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2016-05-14强艺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家庭教育青少年

强艺璇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政治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大,其中就包括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2015年7—8月,通过对四川多地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当前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感普遍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自身素质、政治言行都在很大程度上从正反两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因此,需要综合家庭教育中影响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各方面因素,开展对青少年政治观的教育,尤其需要加强的是家长自身的政治素质,规范其政治言行,从而有效提高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感。

关键词:青少年;政治认同;家庭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6000703

当前在市场经济以及伴随着全球化发展而广泛传播的各种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下,研究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家庭教育角度来研究青少年的政治认同,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感,与学校、社会一起配合,帮助、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提高政治认同度。

一、青少年政治认同与家庭教育概述

(一)对青少年的界定

学界对青少年的具体年龄范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界定,对于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不同学者观点不同,不同学科依据的标准也不同。“在心理学界,学者普遍认为青少年时期就是青春期,其中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时期处于初中阶段被称为少年时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时期处于高中阶段被称为青年时期;介于这两个阶段的称为青少年。”由于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所以采用心理学的普遍定义,认为青少年时期是指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指11—18岁阶段的未成年人。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幼稚的状态,独立意识开始逐渐增强。同时,这一时期,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包括青少年家长的影响[1]。

(二)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的概念最先由威尔特·罗森堡姆提出。后来,我国将这一概念定义为:“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把自己看作某一政党的党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这种现象就是政治认同。”[2]因此,政治认同是指政治主体对政治系统产生的情感归属,继而确定自身的政治态度、政治身份,并根据自身利益需求进行政治参与。

(三)家庭教育

李天燕在《家庭教育学》中指出:“家庭教育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实施的互动教育和训练;间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环境、家庭气氛、父母言行对子女成长产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现代家庭教育应该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两个方面。”从家庭教育的作用层面来说,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政治理想、政治观及政治行为方式都起着关键作用。

二、当前青少年政治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2015年7—8月,笔者对四川成都、凉山州、阿坝州、眉山市、绵阳市、德阳市、乐山市等地区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和走访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有青少年孩子的家庭,每份问卷分为青少年和家长两个部分,青少年部分由青少年填写,家长部分由家长完成。调查中选取100个初中生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青少年的年龄大部分在12—15岁;调查选取100个高中生家庭进行调查,其中青少年的年龄大部分在14—17岁。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为169份,无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84.5%。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当前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政治认知基本正确,但政治理论匮乏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青少年对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问题的回答,有57.4%的学生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问题上,有60.5%的青少年选择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两道题都回答正确的比例是50.8%。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青少年在政治观方面的表现为政治理论匮乏,大部分青少年不喜欢那些枯燥无味的政治理论,缺乏政治理论素养。

(二)对国家政策认同度高,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偏低

调查显示,对“国家政策科学可靠”这一说法选择“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比率分别为36.8%和30.6%,这说明青少年对于我国的国家方针政策认同度较高。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是先进的党”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比率只有41.2%,没有达到半数,说明青少年们对我党的认同度偏低。同时,对政府的认同度更低,在“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廉洁高效”这一问题上,选择不赞同的是70.3%。由此可见,大多数青少年对党政机关的廉洁高效持怀疑或者不可信的态度。

(三)政治理想坚定性和动摇性并存,政治信仰缺乏

从调查结果中看出,青少年对于马克思主义持认同态度的有50.9%;对共产主义理想持支持态度的有49.7%;对“你的政治信仰是?”这一问题,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有18.9%,选择“没有信仰”的有69.5%。这一结果说明,青少年的政治理想现状既存在坚定性,也存在动摇性,政治信仰严重缺乏。

(四)政治情感热情性和冷漠性并存

调查中发现,只有28.9%的青少年会经常关注政治事件,对政治感兴趣,经常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谈及政治的有30.9%。由此看来,一方面既有很多青少年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青少年不感兴趣、不想读;一方面很多青少年关心政治,喜欢看新闻实事,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共同理想持冷漠态度。

(五)政治评价的理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认为政治制度“需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的有51.9%,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的腐败现象是个别的有59.9%。说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政治评价总体上是正确的,但也存在部分偏激的观点,部分青少年政治评价缺乏理性和科学性,政治评价的理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六)政治参与积极性高,但参与方式盲目

根据调查,会积极行使选举权的青少年有56.9%,超过半数,愿意向政府表达意见的青少年有50.8%,说明当前青少年对于政治活动的参与在总体上是积极的[3]。但是,对于“当你的政治权利受到损害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回答上,选择“找关系疏通”的有11.5%,选择“不采取行动”的有32.9%,选择“示威、游行”的有23.6%,选择“打击报复”的有3.2%,说明青少年的政治行为方式仍然存在盲目性。

