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活动经验”对“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性

2016-05-14胡宏莒

新课程·小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圆柱经验

胡宏莒

【主题与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基本活动经验”是四基之一。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数学教材上配备很多数学活动,并且学具袋里有配套材料。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不重视“基本活动经验”,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学具袋,甚至有些学具袋到期末结束时还没有开封。数学教材上需要学生动手的,部分教师也觉得可有可无。课标里写着“四基”,但部分老师心里依然只有“两基”。笔者以前也是如此,没有特别重视“基本活动经验”。今年笔者带领六年级学生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时连续发生的三件事,让笔者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不得不相信“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真的很重要。如果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奠基石,那么“基本活动经验”则是让学生实现主动迁移、自主构建新知的最好途径。

【情境描述】

这是一道典型的难题。我记得曾在杂志上看到,史宁中教授谈过这道题目。大意是“当时他在农村教学,很多学生不理解题意,他就用粉笔当前轮,滚过去的痕迹是个长方形,帮助学生理解求压路的面积,就是求前轮的侧面积。”说来也巧,以前教学这道题目时,我也都这样演示,但效果不佳,不懂的学生依然不懂。笔者按照往年的经验,就把这道题目列为难题,有两个难点。第一,读懂信息难,“轮宽2米,直径1.2米”,学生不能在图上找到。第二,读懂问题难,“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再逐一面批。结果全班16人,15人正确,正确率高达93.75%,大大超出往年的数据,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想更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就逐一进行访谈。访谈围绕两个问题:(1)“轮宽2米,直径1.2米”,指图上的哪里?(2)你怎么只求了侧面积?正确的15人,14人能说清自己的想法,1人需在老师的引导下说清想法。他们都能结合图说道:轮宽2米就是圆柱的高2米,直径1.2米就是底面直径1.2米;压路是用侧面压的,压出来看是长方形,所以只用求侧面积。

这道经典的难题,为什么这批学生能轻松解决呢?我猜测,是不是“认识圆柱时的活动经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道题呢?紧接着又发生一件事情,让我开始相信自己的猜测。

片段二:在学习圆柱体积的新课时,学生马上想到“把圆柱等分再拼成长方体”。笔者追问:“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方法?”学生:“圆的面积公式是这样得出来的,那圆柱底面是圆的,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学生的片段再次引发我的思考:这批学生,怎么就这么厉害呢?笔者开始相信这和“数学活动经验”有联系。下面这事儿,让笔者更相信自己的猜测。

片段三:一个圆柱形量杯,底面半径6厘米,高10厘米,里面水深5厘米。放入一个石头后,水面升高2厘米。求石头的体积。这题以纯文字出现,我预设学生有难度。结果全班学生都觉得非常简单:“这题目五年级就做过,只不过那时的杯子是长方体,但想法是一样的。当时,我们还动手做过实验呢!”

现在笔者确定就是“数学活动经验”在起作用,学生把它主动迁移到新情境,真正实现自主建构新知识。

【问题讨论】

学生三次的精彩表现,全在预设之处。这不得不引起笔者思考:为什么这届学生特别厉害,积累这么多的“基本活动经验”,并且主动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呢?

笔者翻阅相关的12册数学教材,发现这套教材非常重视“数学活动经验”。在一年级“认识图形”时就有圆柱,并且让学生沾上印泥滚圆柱,发现滚出一个长方形。六年级圆周长的推导过程时,教材也让学生自己测量周长,如在直尺上滚一圈,曲线就成直线。再如,在认识圆柱时,学生通过想象与动手发现侧面是曲面,但沿着高剪就成长方形,也是曲变直。六年级圆面积推导时,教材同样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考,通过等分拼成长方形得到公式。这一系列活动,这六年的活动积累,终于在这个单元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其实它的作用在这个单元只是开始,它会继续影响学生在初中、高中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

【反思与分析】

基于以上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和思考,笔者认为要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需要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耐心,要打持久战

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整个小学阶段都需要做的。老师不要期望一节课就能收效,毕竟一口吃不成胖子。就算一年坚持下来,没有成效,也不能放弃。如上述提到的,一年级认识图形时老师让学生把圆柱沾上印泥滚一滚,发现滚出一个长方形。一年级时,根本看不出成效,这件事做与不做都无关紧要,但到六年级学习圆柱时,它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甚至有些作用到初中才能体现。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基本活动经验的这个特点,一定要有耐心,才能打好这场持久战,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注重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比较费时。因此,要利用课外时间。如在认识圆柱时可以让学生早几天找到几个圆柱,并且包装圆柱的侧面积,还可以把数学教材附页的材料制作成圆柱。让学生准备学具的作业,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毕竟比题海战术有意思。这既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积累经验,又拉齐全班的整体水平。课堂上老师只要把这些经验一提炼,生活常识就变成数学知识。

三、学科整合,利用美术课

学科整合,就如物理里面的一股全力,如果方向一致,那么就会对学生发挥更大作用。而学习“图形与几何”时,完全可以和美术老师进行沟通,借助美术课来学习数学。如下周要学习圆柱了,让美术老师本周就教学生画圆柱,用泥巴捏圆柱,捏好后可以切开玩一玩。学习完圆柱知识后,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圆柱的特征,再放手让学生用圆柱创作一幅画。据笔者的经验,这样的美术课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又帮助在认识圆柱与运用圆柱时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在小学里就算你不让学生参加数学基本活动,他照样也能考出好成绩。如圆柱的体积,就算不理解推导过程,学生也能正确无误计算出它的体积。毕竟小学知识比较简单,评价试卷的题目又大部分只需要靠学生的记忆就能解决。基础知识与技能只要一教,学生马上就学会,这也正是很多老师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不重视基本活动经验的原因。因为前者马上收效,有成就感,而后者迟迟不见效,“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就被忽略。

笔者以前也没有认识到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课堂上经常让学生活动,那多半是因为教材有这个要求,心里觉得动手可有可无。到了中高段,我开始意识到基本活动经验有用,但这意识是模模糊糊的。这次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与表面积”让“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爆发出来,它是那么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它的作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基本活动经验”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最大的不同是,它能迁移到新情境。如知识与技能学一个就只有一个,它不会自己再衍生出另一个新的知识点。基本活动经验会迁移,它会帮助学生,由此及彼学习到更多新知,自主建构新知,它会使学生自己学习到新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的基本活动经验,不仅对小学阶段的知识有作用,而且会继续影响学生初中、高中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甚至终身影响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

方式。

参考文献:

马复.论数学活动经验[J].数学教育学报,1996(4).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圆柱经验
圆柱的体积计算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