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和马克·吐温幽默作品中的幽默艺术之不同点

2016-05-14侯小珍

俪人·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讽刺幽默吐温

侯小珍

【摘要】本文以幽默讽刺艺术为研究重点,选用两位作家的几部代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讽刺方式、叙事角度、悲喜侧重等方面着手,论述了他们在幽默讽刺艺术方面的不同点。

【关键词】鲁迅 马克·吐温 幽默 讽刺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多产作家,鲁迅和马克·吐温可以被称之为中、美文学史上的两位幽默艺术大师。本文以幽默讽刺艺术为研究重点,选用两位作家的几部代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讽刺方式、叙事角度、悲喜侧重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他们在幽默讽刺艺术方面的不同点。

二、直接讽刺与间接讽刺

鲁迅和马克·吐温幽默作品中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就是:鲁迅运用直接讽刺的手法,以严肃的口吻批判黑暗吃人的社会,简练而辛辣的语言揭露民众的愚昧,以期达到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政治目的。而马克·吐温则倾向于采用间接讽刺的手法,正如鲁迅评价他的幽默是“婉而多讽”, 马克·吐温的作品是为了揭露人性的丑恶、宗教的虚伪和政府的腐败,相对而言,少了一份政治色彩,批判力度较轻,更多的是为重建民族性作出尝试,表达一种希望,也给读者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

鲁迅作品中的讽刺直接而犀利,在《孔乙己》中,鲁迅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简单几个字就道出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他迂腐麻木,是封建社会中没落书生的典型形象。站着喝酒,就知道他穷困潦倒,并不富有,地位低下,否侧就不会站着了;而他又穿着长衫(长衫是财富、地位的象征),这显示出他极强的虚荣心,假装自己富有,高人一等。还有一句就是他说的“读书人窃书,能算偷么?”对于每个读者来说,看到这样的话时会忍不住哑然失笑,但笑过之后,我们又会赞赏作者的这种直接讽刺,语言犀利而深刻,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偷书本就是小偷行为,孔乙己这个读书人必然也知道,但他不承认,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孔乙己在封建制度的毒害下变得迂腐麻木。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当时社会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具有的特征,也是民众所有的,通过典型人物,深刻而彻底的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而马克·吐温采用间接讽刺的方式来揭露、批判。“他的讽刺手法不是纯搞笑的,而是含有一种苦涩而说不出口的伤感,他针对社会现象的评述往往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李丽丽,2012)。《卡拉维拉斯县著作者名的跳蛙》讲述了吉姆·斯迈雷嗜赌如命的故事。斯迈雷“总是碰上什么就赌什么……只要能赌,他就心满意足……”,他总会找机会主动去赌,不管是马赛、猫狗打架、斗鸡,还是看见屎壳郎,他都会打赌,还会“跟着那只屎壳郎去墨西哥,看它是否去那,要多久”,甚至还会赌别人的生死,他“任何事情都可以拿来赌”,虽说如此,他还是很幸运,大多数总是能赢。他抓到一只青蛙,并打算花费三个月倾入全部身心去训练它,对这只青蛙,斯迈雷很是骄傲,然而,也就是这只青蛙,让他输的一败涂地。这样看似荒诞可笑,并没有深意的故事,却委婉地道出了上淘金热中矿区人们的生活状态,讽刺了上层统治者的自负和愚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投机倒把。一些评论家说“马克·吐温是带着面具跳舞的人”,能像马克·吐温这样,运用间接讽刺艺术炉火纯青的人,文学史上恐怕不多。间接讽刺能留给读者更多的品味空间,但从故事表层,或许很难体会作者的深意,只要细细品味,便会收获良多。

三、叙事角度各有特点

在叙事角度方面,鲁迅乐于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来达到不同的创作目的。鲁迅小说中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如《阿Q正传》、《药》等,采用这种叙事更为客观、直白、真实,是对客观事实的讲述,作者以一个冷眼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讲述故事,娓娓道来,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以第三人称叙事,也使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使人物可怜又可笑的形象更加鲜明,作者时常加入的评论语,突出文章主旨,引发读者共鸣。鲁迅的一些作品也采用第一人称,如《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孔乙己》中的小伙计“我”以公正的态度讲述孔乙己的经历,平淡朴实,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在幽默的叙述方式上,马克·吐温在讲幽默时保持一种不露声色和一本正经的严肃口吻(李雄,2007)。大多数作家都不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形式,马克·吐温却善于给我们惊喜,他的很多作品都采用了第一人称。“使用第一人称,不仅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作品里面描述刻画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王婷,2014)。第一人称也使语言运用更为灵活,幽默效果更为突出。较为著名的《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百万英镑》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形式,运用第一人称最为特别的应该算是《狗的自述》了,全文以狗之口,讲述了“我”的一生。“我”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后,受到女主人及小孩仆人的宠爱,对生活充满感恩,却遭遇男主人的怀疑和背叛,最后在悲痛和不解中死去。作者赋予狗人性,也将狗忠诚、单纯的天性呈现给读者,与人类的背叛、怀疑形成强烈的反差,加强了幽默效果。“我”的单纯、对主人的绝对信任,致使狗宝宝死去,最终“我”悲愤离世,却依然不知人世的险恶。悲凉之意扑面而来,引人深思。

四、悲喜侧重各有不同

鲁迅以喜剧性的语言,描写悲剧性的故事。在他的作品中,用诙谐含蓄的笔调,喜剧性的人物及悲剧的命运讽刺社会弊端,喜剧的包装下是悲剧性的本质。《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个喜剧典型,更是个悲剧性典型。读这部作品时,有很多幽默语句,让人很想笑,心中更多的却是悲凉心酸的情感。马克·吐温的作品常以悲剧发展为喜剧。有些小说中,故事一开始时,主人公都面临着各种困难,随着情节的发展,中心人物克服了困难,脱离险境,最终获得圆满结局。以喜结局是因为作者早期是个乐观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幻想。而这种喜剧也会让读者有种悲凉之意。

五、结语

幽默讽刺艺术是鲁迅和马克·吐温的作品都以幽默讽刺作为工具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地再现生活,以幽默却不失严肃的口吻,批判腐败的政府和抨击愚昧的民众,令人深思。同时,两位作家的幽默讽刺艺术又有自己的独创之处。鲁迅的幽默作品是以实写实,直接讽刺,以悲结局,可以称之为“黑色”幽默或“冷”幽默;而马克·吐温则是以虚写实,间接讽刺,以喜结局,有着“灰色”幽默的特点。比较两位作家幽默艺术方面的异同,对于我们了解中美文化有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李丽丽.幽默与讽刺的完美结合——马克·吐温小说艺术风格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李雄.幽默与马克·吐温的小说[D].南昌:南昌大学,2007.

王婷.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艺术[J].芒种,2014(10)

猜你喜欢

讽刺幽默吐温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
《败仗秘史》与马克·吐温的反战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