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语文课堂主体参与的引导

2016-05-14李朝霞

新课程·中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直观教学动手操作

李朝霞

摘 要:新课程标准之下的聋校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尽快改变过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重视聋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重点阐述了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关键词:主体参与;巧用旧知;直观教学;动手操作

循着咿咿呀呀的读书声,我们来到一间正在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语文课的教室,教师在讲台上很卖力地讲解,做着各种动作,而台下的聋生却一脸茫然。教师提问聋生毫无反应,干瞪着眼,教师在喟叹聋生“真笨”后,就把答案抄在黑板上了事。这就是相当一部分聋校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省事,聋生省脑,最后导致聋生在学习上养成惰性。而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是与聋校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以及聋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培养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聋生的可持续发展。初中阶段的聋生与小学阶段的聋生在心理、生理上有较大的差别,随着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初中阶段的聋生在心理上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他们又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而在心理上也有了自主的倾向,这些都为聋生的自主引导教学提供了必要与可能。因此,“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初中阶段的聋校语文教学。聋校初中的语文教学应以聋生发展为本,注意启发聋生独立思考能力,利用主体参与的引导,通过“传道、解惑”来实现聋校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一、巧用旧知,激发兴趣,使聋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聋生学习的潜在动力,能有效地激发聋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定的条件来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引起聋生的注意力,调动聋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让聋生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动力。

学生已有的信息、经验具有导向性,“会使学生有兴趣注意那些与其有联系的新信息”,因此,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激活旧知”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利用聋生好奇心理,向聋生提供新的知识、信息刺激,使它与聋生原有的知识产生比较、融合、碰撞,由好奇到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例如,教学阅读课文《绿化好处多》时,教师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引起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提出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这些问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而聋生对于他们有把握的问题总是敢于踊跃发言,敢于表现自己,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教师随即出示一张黄河两岸恢复植被的图片,让聋生想一想“假如黄河两岸绿化得好,黄河会怎样变化”,聋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思考之后自由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揭示新授的课题《绿化好处多》,让聋生围绕着“绿化有哪些好处”这一问题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有了前面“植被破坏的危害”“绿化好,黄河变样”等知识、经验的基础,《绿化好处多》这节新课的学习就简单、轻松得多。被调动起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聋生,克服了以往“这题太难,我不会”“我说错了很丢人”的畏难情绪,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课堂还给聋生,把课堂话语权还给聋生,充分发挥聋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聋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利用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促进聋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听力缺陷造成的障碍,聋生在学习文章时完整确切理解课文比较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聋生的残存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事物,让他们与语言文字描述的对象产生联系。“直观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直观教学能使学习的内容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可以提高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到把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去表达的必要性,唤起学习语言的主动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时时注意把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具体画面,把静态文字变成动态画面,把教材中的故事情节形象化,带领聋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体验人生,品悟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时,教师先组织、指导聋生排演课本剧,帮助聋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培养语言文字的感悟、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策划“假如海伦·凯勒半途而废,自暴自弃会有什么结局”的游戏,让他们展开想象,主动进入角色中。最后让聋生思考:为什么海伦·凯勒会成功?自己遇到的困难与海伦·凯勒对比有什么异同?自己在生活中刚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表演课本剧给了聋生一个直观生动地走进文本感受海伦·凯勒的平台,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完整、正确的理解,与主人公海伦·凯勒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再由海伦·凯勒推及自己,激发了聋生的情感和兴趣,引发了聋生的思考,促进了聋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三、依据课文特点与教学条件给聋生动手操作和自学的机会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聋校语文教育应注重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让聋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要上好聋校初中语文课,就应该重视聋生的观察、体验和操作。观察、体验、操作是聋生获得外部信息,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正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实验室内贴的标语“我听见,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一样,聋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思维随之展开,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聋生的语文学习应大力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习,大力提倡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说明文《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时,先让聋生自学,再带聋生到多媒体教室实际操作,双管齐下让聋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电子计算机有哪些功能。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快,聋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除了课文介绍的这些功能,电子计算机还有很多课文没有介绍的新功能。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聋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教师予以适当的引导。再如,在教学《统筹方法》时,先让聋生自学,再把他们带到家政室,按照课文中的办法分组进行实验,计算时间,得出结论。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统筹方法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

所以教师在聋校初中语文课中要使聋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首先要指导聋生自学课文,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聋生提出的疑难,教师要尽量引导他们通过读书、讨论得到解决,万万不可教师包办代替。由于初中聋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初始阶段,一定要按聋生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类引导,推进个别化教育。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基于一般认识规律的特殊认识过程,而且还应该是一个使聋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聋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只能为聋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种种条件。聋校初中语文教学,要改变“满堂灌”的现象,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让聋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而聋生主体参与的实现,与教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引导聋生主动参与教学,就必须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尊重聋生的心理需要,为聋生提供表现自己和获取成功的机会,学会赞赏每一个聋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聋生只有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让聋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教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聋校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季佩玉,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M].1版.华夏出版社,1993.

[3]陈军.新课程视野中的聋校语文教学[M].1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直观教学动手操作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