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体系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2016-05-30师方媛陈瑶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8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传统文化

师方媛 陈瑶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广泛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在生活实践中领悟人生哲理,实现理想。为调动和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应立足于高校教育实际情况,寻求多种方式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内容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服务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高校思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45-02

顾冠华在《中国传统文化论略》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至今仍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是新文化创造与发展的基石,为中华儿女在生活实践中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人生理想、道德修养、处事哲理。“以文化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广泛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在生活实践中领悟人生哲理,实现理想。

一、传统文化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借鉴内容

1.爱国教育。爱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中国传统文化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心系天下,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岳飞刚烈无惧,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林则徐大义凛然。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中华民族兴衰荣辱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同志是生力军。因此,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2.理想教育。没有理想的人生如同黑夜里失去方向的航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远大理想的树立,强调志向在人生发展路途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孔子有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同时,在实现理想的路程中,总会有挫折相伴,王勃曾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青年最有青春活力,应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大学生应该脚踏实地,认识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道德教育。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是人之根本,品格修养伴随一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在于育人。人的健全品格修养包括许多方面,有“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的处事态度,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韧不屈品格,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学精神,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去伪存真立场。因此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的文化精粹,是鲜活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高校教育中,知识技能教育是人才的辅助教育,而道德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根基和旨归。

4.集体教育。集体教育是让人更好融入集体,奉献力量,是为个人发展夯实基础,为社会进步提供支持的教育。有“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提倡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将集体的损失降至最低;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提倡从集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有“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提倡集体内部团结协作,齐心合力完成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借助传统文化中的集体观念,重视学生的集体教育,鼓励大学生融入集体,感受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温暖。

二、思政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设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家孔子根据自己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用不同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才,这就是早期的单独教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材施教不仅体现在知识教育上,也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的学生个性活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他们能够不断调节自己与外界环境的不合,主动接受教育;有的同学个性内敛,不擅交际,遇到问题更倾向于自我反省与个人解决。对于这类同学,要更加注意教育方式的合理性,避免适得其反。另外,男、女生间也存在着生理和心理差异,高校应看到他们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因势利导,帮助各类学生成长成才。

2.以人为本的原则。“天生我材必有用”,传统文化肯定每个人的价值与人格尊严,强调人应该关爱自己,尊重他人。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人本主义倡导的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发掘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培养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学校应构建适合学生潜能主动发展的模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导学生自尊、自爱、自重,通过个人努力肯定自我价值,赢得他人尊重;另一方面,还要教导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肯定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

3.注重环境的原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作为群居生物,人受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往往直接影响人的情感。要想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从大环境抓起。集体的构成、集体的精神风貌以及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善于利用良好的大环境往往更易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自我教育的原则。传统文化强调自我教育,常有“吾日三省吾身”等例子出现。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是个体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学习是大学生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大学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最深刻、最直接的教育方式,也是最有用的教育方式。外界环境督促没有内心敦促那么强烈,若自我拒绝接受,那么外界教育便是徒劳无功。因此,要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就得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外界的道德规范吸收成为自律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规范自己的行动,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为把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要充分考虑当下的时代特点及学生的期望值,力求办出学生参与度高、教育意义深刻、影响力广泛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用品德和行动感染、教育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要注意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1.积极开展日常传统文化教育建设工作。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班团文化建设、年级文化氛围培养和院系之间交流。教育者应当抓住一切机会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宣传和推广,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比如在学院品牌活动、年级素质拓展和班级主题班会中,围绕传统文化的内涵,开展相关知识竞赛、公益活动等。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这种方式也是传统文化教育建设中最常见、最易控制的方式。

2.借助特殊节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教育者不必拘泥于固定形式的活动,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深层次的进行侧面烘托,展示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其中将活动与典型事件、节日结合便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在信息便捷的时代,典型事件往往具有很高的关注度与参与度,特别是针对青年学生。时政热点有些是计划性的,而有些是很突然的。面对这种情况,也考验教育人员的灵活性及应变能动性。将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与特殊的时间节点结合起来,如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等时间点,开展相关纪念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活动效果最大化。

3.联系典型夯实教育工作成果。典型案例往往具有较强、广泛的影响力,在社会舆论内容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者应当尽力去挖掘这些资源里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同时,在借助典型人物方面可以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例如挖掘知名校友及优秀学长学姐的故事。真实的经历往往最打动人心,并且他们的经历是相似的,更能够引起共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诉求和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系点,以一种相对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典型教育常常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长久不断的源动力,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自觉性,并通过日常活动影响他人,形成链式反应。

四、结语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片理想的沃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文化也在自身内容的建构上进一步丰富和与时俱进,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更好的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2]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张颖.思想政治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3,(33).

[5]肖圣珍.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6]赵苗.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18).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传统文化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