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到广东龙川仰天堂探考

2016-05-14朱光进曾璐

红广角 2016年6期
关键词:昌明古柏龙川

朱光进 曾璐

导语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他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赣南、闽西地区创建中国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并于1930年5月在寻乌完成了他著名的《寻乌调查》以及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

几年前,我们在“申苏”时发现一份原红21纵队排长、寻乌县长陈必达的访问笔录,笔录说到毛泽东进入寻乌的情形:“ 1928年12月24日(农历),毛泽东率领导红四军从定南地方经白面石、两广亭(江广亭)、中和到菖蒲”、“毛泽东是骑着白马从广东方向来的”①。源于这个发现,笔者曾在与定南、寻乌交界的两广亭、上坪大窝里、仰天堂、青化等地开展调研,后撰写了《毛泽东与龙川》一文,其中阐述了毛泽东从定南经两广亭进入龙川境内大窝里、仰天堂等地,再从青化出龙川进入寻乌菖蒲的行经线路。然而,“毛泽东到过龙川”在中共历史里一直以来是个空白,包括龙川在内的部分人表示怀疑。为进一步考究这一历史事实,笔者于2014年6月下旬和7月上旬再次深入到与定南和寻乌接壤的龙川上坪镇金龙、青化等村,开展田野调查,查找相关史料,拜访革命前辈后裔以及当地老人,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希望透过历史的烟云,理清历史的脉络,如实还原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龙川地理环境与革命历史背景

——龙川地理环境

中央苏区县龙川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东江和韩江上游,东接兴宁、五华,西南连和平、东源两县,北与江西寻乌、定南两县接壤。县境南北高,中间低,似马鞍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地形以山河相间,山间谷地、丘陵盆地、江河冲积地交错分布;山脉以四周向中间递减高程,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山脊大多以西北向西南依东江、韩江的流向为走向,少数横亘山脉由西向东走向;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其中位于龙川北部的上坪镇境内有野猪嶂(1294米)、金石嶂(1185米)、羊里嶂(1133米)3座①。东北部分别与江西省的寻乌和定南接壤的龙川上坪镇,境内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国民党当局鞭长莫及之地,是中共地下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江西定南、寻乌与广东龙川三县边境山区人民古有经贸易往来、联姻嫁娶之传统,而建于明清时期的江广亭(两广亭、广东江西交界处)自古以来为广东、江西两省交通要道。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革命斗争概况

1928年2月初,参加广州起义后回乡的早期共产党人黄克,在其家乡四甲上印寨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为执行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指示,配合东江地区“年关大暴动”计划,于是年3月10日发动了震撼东江上游地区的鹤市暴动。

1928年春夏,参加鹤市武装暴动失败后的共产党人,和从霍山反“围剿”突围出来的五兴龙革命武装逐向龙川中北部发展,在县临委领导下,革命形势快速发展,相继在龙川县中东部建立了大塘肚、登云、田心等党的基层组织,在与龙川山脉相连的兴宁西北地区先后建立了澄塘、岩前、瑶兴、中和、三架笔、双头山、黄沙塘等10个党支部。是年冬,龙川县中部又陆续建立了横江、桥背、岐岭、园田等4个党支部,同时还建立了20多个农会组织,革命斗争如火如荼。

1929年1月,为配合毛泽东、朱德率江西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分兵闽粤赣边扩展,建立革命根据地,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在叶卓、罗屏汉等人陪同下,多次勘察回龙大塘肚、兴宁的二架笔、双头山等地的地形,最终确定龙川大塘肚为五兴龙三县革命中心根据地。1929年3月初,在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的具体指导下,五华、兴宁、龙川三县工农代表80余人在大塘肚长塘面召开大会,成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同时,将东江、龙川县游击大队共80多人枪合编为五龙兴县游击大队。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政权建设,为加强与各地分割的根据地以及中央苏区腹地的联系,建立了七八条交通线,设立五六十个交通站,纵横路程长达1千多公里②。同时,不断扩大地方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期间,红一方面军前委秘书长古柏③曾多次到五兴龙县苏指导开展革命斗争④。

毛泽东途经龙川路线的调查情况

2014年6月20日和7月8日,笔者先后两次深入到与定南和寻乌接壤的龙川上坪镇金龙、青化等村,围绕毛泽东是否经过该地开展田野调查。其间,我们分别采访了曾任龙川边境游击大队长刘昌明之子刘月生(现年76岁)、仰天堂农会组织人员黄茂盛之侄黄福焕(现年82岁)、严添旭之女李来娣(现年84岁)、黄观仁之子黄克英(现年81岁);查阅了金龙村委存放的原仰天堂党支部小组组长、农会会长卢振太,原龙川边境游击大队长刘昌明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做的笔录;在原仰天堂农会组织人员黄茂盛的侄子黄福焕老人的带领下,察看了定南、寻乌、龙川三县边境的地形地貌以及三县边境仰天堂、青化、江广亭、白面石、中和、菖蒲之间的古泽道。现将调查内容归纳以下:

