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意外落榜的考生

2016-05-14唐宝民

月读 2016年6期
关键词:参加考试顽石科举考试

唐宝民

《梦溪笔谈》记载:宋朝有个叫郑獬的考生,在当时很有名气,因此也十分自负。仁宗年间,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后,国子监把他作为第五名选送参加廷试,结果他不高兴了,他认为自己应该名列第一,怎么能屈居第五呢?于是,他写了一篇《谢主司启》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李广的功勋,自认为天下无双;杜牧的文章,却只排名第五!”更严重的是,他直接表达了对主考官的不满:“骏马老了,甘心让驽马跑到它前面;巨鳌不灵活,是因为有顽石压在它上面。”他这里所谓的“顽石”,就是指主考官。

主考官读了这篇文章后,这个气啊!好小子,你也太狂了吧!看过几天廷试的时候我怎么教训你!主考官怀恨在心,就打算廷试的时候让郑獬落榜。话说有个考生,书中也没有说他的籍贯、姓名,那年也来参加考试了,几天后,也参加了廷试;但倒霉的是,这个考生的字写得与郑獬极像,所以,那名想修理郑獬的考官拿到这个考生的卷子后,误以为是郑獬的卷子,毫不犹豫地就给判了个不及格——这个考生就这样做了替死鬼,名落孙山了。后来,在验卷时,众人打开被评为第一名的卷子,发现正是郑獬的;那名考官这才知道弄错了,但来不及了,那名“替死鬼”考生只好回老家种地去了。

如果说,宋朝这位不知名的考生只因与一个叫郑獬的人字写得相像而落榜实在是冤的话,那么还有比他更冤的——明

朝有一个考生,只因大风把卷子吹跑了就落榜了:正德十二年,有个叫刘淮的人参加科举考试,这个人饱读诗书,中举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是,就在他答卷时,忽然刮过来一阵风,把他的卷子刮跑了,卷子随风飘飞,飞过了五凤楼,落到了南御河边。卷子被找回来之后,负责录取工作的杨阁老在卷子上批了“不谨”两个大字,刘淮因此便落榜了。杨阁老所批的“不谨”是什么意思?按字面的理解,很可能是指责刘淮“不谨慎”,可是,卷子被风刮走的事纯粹是偶然现象,再谨慎的人也不可能预测到,因为这个革除刘淮的功名,的确有些荒唐。

上面所说的两个落榜生都是冤枉的,但也有不冤的。有个叫武展元的人,去京城参加考试,结果高榜得中;这个武展元啊,是个酒鬼,长年嗜酒如命,这回考上了大学,当然更加开心,朋友设宴庆贺他金榜题名,他便兴冲冲地去了。其实,在去之前,他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通知——皇帝要在第二天早上亲自召见他。按理说,被皇帝召见这么大的事,关系到皇帝对自己的初次印象,关系到自己今后的仕途发展,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才对。可这个家伙太喜欢喝酒了,所以还是兴冲冲地到朋友家赴宴去了。赴宴也行,你少喝点儿,早点回家做见皇帝的准备,可这个家伙见酒就没命,在朋友那里一杯接一杯地喝,喝得烂醉如泥、人事不省,朋友们只好把他抬到床上让他睡下。结果,他一直睡到天快亮了才醒,一下子想起了皇帝召见之事,吓得出了一身汗,连忙策马向皇宫赶去,但已经晚了,当他大汗淋淋地赶到皇宫时,皇帝早已升殿了。见这个状元如此没有时间观念,初次见皇帝就迟到,皇帝一怒之下,革去了他的功名。

(选自《文史博览》2016年第5期,荐稿人:田文英)

猜你喜欢

参加考试顽石科举考试
谢谢惠顾
一处清幽,与石头对话 [外一首]
印尼·泗水
“科举考试”
尊严
“顽石”也能雕成“美玉”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玉碎
一切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