综上,对调查现状的分析来看,在总体上是相对稳定和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角度来探讨与青少年政治认同现状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三、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政治观影响的现状

本次调查显示(如下图),对受访青少年“政治观形成中影响最大的人”进行调查,结果依次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占45.60%,教师占20.64%,朋友或同学占14.66%,名人、伟人占10.30%,其他为8.8%。可见,父母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政治观,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思想和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孩子。

(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1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首先,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根据对问卷调查发现:在较为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下的青年人,政治兴趣浓厚和政治参与积极性高;在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的青少年,容易走向两种极端,要么对政治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要么绝对服从。其次,家庭教育观念影响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形成和发展。问卷调查显示,在认为青少年学习成绩更重要和读书的目的在于未来赚大钱的这部分家长中,他们的青少年子女有69%对政治新闻不关心,表现出冷漠的态度[4]。

2家长自身素质

首先,家长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及政治地位。问卷调查显示,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或对政治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具有较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良好的政治观。其次,家长的政治信念和信仰。问卷中,对共产主义理想持认同态度的家长中,其青少年子女有61.3%也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家长自身坚定而正确的政治信念对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家长自身偏离主流价值观的政治价值观念,则往往会对青少年政治认同度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这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巨大危害。

3家长的政治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家长对政治事件及政治人物的评价。在青少年与家长的长期接触中,家长会无形地将他们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政治的态度、对政治的评价,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灌输给子女。在调查中发现,在政治评价中不偏激,较为理性和客观的家长,其青少年子女的政治认同度也较高,也大多具有较为理性和客观的政治态度。其次,家长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关注和认同。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家长对党和国家、政策关注度越高,认同度越高,其青少年子女对政治的兴趣和关注度也越高,政治认同度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家长对新闻时事的真诚和热情态度使孩子在接触新闻事件时也表现出比别人更多的热情和兴趣。再次,家长政治参与积极性状况以及政治参与方式的选择。根据问卷调查显示,那些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家长,其青少年子女有67.9%愿意“积极、认真行使我的投票权”,并有72.1%的青少年很乐意向政府表达意见或建议[5]。

四、加强家庭教育对提高青少年政治认同的途径

(一)转变家长教育观念,选取良好的教育方式

家长需要转变自我教育观念,重视子女政治价值观的教育。一般来说,我国家庭教育中关于政治观的教育主要是潜移默化的,并没有进行专门的教育。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美好将来,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不要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是否优秀的标准,要注重青少年心理方面的教育,这就包括政治观的教育。家长在进行子女教育工作中必须摒弃那种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鼓励子女积极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从而给子女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家庭生活空间。家长可加强青少年从小对政治符号的认知。同时,培养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负责,才能实现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增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提高家长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树立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

政治信念的坚定首先是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认识,这就需要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对当前西方社会思潮的侵入,要认清这些思潮的本质,培养自身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家长应引导青少年积极应对西方社会思潮和网上不当言论的负面影响,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规范家长的政治言行,形成积极示范效应

规范家长的言行,发挥家长积极的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家长对待政治的态度和政治言行,如他们对于政治活动的兴趣度,或者是他们对待法律、规则的态度,都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政治行为。因此,家长应理性、客观地对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进行评价,并在这一过程中对青少年政治价值观进行引导,从而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政治认同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影响。

(四)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并提升青少年政治参与能力

首先,家长需要适时地提高自身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为青少年子女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其次,青少年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家长需要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家长可以鼓励青少年参与家庭决策,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群体、组织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

(五)家庭应配合学校提高青少年政治认同

当前,学校仍然是青少年进行政治观教育和培养的主要阵地。因此,要努力让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使之与学校教育和谐统一,以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学校也要强化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可通过信函、电话、手机等多种方式,拓展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多个联系沟通的渠道,在此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两者联合共同提高青少年的政治认同。

参考文献:

[1]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威尔特·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4:6.

[3]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6.

[4]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01.

[5]杜仕菊,王雅楠.中美政治社会化中家庭教育之比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4).

Abstract:Adolescence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political view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during which period, their thoughts and behavior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outside world,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family education.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several areas in Sichuan in July and August, 2015, it is found that adolescents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is generally good,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and parental education mode, education idea, their own quality, political words and deeds largely affects adolescents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whether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Therefore, we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take advantage of all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dolescents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in family education, carry out political concept education to adolescents, strengthen the parents own political quality in particular, and standardize their political behavior in order to improve adolescents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adolescent;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family education; influence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家庭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