念中。

民族精神在长期历史时期内形成,为某个民族特有的深层心理特征。与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等比较,民族精神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一般几百年甚至一千年都不改变。即使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体制的变革,民族心理特征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但民族精神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为民族精神是存在在民族意识中的心智内核,是该民族特有的东西,是用来确定“我们”的范围,区别于“他们”之处。

俄罗斯成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取向的缩影,也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典型语言体现。

二、俄语成语中体现的积极的文化取向

(一)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1.Аннибалова клятва。俄成语Аннибалова клятва译为“汉尼拔式的誓言”。汉尼拔是古代迦太基的统帅。迦太基是非洲北部(今突尼斯)的奴隶制国家,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遭到失败,丧权失地,损失惨重。当时汉尼拔将近十岁,其父为迦太基统帅哈米尔卡·巴卡,带他到柏儿摩洛克神殿去宣誓。少年汉尼拔在祭坛前立下誓言,决心为国报仇雪耻,终生要为打败世仇罗马而战斗。公元前221年,汉尼拔任戏班他的迦太基军统帅,挑起了第二次不匿战争(公元前219—前202年)。他表现出卓越的将才,冒着极大的困难,以少量的军队在帝国土地上纵横驰骋了十几年,屡屡给罗马以沉重的打击,获得辉煌的胜利。因为该历史事件,就产生了Аннибалова клятва这个成语,用来表达某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到底的决心,或者某人在遇到困难时候坚持到底的信念。

2.уничтожить за собой мосты或Сжечь за собой мосты(мостки)。该成语直译为“毁坏、烧毁自己后面的桥梁”,它源自古代俄罗斯的一个历史事件。在1380年马麦汗的鞑靼蒙古侵略军与俄罗斯军队在顿河直流的涅普利雅德瓦河河口附近的库利科沃原野上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Куликовская битва(库利科沃会战)。莫斯科大公(Димитрий Донской)季米特利·顿斯科依担任统帅,他在下令等军队渡过顿河后,即烧毁顿河上的桥梁,断绝了俄军自己的后退之路,由此表示对此战事有进无退的决心。最终,俄军在这次会战中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赢得了俄罗斯人民摆脱鞑靼蒙古的桎梏的关键性的胜利。现在这个成语用来表示遇到困境,切断自己的退路,不屈不挠,坚持必胜的信念。

(二)反对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俄成语“Аника-воин(Аники-воины)”直译为“阿尼卡勇士”,而实际表示的意义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人”。阿尼卡(Аника)是古代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的勇士。俄罗斯民间诗歌《宗教诗》(《Духовные стихи》)中叙述一个叫阿尼卡的武士,吹嘘自己英勇无敌、战无不胜,狂妄到宣称敢同“死神”较量,结果自取灭亡。若采用直译方法,直接将该成语译为“阿尼卡勇士”,则译语民族成员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个成语贴近汉语成语“夜郎自大”。从这个成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人民对狂妄自大的人的反感。

(三)不为财富诱惑而屈膝

俄成语Калачом не заманишь(не выманишь),这个成语直译是“用白面包也引诱不动”。Калач是一种用小麦粉做成的白面包。在沙皇时代的俄国农村,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很多地区的农民只能吃到用黑麦做的黑面包,有时候甚至连这种粗劣的黑面包都无法吃到。至于用小麦粉烘烤的白面包是农村人民的珍品,价格比普通面包贵很多,普通农民只有在逢年过节时候才能品尝到白面包的美味,如此珍贵的事物是普通农民渴望吃到的。俄成语Калачом не заманишь(не выманишь)表示“无论什么好东西都引诱不了”的意思。该成语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富贵不能淫”的铮铮铁骨。

(四)有自知之明

Поставить кого на свое место相当于汉语成语“安分守己”、“要有自知之明”的意思。15—17世纪,罗斯有一种封建等级制度叫“门第制度”,莫斯科公国根据门第高低来确定贵族们的官价及社会地位。当时,国家完全按门第的高低分派相应的官职;甚至像宴会坐位安排这样的一些生活琐事上,也按照门第的高低进行。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竭力炫耀自己的门第。因此,显贵们对那些按家族渊源及门第势力、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常用Поставить кого на свое место等盛气凌人的话加以叱责,使其安分自量,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后来这几句话扩大了使用范围,失去了有关门第的说法,主要意思是提倡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

