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2016-05-30高胜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山东东营257200

地理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土地

高胜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山东 东营 257200)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高胜滨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山东 东营 257200)

摘要:本文为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类文章,课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活动环节设计新颖有效,有效突出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要求。

关键词:教学设计;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创情境,引新知

师:(课前播放背景音乐《种田的爹 种地的娘》,欣赏麦田、水田、人们辛勤劳作及收获幸福的景观图片。)同学们,在刚才的场景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更能感受到人们丰收的喜悦,而这所有的一切,均源自于——土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

设计意图:背景音乐的选择,对农村孩子来说,可以培养其学会感恩的情感;对城市孩子来说,通过各种场景的再现,能够直观感悟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劳动人民,学会节约用粮,节约资源,塑造人文素养。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导入课题。

二、知用途,认土地

生:(看走遍中国拍摄到的各地景观照片,依据生活经验,辨认土地利用类型。)

师:(归纳土地资源的分类)你能说说三种农业用地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吗?可见这些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设计意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辨认土地利用类型,明确各种土地资源的用途,然后进行归类整理,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引导学生说出农业用地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更加贴近生活,印证了土地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巧对比,知国情

展示数据:进行世界国土面积前六位国家对比和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

1.读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图,你能读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信息?

2.读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六个国家比较图,你又能看出什么信息?

3.你能综合两幅图的信息,总结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吗?

点石成金: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设计意图:有效选择数据资料和地图,学生通过阅读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对比,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整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点拨进一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四、读数据,识特点

展示平均分配的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你认为应该提高哪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或降低哪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更合理,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同学们出于不同的目的,改变了土地的构成比例,有的为了营造美好家园的环境,扩大了林地的比例;有的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扩大了耕地的比例;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尽量减少这些难以利用土地的比例。那么,我们看一下我国土地构成比例的状况,是不是与大家的期望相同。

展示数据: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比例图。

1.说出三种农业用地各自所占的百分比。

2.说出耕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各自所占的百分比。

3.我国的土地资源在类型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点石成金:特点之一——类型齐全,结构不合理(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比例图来验证,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不合理的现状,引导学生从类型是否齐全、结构是否合理两方面归纳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数据:中国和美国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

过渡: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大国,下面比较一下两个国家的耕地情况,请阅读数据,对比差异。

师:解释0.9公顷的面积大小。(相当于一个长150米,宽6米的跑道)

师:中国土地面积比美国多,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

生:中国的耕地面积小是因为我们的平原面积小。

过渡:看来土地的利用类型会受地形的影响,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影响因素呢?这些比例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设计意图:首先利用国土面积比较,明确中国国土面积比美国多,然后通过美国和中国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的数据对比,设疑激励学生思考,借助美国地形图,进行适度点拨,引出地形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引导学生注重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奠定了良好学习基础,过渡自然流畅,顺理成章。

五、共探究,看分布

师:请大家认真来看一段微视频《读图三看要点》,三个要点分别是:土地资源的分布是否均匀,它们各自分布在哪里,分布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学生观看视频内容,获取自主学习的方法。分成三组分别探究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组内交流后,派一位代表到大屏幕前讲解展示探究结果。

教师板图中国空白轮廓图,画出主要分界线,根据学生描述把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标注在地图中相应位置。

师:从刚才同学的总结和板图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也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边提问边板图)

2.学生举例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区域差异对我们饮食习惯的影响。

设计意图:利用微视频,帮助学生掌握读图方法、步骤和技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明确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利用板图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分布。最后通过举例子,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饮食习惯的影响,再次将知识融入生活之中。

六、寻问题,话对策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土地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的话它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如果利用不合理,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1.草地的问题及对策

(1)看草地图片的今非昔比,说出我国草地在利用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2)你能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吗?

2.林地的问题及对策

(1)看《熊出没之森林保卫战》动画场景,你能说出我国林地在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吗?

(2)你能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好的建议吗?

过渡:刚才我们对于草地和林地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那么耕地是否也存在问题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3.耕地的问题及对策

过渡:观看视频《耕地去哪里了?》,引出耕地为什么连年降?18亿亩耕地红线是什么?

(1)请学生根据所见所闻谈谈耕地去哪里了?

(2)高尔夫球场、墓地、各种建设用地抢占耕地,引出问题之一——乱占耕地。

(3)屏幕出示案例——湖南毒大米事件,从而引出问题之二——土地污染。

过渡:通过以上例子的呈现,我们会发现,土地资源如果利用不合理的话,就会导致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是完全丧失。

(4)提问: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国家领导人的报告中曾提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红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依据中国的人口数和耕地情况,我国必须要保证18亿亩耕地,才能满足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这足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于保护耕地方面的重视。其实说白了,关注耕地也就是关注咱们老百姓的粮袋子。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景观对比图、动画场景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草地、林地、耕地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梳理对策。通过活动开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观念。

七、护土地,定国策

1.分析土地资源的特点(优劣)。类型齐全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部门。

人多地少国情,使我国出现土地危机。而人们不合理的利用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国家出台了针对土地的一项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理解并执行国策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土地做点什么呢?(多种树、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宣传保护土地等)

设计意图:从优劣两方面辩证地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分析优势和劣势所带来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体系,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逐步树立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八、人与地,和谐处

土地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立命之基、生存之本,更是福之源泉、无价之宝。然而土地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根源都指向了人类,所以在此笔者想呼吁:人和土地,要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进行呼吁,实现情感上的升华,再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九、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亚热带山地、丘陵和高原区

B.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

C.气候干旱的西部内陆地区

D.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2.2010年,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约0.007平方千米,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约0.022平方千米。你认为这组数据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 )

A.人均多 B.分布不均

C.生产力区域差异大 D.人均少

3.由下图可知,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小的是( )

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示意图

A.可利用牧草地 B.林地 C.耕地 D.未利用土地

4.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林地比重较大

B.我国对草场的利用很合理

C.“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D.我国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小

5.漫画“小草的哀求”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 )

小草的哀求

A.耕地面积减少 B.土地沙漠化

C.草原超载放牧 D.水土流失

(二)综合题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左图反映出的问题:人口增长使得________________ 面积缩小了。

(2)右图反映出的问题:人类滥伐森林,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面积逐渐扩大。

(3)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遇到的问题,除了图中所示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7.读表1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

表1 我国地形百分比表

表2 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分配表

(1)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节约、保护耕地尤为重要。我国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1.D;2.D;3.C;4.C;5.C.

(二)6.(1)耕地;(2)沙漠;(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开矿、城市建设乱占耕地,草场载畜量高等。

7.(1)地形类型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2)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比例构成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主要设计了认土地、知国情、识特点、看分布、话对策、定国策六个环节,脉络清晰,活动有效。

第一,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对具体一种自然资源的学习。在学习的时候,笔者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特征与上一节资源一般特征的关联,然后充分利用图表资料,让学生总结分析国情及特点,加深对前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第二,本节课充分利用数据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比例的调整想法,帮助学生认识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的国情,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第三,在土地区域差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各类土地分布形成地区差异的原因,更好地记住各类土地的分布区域,充分利用微视频,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分布并进行成果展示。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支架,即分析表格,指导他们自己归纳各类土地的分布地区,及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干湿地区,帮助他们理解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习能力。

第四,作为地理学科的一条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笔者都觉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难讲清楚。本节课借助图文资料,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从问题的根源引发反思并交流对策;总结环节让学生整体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和弊,进行整体提升,进而理解基本国策的制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实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耕地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时节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分土地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