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日俄战争研究现状述评

2016-05-30丁莉莎

关键词:述评研究现状

丁莉莎

摘 要: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对日俄战争的研究几乎涉及到了日俄战争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日俄战争尽管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国内学界对此的关注度依然没有削减。接下来如果要对此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挖掘更多的新资料和采用新视角,同时也需要和国外学界进行学术交流,以丰富和完善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关键词:日俄战争;研究现状;述评

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074-03

日俄战争是日本与沙俄为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亚洲的日本打败欧洲军事大国俄国,极大地改变了日本在亚洲和国际上的地位,推动东北亚国际体系的重组,同时也鼓舞了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勃兴。

国内已有学者对近百年来日俄战争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介绍,为不赘述前人之作,本文暂不涉及国内有关日俄战争的研究著作,仅浅要介绍国内最近30年左右的学术论文成果,以便于介绍最新的学术动态。

一、国内关于日俄战争的一手史料

国内关于日俄战争的一手史料主要有3部。

辽宁省档案馆所编日俄战争档案史料收录1903—1907年4年间有关日俄战争的史料计696份文件,约43万字。该书包括战前准备、战争的爆发及其经过、清政府“中立”、议和与善后、中国损失、救济难民和附录部分日俄交战的材料。关捷、董志正、田久用编日俄战争史料集较为全面地收集了有关日俄战争的史料,主要从档案史料、地方志、中国报刊记载等处编辑了苏联、日本、中国方面有关日俄战争的史料而成。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清末外务部日俄战争议和档案依据时间顺序收录了清朝驻外国的外务部文档,内容涉及美、英、法等国对日俄战争姿态、各国居间调停的可能、日俄战争在各国的公论、日俄战事进程、日俄议和条款以及清朝无力的声明等。

二、国内有关日俄战争的研究论文

(一)对日俄战争中日俄双方战前策略或准备的研究

国内对于日俄战争爆发前交战双方的战备研究,尤其是俄国是否进行(充足)军事准备存在着较大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在日俄战争中俄国战前做的准备、投入的实力弱于日本。万安中的《日俄战争前俄国作战计划探析》一文认为在1903年9、10月间,俄军正式制定了对日作战计划,正是这一计划的缺陷导致俄国走向战败。然而作者指出的俄方太平洋舰队弱于日本舰队实力、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战前的军事准备等方面的准备不足的看法与刘远图在《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前的军事准备》中的观点出入较大。此外,曹群在《论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权战略》一文中提到俄国在远东确实进行了战略部署,但是从太平洋舰队势力、铁路的运输能力、陆军力量对比上看,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实力弱于日本。此外,相关文章还有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蒲宁、姚耕俊的《日俄战争中双方战略决策比较》从双方对战时自身国力、军事实力、战局的把握等战略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日俄战争中日本决策的优势所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沙俄在战前是做了充分军事准备的。耿成兰、邸富生《日俄战争前沙俄的战争准备》一文驳斥了俄国在日俄战争爆发前毫无准备的观点,作者从俄国增加在中国东北的军事力量、严密控制中国东北与外界交往、搜集有关日本的军事情报、设立远东总督府等方面论证战前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积极投入战争筹备之中。在俄国是否在战前进行战争准备这一问题上,刘远图的《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前的军事准备》一文进行了更为充分的论证。文中驳斥了“沙皇俄国对战争没有准备”,是日本“背信弃义进攻”俄国的说辞。作者论述了俄国在东西两线的战略扩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俄国在远东开展的针对日本的军事准备,并认为甲午战争之际即俄国开始制定对日作战方针,并逐步增加大量的军事投入和进行严密的兵力部署,由此作者得出俄国在远东的兵力及扩军速度是远远超过了日本的结论。

(二)对日俄战争爆发原因的探究

国内学界一致认为是日俄在远东的利益争夺、列强的中立默许态度导致了日俄战争的爆发。

李凤飞《日俄战争爆发原因浅探》一文从俄国向中国东北扩张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向北侵略的“大陆政策之间的根本矛盾、欧美列强在华的利益角逐、1900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日俄两国这3个方面探究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

(三)对日俄战争性质的探究

冯绍雷《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知》一文从帝国和帝国主义、“东方”和“西方”、民族主义和宪政革命、亚洲区域主义、战争中的超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等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来探讨日俄战争在国际关系史上的历史地位,故该文实质上是对日俄战争的一个定性研究成果。此外,戴宇《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义务与名誉”之论争》主要论述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国内针对战场上的军人自决等问题而引发的“义务与名誉”之思想论争。文中涉及的这一问题虽属于日军管理体制上的一个问题,但是从侧面反映的是日本民众对这场战争性质的看法。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日俄战争是俄法和英日两大盟国之间进行较量的结果。

