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课堂语境和交互式教学模式

2016-05-30冯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9期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整合

冯辉

摘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为基础,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了语言思维的缺失,英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交互式教学模式基于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大学英语网络课堂、自主学习及课堂语境的有效接合,从而促进英语语言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整合;课堂语境;互动式教学;语言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36-03

课堂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语言意识的通道。课堂教学直接体现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接受程度。而如何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英语教学长期研究的主题。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是学习者、教师、教学任务、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政策等多因素的动态协调,基于教学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交融,语言学习的本质才可因内在语言意识的培养得以传承。整合课堂教学,实现交互式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又能有效提高英语的学习,在拓展文化的基础上内化英语语言意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英语语言教学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教和学两个途径使学习者具备英语语言意识。英语语言意识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内在认知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后期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形式的培养,更是以语言作为语境,对学习者无论是思维、文化还是个人内在能力的语言敏感性培养[1]。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一种基于英语语言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对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及后续学习能力的要求[2]。但实际教学中,学生没有“主动要”的意识,大多数情况下却养成了“被给”的学习习惯。近日新京报联合新浪教育所做的调查显示,有52.5%的大学英语的参与者觉得“大学英语课没用”。被采访者大多认为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大学英语课既不以四、六级考试为主要授课内容,又不像专业英语那样与专业联系紧密,学习起来难免会使学生“比较茫然”,因而在大学英语投入中缺少学习动力。交互式教学模式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处理好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的同时,课程设置需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及内在语言意识对学习者的语言规范性的影响,从而在大学本科学习的不同阶段开设相应的英语课程。随着网络及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教学工具的普及,设计出符合英语学习特点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应对目前新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挑战——即,课堂应在重视培养学生通过英语语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表达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基础上考虑到课程体系、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差异,从而决定如何进行英语教学以及实现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要求的差异对待。

二、整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及必要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语言教学离不开特定的语境,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和及时反思才有利于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的。而有效课堂包括语言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在培养语言意识的过程中,学习者则需具备反馈性及主动性,这就需要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习者自我管理的学习习惯,架构起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体系,引导语言意识的逐渐形成。当然语言意识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涉及到语言教育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法,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学习策略等。只有在多维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下,才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网络和课堂之间,教材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促进语言习得能力的培养。

上个世纪中叶有效教学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一个科学的输入和输出过程,需用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创建课堂语境,利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背景中完成语言知识输入,培养语言意识,最终顺利实现英语语言的输出,是目前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新的要求[3]。因此,如何创建真实的语境在有限条件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输出语言知识,从而促进其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多维交互式教学模式愈发必要和得以重视的原因。

三、实现语言意识培养的困境和应对策略

(一)语言意识培养的困境

现代教育越发重视基于主体的认知能力和积极建构教学模式的参与能力。但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英语的学习都是基于汉语为媒介进行语法,词汇乃至篇章的学习,忽视了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乃至后续学生自我提升的需求应基于语言意识这一事实。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英语课堂回答老师提问时脱口而出的经常是汉语,这种现象给大学英语课堂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如何拓展语言思维习惯的同时培养英语语言意识?

(二)应对策略

因为个体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学习要求,语言习得是一个缓慢,无法一蹴而就的过程。这就需要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强调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坚持语言实践。以学习者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主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实现多维交互式教学,于不经意间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以此为主线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框架。

1.重视语言规律。互动模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乃至教师,都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从而实现双方利益及知识的成功转移。当然,这既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又依赖于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才可以顺利实现大学课堂英语的输入和输出。因此基于“双主”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就变得极为关键。所以整合课堂语境和多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利用有限课堂既实现语言知识储备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达到学以致用和课堂的有效性[4]。

2.激发创新教育思维。创建课堂教学语境,有效形成自然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在生动的语言交流中掌控语言,语言意识便由此途径逐步地在头脑中扎根,进而形成用英语语言进行思维的方式。当然,课堂语境如何有效创建因学生群体和层次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所有的课堂都是摸索中验证其有效性,如通过集体备课,就可以对课堂语境进行事先预测。

3.更新教学理念。课堂是实施课程教学的基本途径。新形势下对语言交际和实用能力要求的提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创新压力。如果只是基于传统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语言内在意识的培养势必会使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误解,以为英语语言的学习可以短期得以实现,导致学习时的投机心理,从而引发课堂输入和输出效果不一致。

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听觉和语感的学科规律,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喜欢并享受英语学习过程,最终乐于接收语言意识的输入,愿意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具有的语言构建能力输出英语语言,通过积极参与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展示出英语语言意识,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Tony Trivisonnas American Dream》一课时,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突出主人公梦想实现的方式和过程。利用Tony的梦引申出学习者的梦想,以原文句子为线索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梦想以及如何在Tony实现梦想的道路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了通过语言诠释出文章内涵的意义。英语语言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教学者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意识、勤于研究、并乐于实践课堂教学,因教育发展形势而导向英语语言教学,从而在情感和热情上感染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切身体会具备一定英语语言意识所带来的后续效应和平台作用。

四、如何实现整合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与课堂语境的关系

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时效性的现代教学方法,即通过师生间互动,使学生在教材和媒介上形三维沟通模式,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5]。因为学习是一个完成知识传授和习得的过程,所以课堂语境和各类教学模式的实践既要考虑到其操作性,又要实现其有效性:即如何实现课堂语境和多维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整合?

