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的成因、危害与政策建议

2016-05-14张可心

智富时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政策建议

张可心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的局面。在07年金融危机前,这种高储蓄水平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积极的影响。而今就是阻碍经济前行的拦路虎。本文从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的成因出发,分析预防性储蓄水平过高所造成的危害,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预防性储蓄;中国经济;政策建议

相比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如今我国储蓄利率过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相关经济学理论,在存款利率过低的情况下,居民手中的货币应转而投向资本市场,形成投资性储蓄。但是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却居高不下。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我国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好像是压在我国居民身上的“四座大山”。面对这“四座大山”,提高储蓄水平就成了居民防范不确定性风险的唯一方法。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但是在市场经济改革面前,“四座大山”的费用还是逐年增加。

二、可分配收入过低。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较好的主要优势就在于低廉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过低的确带动了我国出口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过低也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居民的适意储蓄缺口。适意储蓄是指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的储蓄。适意储蓄缺口是指家庭现有储蓄与适意储蓄之间的差额。中国普通居民的工资水平过低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同时造成了我国居民适意储蓄缺口过高。

三、习惯偏好。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國的居民缺失存在着显著的习惯形成效应。“勤俭节约”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思想一直是我们社会所推崇的。在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在长期有限的收入面前,我国居民形成了“高储蓄、低消费”的习惯偏好,这种偏好致使无论存款利率是高是低,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居高不下。

四、贫富差距过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确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带动其余的人“后富起来”。2014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9,虽然低于2013年的0.473,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国际公认基尼系数应维持在0.2至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社会不安定。我国基尼系数自1994年以来一直高于0.4。

社会收入结构显著失衡,贫富差距过大。收入过低的群体消费也低,收入高的群体消费也高。收入过低的群体家庭主要开支是基本生活维持的费用,面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和社保体制不健全,低收入家庭在维持基本生活之外,消费弹性较小。而高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没有合理投资渠道和思想上的守旧,依然会选择将钱存在利率较低的银行中。

五、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我国如今已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中国已跨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仅使加工制造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也使每户家庭由于要供养的老人增多负担变重。出于对有限收入与较高支出的预期,提高家庭储蓄水平成为城镇居民的必然选择。

储蓄是资本的源泉。根据增长核算方程: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

我们不难看出,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居民将自己口袋中不需要的资金放入银行,企业通过银行获取贷款进行生产,社会经济才能得已发展。与此同时,居民储蓄是作为金融媒介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能维持下去的基本力量。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居民储蓄水平过高也不例外。马尔萨斯提出了“过度储蓄”理论。过度储蓄是指可分配收入用于增加资本的支出部分过多,因此影响到消费,促使消费降低。他强调储蓄应该控制在一定的界限内,同时兼顾生产和消费,使二者比例平衡,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消费、投资、进出口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目前的中国却面临着这样的窘境:我国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一直引以为傲的出口加工产业面临衰退的危险。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高投资、高储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状态。但是在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由高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高储蓄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也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投资渠道,而忽视了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消费可以通过自我循环机制拉动经济增长。当消费者购买产品并且消费时,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就会获得利润,这样一来,企业在获得利润之后,就可以进再生产,企业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而投资只能通过消费拉动经济,投资本身不能形成自我循环机制。

中国出现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过度依赖投资而忽视消费。通过投资将中国高额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地推动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是不具有效率的,是不可持续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增加会扭曲货币资源的流向,导致大量的资源流向那些本没有那么多需求的行业。最终造成了产能过剩。部分行业过度扩张,供给的畸形增长,同时过多的投资还挤占了消费。消弱了中国的消费能力。而中国的货币供给主要依赖银行系统贷款,大量的贷款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在消费萎缩的情况下又想维持GDP的快速增长,于是更进一步倚重投资拉动经济,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想要实现利率市场化要克服的困难有许多,首先,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健全的利率传导机制,那么利率水平的高低一定会影响储蓄。可是目前我国居民的适意储蓄缺口较大,家庭消费行为会自动抑制以增大储蓄,进而就会导致储蓄与利率无关。

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预防性储蓄过高的情况,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期,诸如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也应运而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宏观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这些相关问题也能顺利解决。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无“后顾之忧”。社保制度的健全可以改善我国居民的适意储蓄缺口,降低居民储蓄率,实现我国居民从预防性储蓄到投资性储蓄的转化。进而,也有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相比于中国目前的高劳动生产率,过低的工资水平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提高我国居民的工资水平也是减小我国适意储蓄缺口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郑宝祥.现阶段影响我国消费率和储蓄率变化因素研究[J].学术探讨,2011.(5).

[2]王博、文艺.储蓄投资相关性与中国地区资本市场融合——对中国费尔德斯坦-霍里奥克之谜的再考察[J}.《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3]陈传兴、高婷婷.储蓄投资差异对中国贸易不平衡的影响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2年第3期。

[4]王赢、魏艳涛.对储蓄率调节的再思考[J].现代商业,2010.(3).

[5]张安全、凌晨.习惯形成下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j].统计研究.2015.

[6]龙志和、王晓辉、孙艳.中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形成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2.

[7]朱波、杭斌.流动性约束、医疗支出与预防性储蓄——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2015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政策建议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三元悖论”的中国抉择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