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考地理综合试题看区域图中常见图像信息的应用方向

2016-05-30黄辉昂哈斯吾其乌苏市第一中学新疆乌苏833000

地理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里昂纬度索契

黄辉昂 哈斯吾其(乌苏市第一中学, 新疆 乌苏 833000)



从高考地理综合试题看区域图中常见图像信息的应用方向

黄辉昂 哈斯吾其
(乌苏市第一中学, 新疆 乌苏 833000)

高考试题中,为了区分考生思维能力的深度与广度,常将一些重要信息隐藏在图表信息中,考生能否把获取的图像信息与设问间建立有效链接,挖掘图像信息背后的考查意图,对解题至关重要。因此,熟练掌握常见图像信息的应用方向,构建解题思维路径,为有效备考奠定能力基础,真正达到高考能力考查的真正内涵。

一、图像信息丰富多样

笔者对2015年15套高考地理综合试题呈现的41幅区域图中的图像信息进行了统计,共有99种图像信息,其中数量前8位的图像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2015年高考地理综合试题中图像信息数量统计

排名第1位是河流信息,在41幅区域图中出现频次达29次,占70.7%;排名第2位是经纬网信息,在41幅区域图中出现频次为24次,占58.5%。下面笔者重点对河流信息和纬度信息的应用方向进行探究,旨在抛砖引玉,为考生备考提供借鉴。

二、河流信息的应用方向探究

例1:(2015年上海卷,34-36)(14分)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流经量在短期内从3250m3/秒减少到2450m3/秒。

材料二: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解析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

【解析】试题文字信息“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250m3/秒减少到2450m3/秒”,图像信息呈现出里昂以上河段有众多湖泊和沼泽,而它们的作用之一就是对洪峰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试题呈现罗讷河的经纬度和靠地中海等地理位置信息,可推断出该河流域多属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河流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而河口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通常会因降水少出现枯水期,而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支流发源于山脉,水源补给除了大气降水外,还有因春季气温回升导致山地积雪融水的补给,因而里昂以上河段在春季会出现流量较大的汛期。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能体现出人们对河流生态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并进入以河漫滩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时期,同时结合所学世界地理知识,法国的核电逐步取代并成为本国最主要能源,为拆除部分水电站提供了条件。

【答案】(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2)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区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3)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例1材料中呈现河流的信息量大,试题对罗讷河的地理位置、源头、河流上建有水电站、河流沿岸河漫滩恢复进行了考查,而罗讷河联通地中海、500多公里的流程、沿岸有里昂城市等显性信息没有考查,这些信息背后究竟还隐藏着多深的秘密,笔者系统梳理如下:

1.见到河流地理位置的指示作用

试题呈现河流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等相对位置,要求考生根据位置特征推理出该河流域的气候特点,进而推断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河流汛期及其水位变化,进而推理出河流与湖泊、地下水相互补给关系,最后推断入海口附近的咸潮发生强度、时间和对海水盐度的影响。其解题思维路径如下所示。

2.见到河流联通海洋的指示作用

河流既然联通海洋,那就说明河流流入海洋,从而可推断河流流向,进而依据河流流向判断该区域地势倾斜状况即地势的高低,结合该河段最冷月气温特点,可推断是否有水文特征之一的凌汛发生。如例1中罗讷河注入地中海,不需要山脉信息也可以判断其干流流向先由东向西,后转向南注入地中海,从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地势大致东部、北部高,南部低。其解题思维路径如下所示。

3.见到河流源头的指示作用

河流源头,一般分布在山脉中的溪、泉、冰川、沼泽或湖泊等,是河流干流(或其支流)的发源地。根据水往低处流的特点,河源一般分布于山脉。因而在试题中见到河流源头就可以判断该地为山脉,海拔较高。如例1图中呈现了部分支流的源头就是图中呈现的阿尔卑斯山脉。如果呈现众多河流源头,就可以进一步判断主体山脉的走向。

4.见到河流沿岸有湖泊、沼泽分布的指示作用

例1图中河流上游就有湖泊、沼泽分布,它们对河流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作用,除此之外,它们与河流还存在许多内在的关联性。其解题思维路径如下所示。

5.见到河流沿岸有水电站的指示作用

例1中提到“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据此信息可以判断修建水电站河段应该流量大,而且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这一结论。与此同时,修建水电站,对大坝下游流量、含沙量、结冰期、土壤肥力、鱼类洄游等造成影响。

6.见到河漫滩等湿地恢复的指示作用

例1中提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这说明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河流、湿地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其解题思维路径如下示。

7.见到河流流程长短的指示作用

例1图中可以看出上游河段的支流流程较短、而下游河段的支流流程较长,例1中提到的20多座水电站大多分布在上游河段,因而可以推断支流长短与地势起伏大小蕴含着一定关系,其思维路径如下所示。

8.见到河流沿岸有城市、农业区分布的指示作用

例1图中罗讷河上有里昂城市分布,它们的指示作用其思维路径如下所示。

三、纬度信息应用方向探究

例2:(2015年海南卷,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图1示意索契的位置。

图1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解析】本试题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分别呈现了纬度信息44°N和45°N,看似平常的信息,实则要求考生充分挖掘这纬度信息背后的内涵,充分展示了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根据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获取索契的纬度44°N,再根据此纬度可以推出“索契夏季气温高”和“索契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再结合区域图中的地形信息即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推出“索契处于西风带盛行风的地形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等答案要点。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

通过例2可以看出,纬度信息看似平常,实则关键,其应用方向笔者梳理如下:

1.辩证考查“纬度对气温、农业生产条件和生物生长条件影响”知识链条

此应用方向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根据试题呈现的纬度信息因果推理出气温高低,进而推断该气温条件对该地农业生产和生物生长的影响,例2就是最好的佐证。解答此类试题的思维路径如下所示。

2.利用纬度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降水差异及成因、太阳能与风浪大小”等知识链条

此应用方向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根据试题呈现的纬度信息,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推理出该地盛行风向和风浪大小,进而结合地形等下垫面状况推理出该地的降水情况及其对农业生产、太阳辐射的影响。如例2“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要求考生获取区域图中的纬度信息44°N,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推出该地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再结合该区域地形等下垫面因素推理出索契处于盛行西风的地形迎风坡,进而确定索契云多雨丰这一结论。同样考查黑海区域,2014年广东卷第40(2)题则考查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壮观的形成原因,同样要归因到黑海西北部冬季盛行西风,且西风势力较强所致。解答此类试题的思维路径如下所示。

四、图像信息“解码”方法与技巧总结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解码”

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一个区域就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论从图出,答案从图中来,养成任何图文信息都与答案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意识,运用循果导因和据因求果方法“解码”图中信息,有助于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针对同一图像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解码”

针对单一地理信息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推理,能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与试题设问间建立链接的敏锐感,从而更能理解命题者隐藏在地理信息下的考查意图,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正是高考能力的要求。

梳理常见图像信息的应用方向及思维路径不是目的,旨在为考生审视高考试题,探寻其命题机理,为确定正确的复习路线添砖加瓦,达成能力提升与高考高分的双赢。

猜你喜欢

里昂纬度索契
魔术师里昂
纬度未知条件下的抗扰动惯性系初始对准改进方法
为什么大家都想住在索契
纬度
2014年(第22届)索契冬奥会科技备战工作总结报告
“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