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知识产权实践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2016-05-24王思锋鲜娅静宋硕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

王思锋+鲜娅静+宋硕

摘要:国家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必须依赖高水平、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新形势下,必须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从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教学模式、师资队伍保障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创新路径,以满足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7.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培养实践,我国高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有力地缓解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但是,从实际来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着市场亟需和培养过剩的现实矛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的要求,充分暴露出当前高校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的短板。

一、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华东政法大学开始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这是我国第一个全日制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共有50所高校相继设立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培养设计和实施均由各高校自主开展,其中,知识产权实践教学亦为大多数学校所重视。然而,从各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设计缺乏统一指导,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重明显过低;知识产权实践教学方式偏离知识产权专业的特色和要求,多数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知识产权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滞后;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乏保障等等。此外,从专业设置情况来看,部分高校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基础较弱,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二、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设计问题

从已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50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抽取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的培养方案作为样本,从实践教学的课程种类、学分、占总课程比重、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目前的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设计进行分析。首先,在学分设计上,各高校实践教学课程在该专业所有课程安排中所占比重在7%—20%左右,总体来看实践教学课程学分占比较少。在实践教学课程的数量安排上,10所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数量在4—10门的范围之内。在实践教学课程种类方面,所有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大体上可分为实务知识学习、公益劳动、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四大类,其中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在实践课程数量较少的高校中,主要以实习和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为主,几乎没有设置知识产权实务类课程。在课时的安排上,10所高校大体上都比较一致,在实习和论文上安排的课时都较多,为5—16周。从分析来看,在知识产权专业培养计划中,培养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的目标没有得到充分强调,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低、课程数量少、课时安排时间较短,制约和影响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质量。[1]

培养方案是知识产权教学活动的依据,培养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知识产权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必须着眼于市场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既要保障有足够的学分要求,也要保障有一定数量和类型的实践类课程;既要注重实践类课程的课时安排,更要注重课程的考核和实践教学效果。

三、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的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它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本教材的诞生,曾经几乎被视为一门学科建立的标志。[2]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完备的、科学的专业教材的支撑。知识产权实践类教材的编写以及选用,均影响着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的质量。从目前的统计来看,我国当前知识产权实践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有三类:第一类是知识产权法基础类教材,如《知识产权法学》、《专利法学》、《商标法学》、《著作权法》等。第二类是知识产权案例类教材,如费安玲主编的《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程》、董永森主编的《知识产权经典案例教程》等。第三类是知识产权实务类教材,如毛金生等编写的《专利分析和预警操作实务》、张锐编写的《商标实务指南》等。研究发现,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教学所需要的教材数量非常有限,其中专业实践教学教材就更少,很少有专门对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编写的实践教材。相比法学本科专业,知识产权专业的应用性特征更加突出,亟需编写一套适合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类教材,教材的编写可以由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高校联合开展,并广泛吸收实务界人士参与。

四、知识产权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法律的生命力始终不是逻辑,而是实践。[3]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以沿袭或者复制法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表现为案例教学、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毕业实习等环节,对于学生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锻炼和运用,还应该注重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服务等其他重要环节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专利检索与分析实务、专利申请与代理实务、商标申请与代理实务等等。这些实践内容的开展,除了传统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各类知识产权的特征和市场运营情况,借助合适的实践教学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可以采取模拟专利申请、模拟知识产权交易、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实际参与等形式,促使学生熟悉和基本掌握各类知识产权实务操作,满足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此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环节中,也可以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开拓性、独创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社会对知识产权高层次服务型人才的需要。[4]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对学生掌握实践知识的多少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实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5]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目的具有特殊性,它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有丰富的知识产权实践经验。在目前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高校中,教师队伍普遍以法学专业背景教师为主,部分教师具有知识产权管理专业背景,师资队伍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尤其缺乏接受过系统知识产权教育的复合型、专业型教师。同时,在已有的教师队伍中,很多知识产权专业的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的实践经验,除了少数教师具有法律从业资格之外,很多教师基本没有知识产权的从业经验,对专利申请、专利检索、商标注册、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等常见问题主要都停留在书本基本知识的层面。[6]为了解决时间教师队伍缺乏的问题,有一些高校聘请了知识产权法官、知识产权律师、专利代理人以及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担任实践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推广。但是,在聘请的实务授课教师中,也有部分人员讲课水平不高,实践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基于此,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要通过引进和培养增加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更应该把提升知识产权师资队伍质量水平摆在核心地位,积极探索建立高水平、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产权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途径和举措。

参考文献:

[1]吴广海.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导向下高校实践教学的优化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3(07).

[2]冀祥德.中国法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5.

[3][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7.

[4]沈世娟.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创新实践[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3(06).

[5]刘秀.官产学研合作视野下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

[6]陈媛媛.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06).

作者简介:王思锋(1979—),男,汉族,陕西澄城人,法学博士,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鲜娅静(1993—),女,汉族,陕西安康人,西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宋 硕(1989—),女,汉族,河南安阳人,西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西北大学教改研究成果培育与推广计划项目“知识产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X13022)、2012年陕西省民法学精品课程、2014年陕西省民法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