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地区60年代初农村基层整党整队运动

2016-05-14陈军强

红广角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

陈军强

【摘 要】1961年7月,肇庆地区在农村开展一次整党整队运动,整个运动共分为三批进行,第一批在1961年秋收前结束;第二批在1962年春耕前结束;第三批在1962年夏收前结束。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同时进一步纯洁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经过整党整队,加强了支部的领导核心,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同时经过甄别复查,弄清了一部分党员的政治历史问题,清理了组织队伍。

【关键词】肇庆地区;农村基层;整党整队

1961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发出《关于对全省党的基层组织普遍进行一次组织整顿和组织建设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农村整风整社和厂矿、企业、学校整风的基础上,对党的基层组织普遍进行一次组织整顿和组织建设工作,以解决当前基层组织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7月19日,肇庆地委批转地委组织部《关于系统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的意见》,决定从7月底开始,在农村开展一次整党整队运动,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同时进一步纯洁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此后,整党整队运动便迅速地在全区的农村展开,至1962年5月底结束。经过这次整党,改进了一些软、懒、散的组织,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党员、干部,使支部充实了领导力量,健全了组织制度,增强了战斗力。

一、整党整队的背景

1958年以来,肇庆地区党组织发展得快,但是经常性的组织工作没有跟得上,以致党的基层组织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

第一,组织涣散、混乱,集体领导作用没有发挥。全区不少支部领导核心不够健全,不少支委会没有建立,有的支部甚至于没有领导核心,如封开渔涝公社19个支部,整风整社后,仍有7个支部没有支书;有的支委内部没有分工,或者分工而不负责,内部不讲团结,拉帮结派,导致党的各项政策、指示无法贯彻;有的支部不讲民主,在工作中以个人代替组织,重大事情不经集体讨论。此外,不少支部成员政治思想觉悟低,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有的对目前困难丧失信心,有的对现实生活不满,有的怕犯错误受处分,因此提出不当党员不当干部。

第二,个别支部组织不纯,违纪违法的事情经常发生。全区有10%左右的落后支部和落后党员,他们的思想觉悟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常犯错误,有个别支部组织队伍不纯,一些地、富、坏分子混入党内,违法乱纪活动经常发生。据统计,自1961年5月至8月间,本区就发生违纪乱纪的事件有30起,受害群众205人,其中被民兵无理开枪当场击毙的1人,被迫害致死12人,违法搜查民房126户。违法乱纪的干部38人,其中公社党委书记、委员3人,大队支书3人,整风工作团干部5人,民兵2人。①这些违纪现象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在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第三,党员的管理工作混乱。很多预备党员预备期过了很久没有办理转正,有的预备党员和留党察看的当了支部委员,有的没有组织关系,仅凭自我介绍,即被当成党员,不少人是没有按规定手续入党的,至今没有得到补办,个别支部连有多少党员也弄不清楚。一部分党员长期不交党费,也无人过问。据统计,1961年肇庆市入党或转正手续不完备的党员有30人,预备党员误作正式党员,并当上支委的有1人,党员被误为群众的2人,党员入党志愿书下落不明的14份,到期和过期未办转正手续的预备党员共有86人。①

此外,还有自1958年以来,在各种政治运动中,对于一些犯错误的干部处理得不够恰当,他们纷纷要求进行“平反”。基于上述种种情况,必须在全区系统地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进行一次整党,彻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好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二、整党整队的试点

这次农村的基层整党整队是以“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八、第十两章为中心内容,以“教育提高为主”的方针,采取“和风细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按“六十条”办事,以巩固人民公社,搞好农村工作。首先进行的是试点工作,从7月底开始,全区17个县市共有20个农村公社进行试点,其中生产大队465个,大队支部383个,党员共有4018人。经过试点,全区共有384名预备党员转了正,进行了政历审查人数有77人,其中得到审查结论的有74人。②公社基层组织状况都有了较大的转变,支部的领导核心得到加强,扭转了涣散现象。

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少数公社搞得不够彻底,如郁南、罗定严重地走过场,云浮仍有几个落后支部转变不多,德庆试点工作集中搞重点批判,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整党整队的方针政策。有的试点公社处理组织面大,如怀集县幸福公社共处理党员干部45名,占党员总数18%,其中开除党籍1人,劝告退党21人,脱党2人,除名2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7人。③这些做法,让党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从中削弱党的组织力量。1961年9月23日,肇庆地委组织部发出了《关于当前整顿基层组织和调整干部工作的情况和意见》,指出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求各试点公社必须执行以下几个“不”:即是不搞大会斗争,不搞重点批斗,不采取人人过关,不算老账,不乱处分,不发动群众对党员开展斗争,要扎扎实实地搞,一批一批的搞,一个一个的搞,切实解决问题。经过上级党委的及时纠正和调整,试点工作最终取得了胜利,为全面铺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三、整党整队的过程

