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

2016-05-28林跃兴

考试周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林跃兴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创新思维,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问题解决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我校数学课程研究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课程总目标中‘问题解决的要求”,确定了研究专题——“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我有幸参加了数学课题研究活动,承担了实践班的教学研究。通过了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活动,我对数学课题有了进一步理解,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获得了教学实验操作经验,现略谈教学过程中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课件演示实物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合作交流,并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如在“时、分、秒”教学时,先让学生搜集每天作息时间的信息,了解自己一天生活、学习的有关时间,爸爸妈妈工作作息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有哪些时间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测量的“吨、千克、克”教学时,先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物体质量问题,知道了比较重的物体质量用什么作单位,比如汽车、轮船、沙土、钢铁……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如药片、金首饰等,提出常用质量单位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课前的实际了解调查,抓住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学会了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的实质,解决了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反之,提问方法不当,或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机械,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并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能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

二、让学生主动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利用个人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方法,善于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从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如在学习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个方法,必须让他们亲自寻找获取。出示一个长方体长是8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一些同学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展开,分别量出六个面的长与宽,再求出它们的面积的和。有一些同学直接量出前面、左面、上面的长与宽,再算出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的面积,最后算出它们的面积的和。

1.8×6+8×3+6×3+8×3+8×6+6×3

2.8×6×2+8×3×2+6×3×2

3.(8×6+8×3+6×3)×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个比较简便,概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如“循环小数的认识”教学时,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理解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一般写法和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应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同时作为指导者,又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学生的观点要有明确的答复,即使是正确也要追问为什么,同时征求其他同学还有无不同看法?学生的思维这时往往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趣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创造好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应用题:“小军与外婆家有210千米。小军和爸爸一起坐车去外婆家,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3小时可以到达吗?”有的学生这样解答:80×3=240(千米),240>210,可以到达,比较简便。教师要给予他们鼓励表扬。有的学生这样解答:210-80-80=50(千米),50<80,可以到达,比较麻烦。对于用这种解法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肯定,这样他们才不会丧失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敢于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不同看法,教师应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探究提高数学问题有效性的策略取得了不少收获,受益匪浅。今后,教学中我要努力教会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要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不断学习强化课题研究的效果,为课题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素描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试论在拖动电路安装实训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
结合口语大赛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