——仰天堂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下组织的重要交通联络站

现存于金龙村委的史料显示,早在1927年,大窝里、仰天堂群众卢振太、黄良永就在青化村刘昌明的介绍下加入寻乌赤卫队,开展地下组织活动,至1928年,在刘、卢、黄三人的策动下,大窝里、仰天堂村民卢承良、卢承金、卢建泉、黄观仁、黄水先、黄传高、黄良永、卢玉太、卢新泉、黄廷前等10多人加入了地下组织活动,他们与寻乌黄贝的易西然、鸡龙嶂的黄玉发、留车的胡安先、胡全周等人一起在寻龙边境开展革命活动。至1930年秋,仰天堂已先后建立了农会组织、地下游击队、党小组,仰天堂亦逐步形成龙川与寻乌边境地下组织活动重要的秘密交通站。

据刘昌明、卢振太等人的笔录材料和当地老人的回忆,仰天堂作为地下秘密交通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开展各种革命活动,为粤赣苏区传达各种革命信息,曾接待过彭德怀①、古柏、曾碧漪②、罗屏汉③等重要革命人物,并为中央苏区腹地输送了大量食盐、火水(煤油)、药品等军需物资。

——仰天堂曾住过“大人物”

“这房间住过‘大人物!”在仰天堂一处破旧瓦房里,已82岁高龄的黄福焕老人站在一个摇摇欲坠的房间对我们说。

黄福焕老人是仰天堂原农会组织人员黄茂盛的亲侄子。黄告诉我们:“这个房子是我大伯黄茂盛的,小时候,我经常与大伯住在这个房间,睡觉时,大伯常对我说‘咱们这个房间啊,是住过大人物的哟,还跟我讲‘大人物夜宿仰天堂的故事,说在一个年关的傍晚,‘大人物身着长衫、骑着白马,在一个梳中分头(西装头)的寻乌人带领下来到仰天堂,随行的还有一个头戴红军帽、腰系驳壳枪的年轻人,那匹马就牵在房屋左边的小山岗上,晚上睡觉时,腰系驳壳枪的人紧随‘大人物睡在靠门的地方,……仰天堂的人们晚上煮了红薯和几个鸡蛋给他们吃,第二天一早,他们一行3人便从屋背往青化方向走了。”

在随后采访时为农会组织人员严添旭、黄观仁等革命后辈中,现年84岁的李来娣(严添旭之女)和现年81岁的黄克英(黄观仁之子)都非常坚定地对我们说,他们的父辈都曾给他们讲过“大人物”来仰天堂事情,李、黄等人描述的“大人物”的外貌特征亦与黄福焕老人口述基本一致,其中,李来娣还补充说到“大人物”在第二天一早离开时还带了一些煮熟的红薯走了。

——毛泽东秘书曾碧漪(古柏之妻)曾在仰天堂住过20多天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作《寻乌调查》,时任寻乌县委书记、红21纵队政委古柏和其妻子曾碧漪协助毛泽东完成了《寻乌调查》,毛泽东离开寻乌时,便将古和曾调到中央工作,古任红四前委秘书长,曾为毛的机要文书兼做苏区妇女工作①。

根据金龙村存放的史料和受访人黄福焕、李来娣、黄克英、刘月生等人回忆:1931年春,曾碧漪曾与另外两名同志从寻乌前来仰天堂指导工作,在青化交通联络站长刘昌明安排下住在仰天堂黄茂盛的家里,当时,曾碧漪已身怀六甲,挺着个大肚子。仰天堂党小组成员黄茂盛、严添旭夫妇热情接待曾,并严格做好保密事项,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常把稀饭让给曾碧漪吃,自家人则吃红薯充饥。曾碧漪与黄茂盛之妻严添旭同床共宿亲如姐妹,曾经常启发教导严添旭如何带领妇女进行革命活动,为农村妇女的解放而斗争。严添旭深受感召,常在夜间引导村里妇女同志与曾碧漪见面接受教育。住了20多天后,曾碧漪才在刘昌明、卢振太等人的护送下,离开仰天堂转移到江西黄沙苏区去了。

——刘昌明曾在寻乌与毛泽东共餐

刘昌明(1898—1992),龙川上坪青化村人,曾任龙川边境游击大队队长。1927年,刘昌明因家庭贫苦外出到妻子古桂芬家乡寻乌中和务工,由于妻子古氏与古柏有亲属关系,受古柏革命思想的影响,不久后便参与当地的农会组织活动,跟随古柏积极开展革命斗争活动,并在当地加入中共组织。

在与寻乌一山之隔的刘昌明之子刘月生家里,刘月生反复对我们说,他父亲刘昌明在中和同岭岗与毛泽东吃过饭,是古柏带他父亲去的。并说他父亲还曾参加了红军在江西白面石的战斗。刘月生老人还对我们说到,就是因为与毛泽东吃过饭,跟随毛泽东打过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搞“政治运动”时,父亲免受了政治迫害。

