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探析

2016-05-30张娜

大东方 2016年7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开展交流培训、开展特色服務和构建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资源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能让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更具特色,也能更进一步锻炼大學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

志愿服务是一种非政府系统的组织行为和服务行为,是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与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服务与保障。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生在不影响其正常学业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向社会自愿无偿的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动。它不仅是一项服务社会的活动,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实践,实现自我提升的舞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大学生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社会现实状况,了解当前国情,更能发挥个人所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我们不仅能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实际状况,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强化他们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够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对责任、团队、奉献等概念有更加真切的认识和感知,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功能。

第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途径。当前大学生志愿工作已经涉及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益事业和大型赛事服务等各项领域,大学生不仅有着承担志愿服务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热情的参与到各项服务活动中,这正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完美结合,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他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以满足志愿工作的需要,而且还能在志愿活动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对社会、对大学生自身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

第一,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者队伍是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人力保障,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志愿者队伍的稳定至关重要。就实际状况而言,在大学一开学,志愿者协会以及青年志愿者队就会通过微信、微博、以及招新宣传等方式让大一新生了解志愿者工作,并选拔骨干同学成为志愿者协会的会员或者志愿者队的队员,其他同学则会通过网上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为保障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我们应当把志愿者队伍管理与班团组织以及志愿者协会结合起来,成立班级志愿者小分队并选举班级同学成为小分队的小队长,配合志愿者协会或者志愿者队的工作。同时建立青年志愿者队内部的规章制度如《志愿者服务队干部管理条例》、《班级志愿者小分队管理办法》、《志愿者服务队例会制度》等,明确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原则、宗旨、管理组织、服务范围、权利义务、奖惩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开展志愿者宣誓大会,通过优秀志愿者代表的发言、宣誓仪式、风采展示等活动,增强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展示志愿者的志愿风采,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让志愿者受益匪浅。

第二,开展培训交流,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覆盖面广,当前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要有爱心和热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否则会影响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效果,也会影响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参与度,因此开展培训交流,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势在必行。在大学生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之后,应该对广大的志愿者同学进行一系列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青年志愿者队的运作,志愿者活动的流程,清楚一些志愿活动的注意事项,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帮助志愿者更高效地完成志愿活动,更好的为志愿者服务事业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应当坚持志愿者常项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原则,在每次志愿活动开展时,对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进行常项培训,明确活动目的,提醒志愿者应该注意的事项,努力达到活动预期效果,通过对志愿者的培训,不仅方便了活动的开展,对志愿者来说也是一个提升。而在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前,应对志愿者进行专项培训,针对该项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升志愿者的技能。

第三,依托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涉及校园服务、文化宣传、社区公益、扶老助残、医疗保健等方方面面,志愿者不仅要开展常规活动如净化教室、规范自行车摆放、关爱老人、献血宣传等,还应结合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以医学生为例,可开展结核病防控、流行病预防、感染病知识宣传、食品卫生安全宣传、防治艾滋病宣传等活动,并与医院配合开展义诊活动和导医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构建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和健全优秀志愿者表彰制度,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间和社会服务效果,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予以表彰,并在学生评奖评优中根据不同志愿时长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奖励,合理引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工作。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构建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交流培训提升服务技能、依托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和建立激励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推进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志愿服务工作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促使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时小燕.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河海大学,2007

[2]葛阳阳,陆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效及发展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06)

作者简介:

张娜(1985—),陕西澄城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讲师。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