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探讨

2016-05-14陈容

中外医疗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出血

陈容

[摘要] 目的 对脑出血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保守进行干预,而实验组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出血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总体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意识状态,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 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内科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2(b)-001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invasive aspiration and drainage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80 case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med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by microinvasive aspiration and drainage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values of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nscious disturbance scores and nerve function impairmen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and the conscious disturbance scores and nerve function impairmen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icroinvasive aspiration and drainage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has good overall clinical effect on cerebral hemorrhag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so it is suitable for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Microinvasive aspiration and drainage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Med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为一类临床多见脑部疾病,一般较为严重。出血原因主要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具体原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以及颅内血管畸形等[1-2]。脑出血的发病迅速,病情往往十分严重,发病后患者的意识障碍显著、同时还有四肢运动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的损害,死亡率较高[3-4]。脑出血治疗以往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是近年来流行的治疗手段,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例,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将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为52岁,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63.8±6.9)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为53岁,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65.1±6.3)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该研究排除肝肾功异常患者,排除颅内血管畸形患者,排除患有其他器官严重合并症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首先要快速诊断患病原因,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具体治疗方法[5]主要包括:①降低颅内血压:脱水剂的正确及时应用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防止脑疝形成,临床效果较好。②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应该以脱水降颅压为首选方法,谨慎使用降压药,防止血压下降速度过快。血管紧缩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首选药物。③防治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紊乱,避免患者发生感染,此外还应注意清除氧自由基。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6-7]。首先经头部CT了解患者血肿的具体情况,包括定位、形状和大小等,并据此确定最佳钻孔部位。之后使用小颅锥进行颅骨钻孔,完成后进行插管,对患者血肿进行抽吸,初次抽吸量应小于等于血肿量的三分之一,在抽吸结束后将尿激酶注入其中(剂量为2万U),并在夹闭3 h后进行引流管引流。术后根据残留血肿的实际情况采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及尿激酶进行灌注,每次注入后应夹管3 h后开管引流,2次/d,在血肿彻底导后拔除引流管。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进行评价并进行对比。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的疗效评价标准包括治愈、有效和无效三个指标,具体标准为治愈:患者意识状态转清,可以进行正常生活,且肢体肌力测定大于等于Ⅲ级;有效:患者意识状态有一定改善,肢体肌力测定接近但未达到Ⅲ级;无效:患者意识无明显改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较差,甚至死亡。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40例患者中治愈2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愈1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经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658,P<0.05)。实验组40患者中有2例并发症,而对照组40患者中有9例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

2.2 治疗前后S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发病率居高不下,脑出血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内科治疗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两种。其中临床上通常将内科保守治疗作为脑出血的常用治疗方式,对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的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当遇到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尤其是在患者病情特别严重时,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近几年研究表明[8]脑出血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死亡率高达25%~91%,也促使了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发展与近年来微创技术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也为脑出血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早期给予脑出血患者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同时对部分患者采取脑脊液引流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颅压,明显缓解了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坏死程度,有助于脑组织血氧含量增加,利于残余血肿分解,达到缩短患者急性期,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应用了CT进行定位,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时能够将穿刺针准确置于血肿腔内,误差很小,可以有效的避免再次损伤脑组织。整个治疗过程一般在局麻下便完成,操作难度较低、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所以总体临床效果较好,该研究中实验组40例患者中治愈2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5.0%,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9]的研究结果84.3%相比略高,主要与结果统计时间相关。

综上所述,脑出血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总体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意识状态,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骏,杨波,杨中华,等.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幕上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15(5):401-406.

[2] 于甜甜.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4):48-49.

[3] 黄春刚,张国栋,刘维田,等.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15):2088.

[4] 张民.抽吸引流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临床疗效评价[J].大家健康,2014(12下旬版):113.

[5] 李建军,宋德勋,刘丰楠,等.超早期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3):84-85.

[6] 熊林,宋涛.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4,33(1):68-69.

[7] 徐乐,曹武,陈梓桂,等.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63-64.

[8] 韩晓猛.56例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92-93.

[9] 江俊毅,黄伟豪,余育剑,等.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40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1):52,54.

(收稿日期:2015-11-07)

猜你喜欢

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老年人摔倒 警惕迟发性脑出血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探讨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预后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