(四)对日俄战争中导致日本胜利或俄国失利的原因考究

国内主要集中在从军事、经济、教育、后勤等角度探讨俄国战败或日本胜利的原因,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较多。

王秀华、车维汉《论日俄旅顺海战俄国失败的原因—兼与苏联学者商榷》一文从战争准备、战略思想、士兵素质及陆海军协调性等层面分析,得出俄失败根源于其封建性的专制体制。刘春霞《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原因探析》则从轻敌思想、后勤保障系统不力等角度,探究俄国战败的原因。于兆兴、楚汉《论日俄战争日胜俄败的经济原因》则从经济层次以及与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的教育,来探究俄战败的原因。

此外,也有从沙俄高层决策体制内部的矛盾的角度进行考察的。曹群《论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权战略》一文认为,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几个方面协调不利的情况下形成的俄国的亚太战略,很大程度上决定日俄在远东的实力对比,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俄国战败。

(五)对日俄战争的影响的探究

国内对这部分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日俄战争对东亚国际秩序的重建、对中国近代政治以及对清政府在日俄战争期间的“中立”政策的思考等方面。

1.国内有关日俄战争对东亚的影响的研究。这类研究成果主要从民族主义、国际体系等方面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的影响。吴豪德《日俄战争与亚洲民族主义的勃兴》一文分析了日俄战争的结果即亚洲的日本战胜欧洲老牌军事帝国沙俄,这一事实给亚洲被奴役的国家树立了自强的榜样,吸引亚洲各国先进人士奔赴日本探索救国图存之道。而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对亚洲国家革命的支持也极大地推动了亚洲民族主义的勃兴。安成日、刘艳《日俄战争与东亚国际体系的重构》一文主要叙述了甲午战争导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随后中国被卷入条约体系之中,而日俄战争则最终确立了新的东亚国际秩序,即东亚殖民条约体系。权赫秀在《日俄战争对近代中韩关系的影响》一文中通过分析日俄战争对中朝两国政府的影响,认为日俄战争是使中朝关系边缘化的历史根源。此外,M·迈耶的《从亚洲的视角评述日俄战争》主要论述了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给奥斯曼帝国和伊朗带来的影响。以上研究成果主要都是从国际视角来进行研究的,反映了日俄战争整体上对亚洲局势或国家之间双边、多边关系的影响。

2.国内对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政策”的研究。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据统计约有6篇。然而关于清政府为何实行“局外中立”政策,国内学界观点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清政府为了维持统治出卖国家权益而宣布“局外中立”,周厚清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局外中立”与列强》一文细致分析了日俄战争期间列强对日俄战争的态度,并认为是列强为了维持在中国的既得权益而间接促使清政府的“中立”政策得以形成。曲传林、翟云瑞的《简论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局外中立”政策》是对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政策进行研究的较早成果。该文主要分析清政府采取“局外中立”政策的原因及清政府的投降、软弱导致东北的权益被列强宰割。另一种观点认为清政府“局外中立”政策只是一种表象,事实和真相并非如此,清政府为捍卫国家权益付出了诸多努力。喻大华《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问题研究》一文认为,尽管列强为了维持在中国的既得权益迫使清政府中立,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清政府借日本之手铲除在中国东北盘踞已久的沙俄势力。而中日俄三国表面“中立”但实则干预的做法是不希望战争扩大化,同时交错着复杂的国家之间的利益考虑。孙昉的《试论日俄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政策》一文认为是列强的态度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清政府未能针对日俄两国暗地里交接中国东北主权的行为做出有效的外交对策,而刻板地严守“局外中立”使得清政府无形中丧失了正当的国家权力。杨国栋的硕士论文《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政策研究》分析清政府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这一政策的演变、内容、实施。作者认为清政府按照国际法采取中立政策是考虑了当时清政府的国力和国际形势后,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列强的支持来维护国家的基本利益。相关的文章还有韩晓梅的硕士论文《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局外中立”政策述论》。

3.其它。还有有关日俄战争对清末政治的影响的研究,郑华、王芳《试论日俄战争对清末政治的影响》一文从政府加强对满洲的管辖、清末立宪、引欧美势力进入东北3方面分析日俄战争对清朝政治的影响。相关的文章还有廖一中的《袁世凯与日俄战争》。

