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粉系统动态分离器改造及分析

2016-05-14唐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6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

唐伟

摘 要: 针对仪征化纤热电生产中心动态旋转式粗粉分离器存在的缺点,对原粗粉分离器结构和参数进行了优化改造。对改造前、后的粗粉分离器性能进行了现场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动态分离器提高了分离效率和煤粉均匀性,改善了锅炉燃烧状况。

关键词:中储式制粉系统;动态分离器;结构优化

1 概述

仪征化纤热电生产中心#1炉甲乙侧两台动态分离器于2012年安装完成,投运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主要表现为制粉系统出力低以及出粉细度调节性较差等情况。2013年期间,对这两台分离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论证,并进行了初步优化,但结果并不理想。2013年7月下旬,对甲侧动态粗粉分离器进行了部分改动,在动静叶之间增加一挡板。并在8月中旬又将回粉锥的间隙调小,但回粉量大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之后,根据长期的试验、调整及数据分析,找到了造成动态分离器回粉率高、出力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即静叶片分离作用过强,而动叶轮分离器作用相对较弱。最后,根据试验和三维模拟的结果及分析,提出以下的改造方案并实施。

2 具体整改措施

(1)增大动叶轮的尺寸。包括直径和高度。目的是增强动叶轮的分离作用,同时可使动叶轮转速与出粉细度有明显的线性关系。(2)安装导流板。对煤粉起到均流作用。可减少小颗粒回粉率,同时提高大颗粒回粉率,从而提高回粉的准确性。(3)去除径向叶片。削弱静叶片的分离作用,相对进一步加强动叶的分离器作用。

3 调试数据分析

2014年9月10日~2014年9月15日,对#1炉甲侧制粉系统进行了调试。从出粉细度及可调性、出粉均匀性指数、制粉出力等多方面的数据进行了试验,并得到了全面的定性和定量的数据结果。由此,可对甲侧动态粗粉分离器改造的具体效果进行以下判定。

3.1 细度调节性的改善(图2)

可见,本次改造后,主要由于动叶轮尺寸增加,导致颗粒受到的离心力增加。出粉细度的调节性能明显增强且线性关系明显。这样的好处包括:(1)对于不同煤种,能够方便的通过细度调节,使出粉细度始终在经济情况下运行;(2)由于出粉细度调节范围更广,尤其是可以调到很细的这种特点,可以完全适应低氮燃烧器改造后的需求。当然,更低的细度R90是以损失部分出力为代价的。鉴于目前#1炉的运行情况,建议排粉机电流保持在16.5~17A,分离器转速维持在20-30rpm的运行方式,此时对应的出粉细度R90=25.2-23.2%,均匀性指数n≥1.2。下述的出力试验也是在该工况下进行的。

3.2 出力的提高

3.2.1 出力试验

2014年9月15日进行了如下试验:将#1炉负荷稳定在220t/h(以下粉位为甲乙两侧平均值)

(1)从上午9:55到下午13:15这段时间(200分钟),甲侧乙侧同时运行,观察#1炉粉仓的粉位变化,从3.8m涨到4.3m;(2)从下午13:15到下午15:10这段时间(115分钟),只运行甲侧,观察#1炉粉仓的粉位变化,从4.3m降到3.3m;(3)从下午17:30到下午19:30这段时间(120分钟),只运行乙侧,观察#1炉粉仓的粉位变化,从4m降到2.9m;从上述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含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

式中:x-单位时间内甲侧磨煤机的出力换算成粉位的变化,单位m/min;y-单位时间内乙侧磨煤机的出力换算成粉位的变化,单位m/min;z-单位时间内220t/h负荷下,对于的煤粉消耗量换算成粉位的变化,单位m/min;

最后计算得到(x+y)/z=1.123,也就是说甲乙两侧同时运行后,能够供应的锅炉负荷为:215×1.123=241(t/h)。

相比改造之前甲乙两侧同时运行可维持的最大负荷210t/h,制粉系统的出力提高了:(241-210)/210×100%=13.8%

3.2.2 回粉比例减少。同样在上述工况下,对#1炉甲侧的进粉、出粉和回粉进行取样并化验细度,并和改造前(2013年8月)数据进行对比(表1)。

回粉比例即回粉占进粉的质量比。回粉比例减少23.2%,意味着有23.2%的煤粉不需要回到磨煤机重复研磨,做无用功。出力也就相应的提高23.2%。考虑到改造后的出粉细度R90比改造前的出粉细度R90还要小,所以在相同出粉细度情况下,甲侧磨煤机提高的制粉出力是大于23.2%的。

4 结束语

(1)本次改造实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改造的目的。一方面,制粉系统出力有了显著提高,单是甲侧的改造,就使得#1炉总的制粉出力相比改造前提高了13.8%。另一方面,出粉细度的调节性能显著增强,且线性关系明显。(2)鉴于试验的结果和#1炉的运行情况,建议#1炉甲侧制粉系统按照如下方式运行:排粉机电流16~17A,分离器转速20~30rpm。此时对应的出粉细度R90在25.2%~23.2%、均匀性指数达到n≥1.2、制粉出力高(甲乙两侧同时运行,能满足241t/h负荷对于的煤粉消耗)、制粉单耗低。

参考文献

[1]刘一凡.中速磨煤机粗粉分离器分离特性数值模拟[D].吉林:吉林大学,2008.

[2]周立峰,汪毅刚.直吹式制粉系统粗粉分离器的改造[J].湖南电力, 27,47-48.

[3]尹元明.新型静动叶结合型旋转型粗粉分离器的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24,63-65.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
优化张家界旅游业“六要素”结构对策研究
精益管理理念下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基于温升试验的10kV开关柜结构优化设计
改进的多目标快速群搜索算法的应用
某不锈钢车水箱安装框架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
景观美感视野下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形与结构优化刍议
基于Hyperworks Inspire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中韩贸易结构优化策略探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探究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