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2016-05-25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院内感染护理

沈 琦

(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 口腔科, 安徽 安庆, 246002)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沈琦

(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 口腔科, 安徽 安庆, 246002)

关键词:口腔门诊; 院内感染; 护理

口腔疾病的治疗在口腔内部进行,都是通过口腔器械、医师手部操作完成,如果口腔器械或医师手部不能及时消毒或消毒不彻底,那么口腔分泌物就会通过口腔器械及医师手部引发交叉感染[1-2]。有文献[3-4]报道,口腔门诊实施全面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安全。本研究对部分口腔门诊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口腔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预防护理),各60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7.3~72.5岁,平均(43.6±5.7)岁,病程0.3~10.4 d, 平均(7.5±1.4) d, 其中补牙18例、拔牙24例、牙齿清洁18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7.4~72.2岁,平均(43.5±5.8)岁,病程0.4~10.5 d, 平均(7.7±1.5) d, 其中补牙19例、拔牙23例、牙齿清洁18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维持门诊科室内清洁、卫生,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 ① 合理配置医疗器械及人力资源[5]。确保资源充足,一人一用,严格制定本科室规定的消毒、灭菌、隔离等制度,并定期检查、考核,每季度监测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②加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6]。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增强其防范意识,组织安全防范培训,并考核培训结果。③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规章制度[7]。根据不同器械种类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处理,不耐高温器械予以浸泡消毒,室内物品表面每日消毒,口腔器械使用后及时去污,彻底漂洗后烘干,高压蒸汽灭菌。④ 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8]。佩戴口罩和帽子,应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做好双向防护措施,治疗及护理结束后,按照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洗手部,定期体检及接种疫苗,确保自身健康及安全。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院内感染率、科室内卫生指标(消毒液标准、空气质量、手部卫生、器械使用等)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其中非常满意为80~100分、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低于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中,感染1例(占1.7%);对照组60例患者中,感染10例(占16.7%)。2组比较,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诊疗期间科室内卫生指标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消毒液标准、空气质量、手部卫生、器械使用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3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口腔门诊患者的就诊率也相应增高[10]。有研究[11]称,80%口腔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会出现牙龈出血,故某些经血液、唾液传播的疾病可通过口腔器械、医护人员的手,传播至在口腔门诊就诊的其他患者,继而引发院内感染。因此,做好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对于确保医院的医护安全及医护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表1 2组诊疗期间科室内卫生指标合格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原因相对较多,本研究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原因如下: 口腔处于湿润状态,其温湿度非常易于细菌及真菌的滋生;机械性刺激、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近距离接触,都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12]; 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使用的公共材料及药物,操作时如果不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口腔诊疗中应用的器械种类较多、结构较复杂,加大了器械消毒、灭菌的难度[13]; 综合治疗台结构相对复杂,高速运转在停转时,可能形成较强的回吸力,导致水、气管道的污染;牙钻钻牙、超声波洁牙、打磨义齿过程中,产生的飞沫、气雾会悬浮在空气中,极易造成院内感染[14]。

本研究中,观察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消毒液标准、空气质量、手部卫生、器械使用等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明口腔门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器械,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消毒灭菌及防范、防护意识后,能够明显提高口腔科门诊诊疗期间科室内卫生指标合格率,降低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率。

口腔门诊护理人员在做好自身护理管理的同时,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满足其正当需求,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明口腔门诊预防性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树红, 张晓洁. 口腔诊疗医院感染的因素与对策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6): 275-276.

[2]陈义珊, 刁连娣, 黄晓芬. 浅谈标准预防措施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 2012, 18(14): 116-117.

[3]曹桂平. 有效地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口腔科感染[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6(14): 281-282.

[4]印红兰, 蔡园春. 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病例预后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4): 70-72.

[5]王青, 沈红. 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在口腔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7): 168-169.

[6]毕惠惠, 许云, 黄敏丹. 口腔科护理中预防措施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9(1): 256-257.

[7]李冬梅. 控制口腔科感染加强防护[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8): 121-122.

[8]Al-Maweri S A, Tarakji B, Shugaa-Addin B, et al. Infection control: Knowledge and compliance among Saudi undergraduate dental students[J]. GMS Hyg Infect Control, 2015(10): 213-218.

[9]严红专. 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2014, 1(7): 3-5.

[10]张彩平, 梁婧婧, 杨宁宁.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6): 111-113.

[11]于燕春. 口腔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护理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7): 614-615.

[12]Barnes C M. Dental hygiene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nosocomial pneumonias[J]. J Evid Based Dent Pract, 2014(14): 103-114.

[13]罗小平, 杨坚, 熊悠艳, 等. 口腔洁治器具洁牙柄清洗消毒方法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5(25): 154-156.

[14]杜梅, 田雪, 吴丽枚. 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用防护隔离用品的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14(11): 2018-2019.

[15]董瑞红.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控制[J]. 甘肃医药, 2011, 30(10): 619-621.

中图分类号:R 473.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8-189-02

DOI:10.7619/jcmp.201608069

收稿日期:2015-12-11

猜你喜欢

院内感染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院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学与耐药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