此外,国内对日俄战争期间中国蒙受的损失的研究约有6篇左右。如崔再尚的《日俄战争给瓦房店造成的深重灾难》、王金梅的《日俄战争给东北人民带来的灾难》、闫东的硕士论文《日俄战争中日俄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暴行研究》等。

(六)日俄在东北亚的角逐时期有关朝鲜地位的研究

国内发表有关这一问题的论文,主要从大国之间的关系对地区国家——朝鲜的影响的角度来进行,故这一时期有关朝鲜的研究从属于大国关系研究中的一部分。

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约有6篇。其中,王志伟在《日俄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弱化》一文中主要论述了欧洲列强在东北亚的角逐是以欧洲的战略利益为中心,故针对日俄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列强采取协调的政策,此时在日本逐步控制下的朝鲜的战略地位由凸显转为弱化。辛哲男在《日俄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朝鲜而发动的战争》一文中,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的目的都是朝鲜。作者从日本阻挠俄国势力南下和日俄战争期间在朝鲜进行的扩张来说明日本的主要目的是朝鲜。这一观点似乎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层次,即俄国的主要势力在中国东北,日本只有控制了朝鲜才拥有与俄国进行对抗的基地。王明星的《英日同盟与近代朝鲜的历史命运》一文论述列强在东北亚地区的争夺,其中以日俄矛盾尤为尖锐,而英日结成的针对俄国的军事同盟,对日本在排挤俄国势力、对朝鲜侵略扩张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张建华《简论日俄战争对俄国海军的影响》一文从海军角度分析了日俄战争对俄国的海上力量和军事扩张造成的影响,并分析海军在战役中失利的原因。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对日俄战争的研究几乎涉及到了日俄战争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日俄战争尽管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国内学界对此的关注度依然没有削减。接下来如果要对此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挖掘更多的新资料和采用新视角,同时也需要和国外学界进行学术交流,以丰富和完善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刚.日俄战争研究状况述评[J].文史知识,2005,http://www.doc88.com/p-4983078333265.html.

〔2〕许健柏.三十年来大陆日俄战争研究述评[J].许昌学院学报,2014,(3):39-43.

〔3〕辽宁省档案馆.日俄战争档案史料[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4〕关捷,董志正,田久用.日俄战争史料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清末外务部日俄战争议和档案[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8.

〔6〕万安中.日俄战争前俄国作战计划探析[J].暨南学报,2003,(4).

〔7〕曹群.论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权战略[J].俄罗斯研究,2013,(2).

〔8〕蒲宁,姚耕俊.日俄战争中双方战略决策比较[J].科学决策,2007,(7).

〔9〕耿成兰,邸富生.日俄战争前沙俄的战争准备[J].辽宁师院学报,1980,(5).

〔10〕刘远图.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前的军事准备[J].世界历史,1980,(6).

〔11〕李凤飞.日俄战争爆发原因浅探[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89,(2).

〔12〕冯绍雷.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知[J].史学集刊,2011,(5).

〔13〕戴宇.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义务与名誉”之论争[J].社会科学战线,2012,(4).

〔14〕王秀华,车维汉.论日俄旅顺海战俄国失败的原因—兼与苏联学者商榷[J].日本研究,1990,(2).

〔15〕刘春霞.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原因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5).

〔16〕于兆兴,楚汉.论日俄战争日胜俄败的经济原因[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3).

〔17〕吴豪德.日俄战争与亚洲民族主义的勃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5).

〔18〕安成日,刘艳.日俄战争与东亚国际体系的重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2).

〔19〕M·迈耶.从亚洲的视角评述日俄战争[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4,(00).

〔20〕权赫秀.日俄战争对近代中韩关系的影响[J].近代史研究,2005,(6).

〔21〕周厚清.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局外中立”与列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97,(2).

〔22〕曲传林,翟云瑞.简论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局外中立”政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7,(5).

〔23〕喻大华.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问题研究[J].文史哲,2005,(2).

〔24〕孙昉.试论日俄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政策[J].烟台大学学报,2007,(2).

〔25〕郑华,王芳.试论日俄战争对清末政治的影响[J].北方论丛,1998,(6).

〔26〕廖一中.袁世凯与日俄战争[J].历史教学,1985,(2).

〔27〕王志伟.日俄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弱化[J].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刊,2011年学术年会.

〔28〕辛哲男.日俄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朝鲜而发动的战争[J].日本学刊,2008,(1).

〔29〕王明星.英日同盟与近代朝鲜的历史命运[J].烟台大学学报,2007,(4).

〔30〕张建华.简论日俄战争对俄国海军的影响[J].求是学刊,1994,(5).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述评研究现状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