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淘宝村”:走出乡村城镇化困境的可能性尝试

2016-05-14房冠辛

文化纵横 2016年5期
关键词:淘宝村网店淘宝

房冠辛

中国城镇化在既有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某种“路径依赖”,其核心是“职业经理式”的“城市经营”,把城市当作一个被经营、运作的“待增值”主体,而区域内所有的土地、文化、生态都是重要资本,以谋求短期内“资源快速变现”的制度性投机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在城镇化进程中持续缺位,城市化对乡村的资源攫取,导致了城镇对乡村更深层次的“规训”,这种城乡倒挂的“虹吸式”发展路径,使乡村的衰败和城市的繁荣成为一种必然,也必将造成中国城镇化的不可持续。而“淘宝村”的出现,可以视为一种乡村城镇化的新型案例,依托于互联网经济和技术创新,“淘宝村”将现存的传统与现代因素有效融合,充分赋予了农民在现代化中的自主权,传统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网店业务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淘宝村”也已经从产业经济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走向基层治理创新和社会发展创新。本文中的浙江省青岩刘村即是一个“淘宝村”的典型代表,其所有村民都是淘宝网店或相关产业的从业者,网店数量超过2000家,年交易额逾20亿元,不仅实现了产业现代化,还推动了乡村居民从消费、生产到医疗、社保的现代化转型。“淘宝村”作为一种乡村经济体,有利于重构乡村性,唤醒乡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是乡村文化重建的一种可能。乡村传统要素如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生产生活一体化,在“淘宝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有被取代,还与网络产业的内在要求相耦合,成为驱动乡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进而实现地方性与全球化对接,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城镇化建设的主体。

猜你喜欢

淘宝村网店淘宝
“淘宝村”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
网店随意买卖 假货“借壳”横行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北村返乡开网店:卖的不只是“乡愁”
第一次“淘宝”
退QQ群
网店“卖”毕业生值得推崇
淘宝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