对调查情况的分析

尽管此次调研采访的对象都只是当事人的直系亲属,但口口相传,所录口述材料仍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根据土地革命时期龙川北部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以及仰天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旧时的交通情况,结合调研查考的史料,我们认为,仰天堂群众口中的“大人物”就是毛泽东,随行的一位是警卫员,一位是古柏。理由有三:

一是在该历史时期,能骑马配警卫员的人一定是红军首长级人物,而在该历史时间段里,除了毛泽东、朱德率的红四军涉足赣南地区外,再无其他部队出现过。而从口述材料的人物形体特征分析,朱德基本排除在外。同时,仰天堂出现的“大人物”与红军二十一纵队排长、原寻乌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必达笔录里的毛泽东遥相呼应,相互吻合。

二是仰天堂具备有毛泽东前往的革命群众基础和人文环境。据考,解放前,与定南、寻乌一山之隔的龙川仰天堂方圆几公里只有大窝里卢屋、仰天堂黄屋以及从仰天堂移居到中心段(音)的黄屋共3座房子,而该3座房屋在1928年时均已有人参加革命组织,特别是位于深山老林的仰天堂,更是经常组织召集会议的地方。家住大窝里的卢振太时与家住青化的刘昌明一起在寻乌中和做工,两人均有跟随古柏参加寻乌的地下组织活动,并且在工余之时,他们也领古柏等寻乌的革命同志回到家乡青化、仰天堂等地秘密组织革命活动,以致古柏对仰天堂等地了如指掌,十分熟悉,故引领毛泽东来到仰天堂仍情理之中。

三是仰天堂处于龙川与定南交界的江广亭(两广亭)和寻乌交界的江广亭(息肩亭)之间,是旧时龙川、定南和寻乌三县边境陆路交通的主要驿站。旧时,南(广东龙川)北(江西定南、寻乌)交通以大窝里古驿道和青化古驿道为主,从大窝里往东北寻乌方向经仰天堂后有两条古驿道,一条从仰天堂右侧通往黄背、白面石、安远,一条穿过仰天堂通往河南坑、青化。在青化,往北出江广亭(息肩亭)通往白面石,往东北方向过鸳鸯坑可通往中和(神光)。经实地调研考察,我们发现地处定、寻、龙三县边界的仰天堂与定南、寻乌山水相连,山高林密,穿梭于山峦叠嶂之中的仰天堂驿道是三县陆路交通的重要驿站。今古驿道基本还有保留,但鲜有人走,驿道杂草丛生,已难以通行。仰天堂隐于群山之中,又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毛泽东抵仰天堂不足为奇。

此外,在复杂的革命斗争年代,对毛泽东身份的保密工作是非常严密的。据原寻乌县长陈必达等人的回忆,当时寻乌县委、农会组织的领导都不知道是毛泽东来了,只知道是一位红军的首长。而且,当时的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认知度不比解放后全国人民都认识,所以,龙川仰天堂的群众长时期不知道他们口中的“大人物”就是毛泽东并不足为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人物”就是毛泽东,他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途经龙川夜宿仰天堂的历史基本清晰:行走线路为桂竹帽——白面石——江广亭——仰天堂(住)——青化(河南坑)——中和——菖蒲。根据《定南县志》(1990年版)记载红四军1月29日从龙塘离开定南和《寻乌县志》(1996年版)记载红四军1月31日入桂竹帽、神光等地的时间推算,毛泽东抵仰天堂的时间应为:1929年的1月30日至2月1日间。

“毛泽东夜宿仰天堂”是一段被尘封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因人事已逝、史料稀少,对于毛泽东抵仰天堂的目的、夜宿仰天堂的具体时间、有否召集仰天堂附近农会开会、如何宣讲革命思想等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毋庸置疑,毛泽东抵仰天堂对当地乃至整个龙川开展革命斗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点燃了龙川土地革命的烈火,推动了龙川革命斗争的发展。1929年3月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在龙川大塘肚成立,县内多处地区建立革命武装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活动,并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仰天堂亦于1930年先后建立了农会组织、地下游击队、党小组,成为龙川与寻乌边境地下组织活动重要的秘密交通站,并为中央苏区腹地输送了大量食盐、火水(煤油)、药品等军需物资。

“历史是不断发现的”。希望我们的调研能抛砖引玉,引来更多方家对此课题的关注并不吝赐教;也希望我们的调研能引起社会各界对革命历史的重视,加强对革命史迹的发掘与保护,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来之不易的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龙川县委党史研究室)

猜你喜欢

昌明古柏龙川
柴达木映画
龙川掠影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龙川至连平段模块化机房建设
古柏
大家都为这个客家古邑添姿彩
承载历史文化,彰显古都风韵——北京古柏寻访
美国大峡谷的古柏
完形填空两则
同步阅读三则
完形填空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