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干部培训的几点思考

2016-05-30梁恒瑜

资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城知青红色

梁恒瑜

近年来,“红色”二字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冠以“红色”字眼的新生事物比比皆是,如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色歌曲,红色社团,红色经典、红色网站等。“红色”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潮流,主要是因为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辈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优良的革命传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通过实物、实景、实例、实事载体,让学员穿越时空界限,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克服了传统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枯燥无味、针对性不强的不足,因而成为当前干部教育的一个潮流。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以依托“柳城县洛崖知青城”这一红色资源开展干部培训为例,探讨自己对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干部培训的思考。

一、红色资源及“知青城”红色资源概述

1.红色资源的含义、类别

红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时空概念来说,狭义的红色资源单指革命战争年代。广义的则延伸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从革命的意义上来说,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革命,既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也包括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改革即第二次革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属于广义的红色资源这个范畴。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功能的历史遗存”红色资源是一种以物质和精神为载体的资源,它生动记载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再现了革命先辈光辉足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2.洛崖知青城红色资源概述

洛崖知青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洛崖社区的一个街区:即洛崖老街。这条老街还相对完好地保留知青时代插队知青使用过的房屋、革命样板戏台、公社食堂、公社宿舍等旧址,一直以来都是远近知青们寻找青春足迹的去处。21世纪初,柳城县政府根据发展规划,重建修旧,在旧城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主题,复活了知青城。

洛崖知青城的红色资源包括无形的和有形的两方面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知青精神。知青精神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国家初期为解决国家城市人口问题而发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英雄主义精神和紧跟党走、为国家的繁荣奉献一切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新中国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二是革命遗址遗物。柳城县洛崖知青城迄今还保留完好的当年知青插队时的旧址,革命样板戏台、民俗文化大院、以插队知青用过的生产工具作为展览主题的知青博物馆和表演礼堂等场所。三是知青故事和传说。此外还有红色标语等红色资源。

二、对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1.要把现场教学与红色旅游区别开来,主题挖掘是关键

要赋予每个现场点一定的教学主题。干部培训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是其主要形式。现场教学必须把静态的红色革命历史资源转化为干部教育的教学资源,必须赋予相应的教学主题,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进而把教学与旅游区别开来。一般的红色旅游只是停留在简单地参观、讲解及对事件客观描述的层次上。而干部培训都有特定的培训主题,要完成教学的主题,达成培训目的,就不能仅限于带着参加培训的干部游览每一个教学现场点,而是有目的的选择切合主题的现场点进行教学。因此为满足不同培训班次的不同需求及应对教学计划变更的需要,在洛崖知青城的每个现场点都必须进行充分的挖掘,赋予其深刻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讲解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由教师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点出历史背景、梳理历史脉络、分析历史本质、点评该现场的历史启迪意义。如在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可以讲述“继承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题;在插队知青旧址可以根据不同的红色标语的内容讲述“紧跟党走、为国家的繁荣奉献一切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主题。可以一个点多个主题(每个现场教学点设计多个教学主题)或者一个人多个主题(承担现场教学任务的要挖掘多个现场教学点)。

要充分挖掘史料的时代价值。到红色现场点进行现场教学,不是简单听老师背讲解词,也不是听老师复述历史事件,而是要发挥红色资源的资政育人的作用,为此,教师就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充分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对每个现场点、每个史实、每个人物事件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挖掘其时代价值,从而深化其教学主题,做到寓理于史、寓情于史、理从史出。如在知青博物馆这个教学点,进门左边便是知青时期知青们在当地开展轰轰烈烈的生产、宣传、教育等活动场面、右边是知青时代的杰出人物和当时到本地插队的著名知青人物、余下2/3强的空间陈列着插队知青当年插队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在使用这个教学点时,复述当年生产场景的热烈、复述杰出人物的插队故事或者介绍生产农具的用法及年代意义显然不是教学的重点,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发动这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活动的原因和预期的作用,知青们为什么会热烈相应号召投身到这个活动中并在恶劣的环境中如何自力更生的,这场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扭曲政府是如何纠正这种偏差的,对那代人产生了什么影响、给我们留下什么思考等。从而得出党可以通过自我建设,以自己正确的政策,纠正国家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偏差,最终赢得人民的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更坚定信念,相信我们的党,紧跟党走;依靠群众,必须始终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要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关键

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培训,关键是选择主题、提升主题,用事实说话,用史事论证,用鲜活的材料和丰富的内容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要,达到培训目标。不管是革命传统教育还是爱国主义教育,都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多是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在特定的场合,很难把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截然分开,如在知青田体验区,要达到让培训对象理解插队知青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靠着“坚决相信党,紧跟党走”、“为祖国奉献自己”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定信念,创造一个个奇迹,就要组织干部穿当时的衣,吃当时的餐,干当时的活。因此,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必须做到既要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要抓形式的创新和实用。洛崖知青城创建以来,十分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形式,如情理交融的现场教学、触摸国情的社会实践、情景模拟的体验教学等教学模式。

3.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现实、小与大之间的关系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红色资源的物质层面是精神层面形成的基础,由于精神层面是物质层面的提炼和升华。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物质具有直观性,因而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易于被运用和接受。而精神由于比较抽象和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要使教学有深度、有品位,就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参观讲解层面,避免走马观花,缺乏教育深度,但也不能异化为纯粹的专题讲授,进行简单说教。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红色资源都是历史留存,援用红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并不是用红色资源对领导干部进行历史知识教育,进行党史学术研究,而是要使他们通过学习和重温历史,在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方面得到启发,得到感悟,达到“用历史来审视现实,透视未来”的教学目的。要努力寻找传统与显示的结合点,把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历史经验与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大”与“小”的关系。任何一个旧址旧居,反映的都是一小段历史,一小部分任务,不可能涵盖整个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所有璀璨星空的党史人物。但任何一段历史都是整个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连接点,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十八大后,具有知青经历的领导层引发了广发关注,由7人组成的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具有“知青”经历,如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等,而在新当选的205名中央委员中,三分之一也有这样的阶段性人生。有学者热烈地宣称“中国进入知青治国的时代!”对知青城进一步挖掘知青精神的“最大公约数”,使“知青精神”能更好地助燃新时代青年干部的理想、信仰之光,在以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青城知青红色
红色是什么
青城秋色
我爱家乡青城美
红色在哪里?
咏青城
难忘知青岁月
追忆红色浪漫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青城道味
难忘的知青往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