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社会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借鉴探讨

2016-05-30杨建辉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继承借鉴中国传统文化

杨建辉

【摘要】: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应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和尊重之上,当今社会的发展使民俗文化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有为数不少的人也不再重视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也就谈不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包含了民俗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因此,探讨当代社会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借鉴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继承;借鉴

前言

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当代人借鉴、保护和使之流传下去的优秀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借鉴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顺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趋势,利用各种先进科技技术保留住快要失传的文化遗产。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继承,必须重视文化的创新,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结合新时代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及我国民俗文化内容

民俗文化产生于人民群众长期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情感和精神信仰息息相关,民俗文化的产生带有一定的集体性 ,这种集体性产生了社会的一致性,增强了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强化了各民族精神的表达,塑造了一种特殊的民族品格,民俗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更是一种宝贵的、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当代文化,保护和继承民俗文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当代文化的发展。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和云南白族的三月街等等,除了节日以外,还有书法、戏剧、瓷器、兵器和绘画等一些具有浓厚中华特色的民俗文化。中华文化传承了五千年,在这些年间,产生了无数的民俗节日,有端午节、元宵节和春节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民俗文化有着很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流传使其能广被民众所接受,具有浓厚的民间特点和民族特色。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能够发挥团结人民的纽带作用,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民俗文化是维系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国外社会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借鉴

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重视民俗文化的价值和保护,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制定倾向型的政策保护文化遗产并创新发展民俗文化。例如法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政府的日常职能,在20世纪60年代的大规模文化遗产筛查中,政府发现了大批重要民俗文化遗产,在对其进行登记和详细说明后,政府规划出一部分专门的传统民居保护区,并给予建筑维修补贴,进行民居建筑保护。例如英国,电影《女王》中查尔斯王子穿着的苏格兰裙就属于英国的传统民俗文化,苏格兰短裙和风笛是苏格兰民族的两大标志,这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服装被查尔斯王子穿在身上外出参观,还被全世界最著名的苏格兰风格的风笛表演乐队穿在身上出席英国皇家大型庆典,从这些足以看出英国政府及民众对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视,除了精神上的重视,英国还成立并长期资助皇家苏格兰乡村舞协会,保护传统民俗舞蹈,政府的大量资金资助是英国民俗文化保护的最主要资金来源。再比如日本,日本的民间戏曲、音乐、工艺、民俗节祭等都属于民俗文化,日本政府对于民俗文化和其传承者的保护都非常重视,对于掌握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民间艺人,日本政府有专门的指定工作,这些民间艺人如果获得了人间国宝的认定资格,就能得到政府的一大批专项资金,生活条件和从艺条件都能得到改善,还有商业经营上的税收优惠。在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量资金资助下,日本的漆器、织锦、和服、手工伞和净琉璃剧等古老的民俗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发展。

三、当代社会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借鉴措施

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借鉴必须首先建立在全面深刻分析并研究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分清楚文化精华和糟粕。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应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和尊重之上,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才能成功保持和发扬民俗文化。中国民间许多风俗习惯都是在长期的歷史发展中形成的,根据当时的生活背景而创造出的最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使之流传下去,即使有不完善的部分,在当时的环境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它基于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而存在,包含着科学的内核和文化艺术成果,继承和发展民俗文化需要我们秉承着科学的态度,批判性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具体的民俗文化继承和借鉴措施有:

第一,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法律和保护机构,规范化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以在法律和制度方面给民俗文化保护提供保障。依据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现有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民俗文化保护条例和管理办法,细化及深化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在实际中,借鉴其他地方或国外的民俗文化保护优惠政策,研究并出台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偏向性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在土地审批、房屋租赁、人才培养和创新方面加以扶持,建立完善的民俗文化保护服务体系,保障民俗文化保护组织的发展。政府在民俗文化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和研究机构,配置专业人员和加强财政投入等方式,加强民俗文化保护的交流,加强民俗文化遗产的基础理论和学科建设。

第二,促进民俗文化保护大众化。我国的民俗文化产生于各族人民的长期历史生活中,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只有被持续不断地应用在民众的生活中才能有效的流传下去,拥有强盛的生命力以及肥沃的生存土壤。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在民俗文化保护中的作用,一些国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政府、组织、个人的文化保护义务,我国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细化规定,但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建立民俗文化保护的民间团体或组织,比如在高校或社区中成立民俗遗产保护协会,促进民俗文化保护大众化。

第三,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化。独特的历史民俗建筑和民俗文化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各地游客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政府应重视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保护历史建筑特色,重现历史文化风貌,在规划时要注重保留传统建筑,防治历史文化资源的流失,同时可以深化规划民俗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民俗产业的发展。

第四,促进民俗文化保护专业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一些民俗文化消失的速度,因此促进民俗文化保护专业化,记录研究各个地方有历史价值的民俗事物就显得更加重要,增强基层走访调查力度,了解民俗文化的起因、发展和演变历史,根据民俗文化的价值大小进行记录和抢救。要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保护和研究的成果,增加民俗文化保护的透明度,吸引社会大众对工作和状况的关注以及参与。

第五,民俗文化保护的科学化。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大多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能为大众接受、记忆、传承,是因为其包含的合理性,更因之所具有的科学性。我们今天保护和继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不要仅仅认识她的“古老” 甚至“神秘”, 更应该注重和研究其中的科学成分,既坚持“古为今用”, 也是为了对民俗文化科学的保护。

结束语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产,保护并继承好民俗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永久课题。

猜你喜欢

继承借鉴中国传统文化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