(五)正人先正己

Врачу,исцелился сам! 这个成语直译是“医生,先治好自己吧!”是由拉丁成语逐词翻译而来的。这个古老的成语出自教会斯拉夫语的《福音书》,甚至连词汇和语法结构都保留着原来的形式,即所谓“呼格”:拉丁语medice就是medicus(医生)的格形式。俄语从13世纪就完全废除了这种形式,而用第一格表示呼语。исцелися即исцелись的古旧形式。据《新约·路加福音》记述,耶稣回到自己的家乡拿撒·勒,在回趟里向众人讲道时说,他要使瞎子复明,使生大麻疯的净洁。众人感到惊讶的怀疑,耶稣说:你们大概会讲出“医生,先治好自己吧!”这样一句俗话的。虽然,这句俗语早在耶稣之前就有了。《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虾蟆医生与狐狸》的寓言,讲的是池塘里有一只虾蟆自称:“我是医生,包治百病。”狐狸听见了反驳说:“你自己跛着脚没有医好,怎能医别人?”这则古老的寓言可能就是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典。

这个成语常用来指在批评、评论指责别人之前,要先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先改正自己,相当于汉语“先正己而后正人”、“责人先责己”之意。含有讽刺、嘲笑的意味。

三、俄语成语中体现的消极的文化取向

(一)做事不认真、敷衍拖延

1.Отзвонить и с колокольни долой。这个成语直译是“敲完了钟就下钟楼”,用以表示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的意思,与汉语成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十分相似。在欧洲的教堂里,固定的撞钟人负责敲钟,这项工作十分单调,而且通常一做就是一辈子,且干这一行的人身份卑微,没有社会地位。撞钟人到了规定时间,就登上钟楼,按照规定敲几声后就完事下楼,长时间单调的工作使撞钟人做起来马虎,仓促了事。由此在语言中产生这个成语,常用于口语中,用于讽喻那些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或对待工作敷衍塞责、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的人。

2.под сукно положить或Под сукном лежать。这个成语直译是“放在呢绒底下”,转义表示“将某事束之高阁,搁置不办,将某事置之不理,把某事长期地拖延”的意思。沙皇帝国时代,各个官厅机关的办公桌上一般都铺着一块绿色或红色的呢绒,如果官吏们认为某件公函不要紧,或者想趁机从当事人那里得到好处,他们就把呈文或诉状放在呢绒桌布底下,长期压在呢绒下面不加处理,到后来甚至完全置之不理,忘在脑后。

(二)报复心态

1.Зуб за зуб。这句表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骂还骂;一报还一报”。Зуб所表达的形象是牙齿,所以更多地用于顶嘴、吵嘴这方面,表示你骂我一句,我也回你一句,谁也不让步。这个成语出自《圣经》上摩西的话,所谓“摩西律”,即主张报复的法律。《旧约·出埃及记》第21章提出:“人若彼此争斗……如有病害,就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

这个成语使用很普遍,除俄语外,在英语里也有“eye for eye”,汉语里也有“以牙还牙”。

2.платить той же монетой。这个成语直译是“以同样的货币偿还”。原指金属铸造的银币,后来泛指一切货币。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中世纪西方各国的国王和皇帝,甚至连较大的主教和领主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货币发行者既然不同,币值也各异,有些货币的币值往往低于票面,普通人很难知道哪些货币的币值高,哪些币值低,为了不致因不清楚币值而吃亏,债主在索还借款时,总是要求对方用他借款时所付给的同样的货币来还帐。因此,产生了платить той же монетой這个成语。此成语后来常用于转义,与货币相关的意义逐渐消失,现表示以同样的行为、同样的态度来对待某人、来报复的意思。这个成语同样应用广泛,相当于汉语成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英语中“pay one back in his own coin”。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部分俄语成语的溯源分析,得以管窥到俄罗斯民族精神、文化取向的一些积极和消极的方面。积极的文化取向有: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反对狂妄自大、不自量力;不为财富诱惑而屈膝;有自知之明;正人先正己。消极的文化取向有:做事不认真、敷衍拖延;报复心态。俄语成语是俄罗斯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积淀的结果,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俄语成语有着深刻的文化蕴含,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文化取向、俄罗斯人民的价值观、俄罗斯民族的行为准则。从俄语成语看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取向,对俄语学习者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俄语学习效率,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Маслова В.А.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M].М.,Академия,2001.

[2]Токарев Г.В.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M].Тул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ТГПУ им. Л.Н. Толстого,2009.

[3]高长江.文化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4]金亚娜.俄罗斯国情[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彭文钊,赵亮.语言文化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彭在义.俄语成语释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吴国华.俄语与俄罗斯文化[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成语
民族意识与乡土认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意识”问题研究综述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