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乐,授之以渔—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初探

2016-05-30张海山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课内寓教于乐小学低年级

张海山

【摘 要】寓教于乐,授之以渔,这是指针对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好奇的心态来设计展开的符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策略。它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基本思想原则,希望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技能来掌握更多知识。本文中简要探讨了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围绕课内与课外来给出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 寓教于乐 课内 课外

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强调“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应该将儿童所熟识的语言因素整合起来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来教会他们识字的方法,做到识用结合。将教学过程中形象直观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表现出来。”换言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定要注重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特性,做到合理、巧妙的设计识字方法,尊重他们的天性,为他们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轻松学习过程,让他们学到识字的方法,而并非是单纯的汉字记忆。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机械记忆

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快识字,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很少从学法层面来研究如何为学生学习创设自由空间,也没有考虑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识字方式。在这种学生没有空间与时间的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在观察能力上也会有所欠缺,识字效果及动手动脑实践能力也表现相对较差,被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所约束,无法进行自主记忆。

(二)忽略学生学龄特点

对于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应该基于心理学研究来展开,教师要明确他们好动爱玩且不能长期专注于某一种事物的基本天性,此时也应该是人生命周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段时期对学生的识字教育。但现实是许多教师并没有考虑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思维记忆特征,依然用常规守旧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这就暴露了小学教学教法单一的问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在运用一套教学思路,没有根据学生学龄特征给出有针对性的教法,导致教学过程受到限制,无法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1]。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成功的教学过程不能存在强制因素,而是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之后顺畅展开教学过程,实现随心所欲,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更是如此。要将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视为是一个游戏的过程,其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身心健康成长。为此,下文主要从课内和课外两部分来谈如何展开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一)课内教学策略

1.授之以渔

识字教学展现的是汉字的生命力,每一个汉字都有它深远的背景与丰富的历史故事。汉字结构千差万别,但是也有规律可循,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点,结合汉字音形义3点来引导学生在学会读音的基础上,开启自身对汉字的思维想象力。比如说记字形,教师应该将汉字本义、引申义全部教授给学生,引导他们通过汉字的音形义联系来摸清识别汉字的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具备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举例来说,在《口耳目》一课中象形字居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观察文字图片,发现其中汉字规律。同时也要注意某些形声字,例如“花、草”等等,可以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通过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征来记住这些汉字,然后再学会根据形旁来逐渐推测汉字的字义。再者,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来渗透这些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识字这一方面兴趣越来越浓,最终感受到汉字学习的乐趣。

2.注重差异

低年级小学生在系统学习能力方面基础薄弱,此时也是最展现学生天赋的阶段,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善于模仿,对语文汉字学习敏感,有些学生则相对表现迟钝,对语文汉字内容并不敏感。教师应该看到这些基于能力以及个性方面的差异,以自身的教学阅历、水平为基础为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识字引导教学模式。比如说教师可以给予那些识字能力强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去充当教师角色教大家识字,也可以多多提问某些识字能力弱的学生,让他们尽量去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充分挖掘他们另外一些能力方面的优势,让他们看清自己,证明自己并不是在语文学习中毫无作为,为他们建立学习信心,全面注重差异教学的重要性。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课上自信心的建立非常关键,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一生的学习历程,教师应该通过语文识字差异教学来担负起这一重大责任,帮助小学生学习建立良好的心态,尊重他们的个人特点与能力差异。

(二)課外教学策略

课外教学方面,教师应该首先营造氛围,让语文识字学习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学习过程联系生活,告诉他们语文学习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它不仅仅局限于识字,还有更多多元化教育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计算机室、图书馆、郊外公园等等地方展开多元化的识字教学及课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的为人处事过程中就学会识字,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打造教室环境,建立“识字角”、“教室板报”、“班级日历表”等等,加入学生喜欢的识字游戏栏目,并且做到定期常换常新。

另一方面,教师及学校也应该引导家长在家庭方面配合学校展开语文识字教学过程,形成学校—家庭的联动教育模式,希望每个学生的家庭展开“每天20分钟,父母伴我天天读”活动,然后定期通过家长会、小测试来反映学生识字学习状况,并计入成绩[2]。

总结: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该坚持学生识字的无错原则,允许他们在阅读、识字过程中犯错误,因为最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寓教于乐、授之以渔,教会他们识字的方法,而并非是授之以鱼的单纯刻板识字教学,这样才能让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乐趣。

参考文献

[1]徐娟.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208

[2]杨晓梅.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探索[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8):41-44

猜你喜欢

课内寓教于乐小学低年级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内“学”外“用”,演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精彩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课内外阅读链接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低段自主识字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