全区农村的基层整党整队共分为三批进行,第一批在1961年秋收前结束;第二批在1962年春耕前结束;第三批在1962年夏收前结束。大体上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摸清情况,反复进行思想动员。各县都组织了一支整顿队伍,到达农村基层积极开展整顿工作。据统计,当时全区共有专职整顿干部1471人,较多的是开平、台山、肇庆、四会、怀集、广宁、郁南等7个县(市)。整顿干部深入各基层了解情况,反复进行思想动员,组织基层党员讨论整顿的目的和意义,交待了整党整队的方针政策和方法,使全体党员有了正确认识,并且自觉地积极参加整顿。对于落后的和顾虑较大的党员,支委和工作组分工进行耐心的个别教育和帮助。采取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采取大小会议,个别谈心,由上而下层层反复交代政策,说明整党目的和意义;二是对待落后党员,采取回忆、对比、算旧账等方式进行教育,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第二阶段: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提高认识。学习是以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阶级路线、党的基础知识和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红旗社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以及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40周年》等3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所发表的文章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党员、干部纠正缺点错误,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还抓好党员、干部的培训学习。据统计,至1961年10月底,全区共训练党员干部8285人,其中县人委副科(局)长以上干部33人,公社党委书记19人,一般干部8233人。①

第三阶段:进行党员登记、审查结论和甄别复查工作。首先向党员讲明,凡是愿意遵守党章党纪,决心做一个党员的,都可以来登记,如果不愿意登记的,也可以不来,党对不登记者决不歧视,并仍将教育与团结他们。做党员登记时,先由支委与工作队分工进行一次个别谈话,进一步进行教育并结合审查,对一时未考虑成熟不来登记的党员,反复与他谈话,耐心等待。其次,通过对党员的审查,弄清党员的实际情况,认真处理好组织混乱的问题,将误认的党员、弄错了的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以及预备党员担任党内职务的都分别作出处理,入党组织手续不全、入党志愿书丢失的均作了补办,到期的预备党员分别作出转正处理。再次,甄别复查工作是摸清这几年来所处理案件的情况,深入调查材料,并分别找本人谈话,实事求是地对每个案件加以甄别,做出结论,最后由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按照规定手续呈报审批。经过甄别复查,一部分过往被错误处分的干部得到了平反,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第四阶段:进行组织建设,建设健全各种制度。组织建设是重要的一环,主要是建立和健全集体领导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课学习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没有支书的要选出支书,没有组织的要成立组织,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着的书记个人专权,包办一切和党内外不分的“一揽子”的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支部的组织作用。据怀集、郁南两县的统计,整顿后能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先党风后党外的原则的支部,怀集县约占农村支部总数的79%左右,郁南县占农村支部的63%左右。同时健全了“两日制”,进行了经常性思想教育。经过整顿,全区绝大部分农村支部基本上能坚持执行“两日制”,普遍订出逢一过组织生活,逢五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时事。如高要县委规定县委常委每年给支部上课4次,公社党委书记、委员每年给支部上课12次,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据统计,全区17个县(市)6989个支部的调查,能坚持执行“两日制”的支部有3256个,占46.5%,一般能执行的支部有2723个,占39.5%,执行差的有1010个支部,占14%,比整顿前前进了一大步。②

四、整党整队的结果

经过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进行组织整顿和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进一步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中心工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一,加强了支部的领导核心,明确了领导方法。整顿前,全区组织涣散无力的,不起作用的落后支部有560个,占支部总数的7.47%。经过整顿,克服了“一揽子”会议的现象,改变了部分落后支部的面貌,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根据高鹤等6个县统计,整顿前,落后支部有489个,占完成整顿的支部总数2250个的22.8%,整顿后,已改变了438个,占89.6%,未改变的只有51个,占完成整顿支部总数的10.4%。③

第二,普遍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1958年以后入党的一些新党员,对党的认识很薄弱,部分党员不知道共产党是干什么的,认为党员干部是“神台猫屎,人憎鬼厌”,当党员干部很“吃亏”,只会招来“家世庭不和,亲邻疏远,减少收入,有谁可怜!”认为当党员干部是“入错行”。通过教育,提高了认识,改变了落后状态。1961年底根据四会、恩平等7个县调查,整顿前觉悟不高,不干工作,不起党员作用的就有4136人,占完成整党的党员总数43437人的9.52%,经过教育,已提高了觉悟,现工作积极的有3469人,占83.9%,仍未教育过来的有667人,占16.1%,占完成整党的党员总数1.53%,大分部落后的党员已经教育过来。①由于党员的觉悟提高,推动了当时的“三秋一冬”、派购、兴修水利等各项生产工作。人民赞扬说:“解放十多年来,没有一年的冬季备耕比今年做得好,这都是因为我们干部改变了

作风!”

第三,甄别复查,弄清了一部分党员的政治历史问题。在提高教育的基本上,清理了组织队伍。至1962年5月运动结束前,对存在各种问题长期未作审查结论的1758名党员作出了审查结论,查出了非党干部当党支部书记的14人,预备党员当支书支委的247人,入党或转正手续不完备的3382人,对这些问题均分别作了慎重和严肃处理。对1958年以来受处分的6389名党员进行了甄别复查,其中有2529名进行了平反,分别给予恢复党籍、职务、名誉和减轻、取消处分,对7818名预备党员进行了考察转正,其中有5455名预备党员到期办理了转正手续,有683名延长了预备期,有339名取消了预备资格,开除了混入党内的五类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进一步纯洁了党的组织。②

(作者单位:中共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
“新中国七十年来农村基层建制变动资料收集与数据库建设”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吉木萨尔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与建议
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