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韩非子的哲学思想

2016-05-30殷枫佳

资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辩证韩非哲学

【摘要】韩非是韩国的宗族公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是口吃的辩者,孤愤的智士;明知说难而赴难,成于己说,亦死于己说。《韩非子》一书的核心思想就是批判地继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从而建立了自己较为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韩非除了注重法、术、势之外,还提出了许多属于哲学范畴的主张。

【关键词】韩非;哲学;辩证

韩非,生年不详,是战国末期的政治理论家,是我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曾与秦国的丞相李斯一同师从荀子,他目睹了韩国屡次败于秦国,虽数次向韩王提出建议,却得不到采纳。失意之后,潜心研究古今历史和诸家学说,进行批判、吸收、借鉴,写成著作,可惜在本国无人理睬,后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欣赏,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到了秦国,取得了秦王的信任,却招来了李斯的记恨。最终冤死狱中。司马迁对韩非之死也是感慨万千,他说:“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韩非子》共计五十五篇,其中透露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和辩证法,同时注重实际的态度。主张人性恶是提倡君主专制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韩非的性恶论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反对孟子的天赋“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起点是人的生理需求,如果任由这些需求发展下去就会变成各种恶;相反,如果能适当控制这些要求,就能成为善。韩非的性恶起点是人是自利的,而且是有利可图的。人与人之间都是利害关系。《备内》中说到:“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意思是造车的人希望别人富贵,造棺材的希望别人早死。不是造车的人仁德而造棺材的狠毒,而是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早死棺材就没人买。这些不是憎恨别人,而是因为死亡能带来利益。包括举的儿子谋杀父亲、妻子谋害丈夫的例子,虽然比较极端,但是也是有其可能性。用这些例子来说服君主,提醒君主防备宫内后妃和儿子等人的弑君篡位。另一方面,韩非也鼓励君主利用人的自利特点,来建设国家,同时也要限制消除这种自利带来的消极影响。《八经》中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二、韩非的唯物主义观

恩格斯说:“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韩非在自然观上继承了荀况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同时对老子哲学中的一些思想作了唯物主义的重塑。他曾举例驳斥鬼神的迷信,《饰邪》中提到:“凿龟数策,兆曰‘大吉,而以攻燕者,赵也。凿龟数策,兆曰‘大吉,而以攻赵者,燕也……非赵龟神而燕龟欺也。”大意为,燕国和赵国都用龟甲来占卜,得到的结果都是“大吉”,最后结果是赵国获胜,这能说是赵国的龟灵验而燕国的龟就欺骗人么?《主道》中提出:“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函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下不能意。”意思为做君主的原则在于不能让臣子看出自己的心意。这里的道就是为君之道,韩非继承了黄老学派的思想,对道家学说进行批判、改造,将道家的虚静无为的哲学思想运用到政治生活中去。

三、韩非的辩证法

“辩证法”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其含义是进行谈话论辩、在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通过克服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韩非子》中一则流传至今的寓言故事对辩证法进行了简洁的说明。“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是最早见到“矛盾”一词,矛盾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在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在《喻老》中的另一个例子,扁鹊见蔡桓公,提醒我们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要争取解决,以免从量变变成质变。韩非总结出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所以从开端就要消灭可能引起质变的因素。《亡征》中说到:“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然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解释了树木折断一定通过虫蛀,墙倒塌一定能够因为有了裂缝。但是树木虽然有了蛀虫,没有大风是不会折断的;墙虽然出现了裂缝,没有大雨是不会倒塌的。指出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只有内因没有外因,事物不会变化。《解老》中,“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所倚。以成其功也。”同样的,还解释了“福兮祸之所伏”。祸福之间转化不是自动的,也不会无条件的。祸福相倚只是事物转化的一个代表。

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学说,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统一的法治思想,注重实践,坚持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为之后秦始皇统一全国打下理论基础。同时对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殷枫佳,南京政治学院十四队,研究方向伦理学。

猜你喜欢

辩证韩非哲学
韩 非(话剧)
菱的哲学
社会治理中的韩非思想方法论探讨
知祸更需避祸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