创设课堂教学语境就是以情境教学为理论基础的语言教学模式,实现培养语言意识的有效目标。传统的英语教育主要构架学生的语法基础,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赖汉语充当媒介,导致学生习惯并想当然地以母语为基础学习语言,最终造成了英语语言意识的缺失。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和心理特征,围绕教学主题和内容,老师引导学习者创设真实课堂环境,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生动且可参与,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逐渐具备用英语进行思维的敏感性。而把听、说、读、写、译融合在一起的教学语境,有较强的直观性,这与传统的割裂听,说、读、写过程的英语教学相比,应该是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学习是一个完成知识传授和习得的过程,所以课堂语境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既要考虑到其操作性,又要实现其有效性:即如何实现整合?

(二)整合教学模式

1.基于问题引发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实际有意义的情境”相联系,促进学习者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关联新知识。网络教学则用来弥补传统教学中信息来源有限的缺陷,为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提供了更开阔的环境。教师自制的课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再加上多媒体形式资源的普及,可以提供大量从多角度与多视点观察和探究的情景,创建了适合建构知识的环境[6]。而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授课的形式,首先让学生感受生动、真实的背景;再逐渐进入语言情境中,老师则适时导入教学任务,引发学习者参与思考及讨论,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答问题的学习过程。

如在《Life full of Riches》一课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们在沃尔玛超市门口捐赠的情景,引导学生猜测the Salvation Army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以及募捐志愿者(the bell ringer)的身份,从而找人介绍Wal-Mart,概括出图片情景的关联性。再回到文章的主题上,即普通意义上的“riches(富有)”和男主人公理解的“riches”的进行对比讨论,利用课文词汇(charity,raise money,assist,tangible,materials,a passing whim,well-off out of place,sentiments,etc)串解故事,凸显主题,完成了背景文化输入,内在地激发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能力,又实现了对贫穷和富有的理解及培养英语语言意识的目的。

2.强调课堂语言输出,没有输出就无法实现学以致用。课堂语境实际上是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技能的情景,这就要求构建“双主模式”下语言主题背景,完成英语语言的输入并及时引导学生完成语言输出,才能达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3.关注教学效果,实现互动:动心、动脑、动笔和交际语言的过程。

4.开展策略研究,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意识进行课堂效果反馈,引导学习者参与构建课堂。

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主动索取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有了学习动机和愿望才会主动出击,付诸于行动及精力。老师则需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参与课堂互动,培养语言意识同时进行信息反馈。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轻松课堂语境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刺激注意力,保证学习者的安全感和被激励感,而且一个有活力的课堂是一定能够培养出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和自我管理的自觉语言意识,因此不同的课堂给与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各教学模式相结合才可以使师生双方共同承担培养英语语言意识的目标。

语言发展最直接的表现是新词汇的产生,代表了新事物的出现。进一步说,在这种新事物之下,意义更深远的就是新知识、新思维乃至新的观念和价值体系的产生。大学课堂是一个灵活的能够彰显自由和个性的平台,英语教学课堂不应只注重传授语言知识还应通过改变学习者的思维习惯从而实现英语语言意识的培养。

语言的力量是通过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展现出来的。只有内在具备了英语语言意识才可以通过语言知识构建出语言能力和实用性的完整图幅。多维互动模式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的课堂充满活力,老师的纲领性推导和适时的教学干预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更系统化和章法化。

但是作为语言载体的语言总会因文化的多样性和繁杂性等各层面的交织而决定了英语意识培养过程中从知识系统上升至感觉意识系统的过程的长期性和艰难性。因此语言意识教学只有根植在文化基础上,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感染于文化风情的魅力,使整个课堂教学的途径清晰可行:基于课堂语境和多维教学模式的整合,语言知识—文化渗透—英语思维(英语意识)势必会在这一完整的模式中得以培养和发展,从而学习者在感悟语言内涵的过程中,构建内在语言知识体系和意识体系,跨越文化鸿沟形成自觉的语言文化意识,从而在学习英语语言中摆脱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使两种文化体系中的意识系统既相互独立,又能够自由转换[7]。

参考文献:

[1]Charter,R.A. 2007c. Personal E-mail communication[J].Nottingham,UK:141-145.

[2]Hu,G. 2002. “Potential cultural resistance to pedagogic imports:The case of communi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J]. Language,cultural and Curriculum,15/2:93-94.

[3]Schunk,D.H.(eds.) 2001.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Theoretical Perspective[J].PP.125-130.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4]Alice Omaggio Hadley.在语境中教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77-80.

[5]王晓慧.交互式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整合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6]http://club.topsage.com/thread-571466-1-1.html.

[7]http://www.langfly.com/a/20110402/083340.shtml.

猜你喜欢

互动式教学整合
论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