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的对比分析

2016-05-14葛艳芳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麻醉效果利多卡因

葛艳芳

摘要:目的 分析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的对比。方法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碧兰麻麻醉;给予对照组利多卡因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麻醉有效率为84.31%(43/51),同时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2/51);对照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6/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碧兰麻进行有效麻醉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较少,效果优于利多卡因麻醉,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碧兰麻;利多卡因;牙体牙髓病;麻醉效果

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便是牙体牙髓病,主要分为牙髓组织疾病以及牙齿硬组织疾病两类[1]。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中多采用去髓术等方式治疗。但人体牙髓中存在较多的神经纤维,在进食以及治疗都将造成刺激从而引发难以忍受的疼痛,所以为患者选择科学、有效的麻醉方式显得极其重要,同时也是保证患者顺利接受治疗的关键因素[2]。本次研究将分析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碧兰麻麻醉;给予对照组利多卡因麻醉。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6.3±13.2)岁;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8.3±15.3)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为牙体牙髓病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严重过敏体质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全部采用碧兰麻进行麻醉,成分为阿替卡因4%+1∶100000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选择专用的注射器在患者牙唇颊侧根尖区黏膜注射;剂量为:单根牙0.8ml,多根牙1.6ml。对照组患者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注射方法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黏膜下麻醉,剂量为4ml。

1.3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麻醉效果分为:①彻底麻醉:麻醉后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生任何疼痛感;②良好麻醉:在治疗中患者存在轻微的疼痛感,但能够耐受,可以顺利完成手术;③有效麻醉:在治疗中患者疼痛情况明显,勉强可忍耐至手术结束;④麻醉无效:麻醉后患者疼痛感强烈,无法耐受,无法顺利进行手术。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数据全部经过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以(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使用t做计量资料对比。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验证,P值如果<0.05则说明两组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麻醉有效率为84.31%(43/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应为:1例头晕、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2/51);对照组患者发生2例呕吐、2例恶心、1例头晕、1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6/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使用的最多的麻醉药物之一便是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具有不良反应少且麻醉效果好等诸多优势。但牙髓病患者有较多的神经纤维,所以导致部分患者在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治疗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严重患者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手术。此外,与其他麻醉药相比利多卡因的麻醉时间相对较短,对于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患者很难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3]。所以在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时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式以提升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碧兰麻属酰胺类麻醉药,是一种典型的口腔专用麻醉药物,肾上腺素以及盐酸阿替卡因是其中的主要成分。相关资料报道,阿替卡因可对局部神经纤维传导起到良好的阻断作用,而肾上腺素则具备超强的组织渗透性,较小剂量的黏膜局部注射便能够在组织中迅速扩散[4],4min便可起效同时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肾上腺素对血管起到良好的收缩作用,降低了阿替卡因循环时间,使得局部组织血药浓度得到了有效维持,所以适用于需长时间治疗的患者,使得代谢物可以在肾脏迅速排除,即便对患者多次使用同样能够减低蓄积的危险[5]。

综上所述,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麻醉有效率为84.31%(43/51),同时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2/51);对照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6/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针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碧兰麻进行有效麻醉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较少,效果优于利多卡因麻醉,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凯,唐小山,杨启祥,等.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7:130-132.

[2]王维明,魏铁钢.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5,20:55-55,58.

[3]陈强.碧兰麻治疗牙髓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406-1406.

[4]杨美君.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94-95.

[5]沈子晶.牙髓治疗中碧兰麻与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的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3):224-225.编辑/安桦

猜你喜欢

牙体牙髓病麻醉效果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探究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多次法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研究
牙体牙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研讨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奥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