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市徽州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05-14程美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程美娟

摘要 介绍了黄山市徽州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黄山市徽州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黄山;徽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311-02

近年来,徽州区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呈现出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 发展现状

徽州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主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力推进产业富民行动计划,积极拓展“一村一品”,扎实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努力打造产业集群。

1.1 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加快茶业、蔬菜、蜂业、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特色基地建设。一是茶产业稳步增长。全区现有茶园面积3 466.67 hm2,“三茶”(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3 360.67 hm2,“三茶”认证率达到97.6%。2008年徽州区被授予全国首届“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09年被确定为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2008—2014年连续7年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2014年,全区茶业综合产值达到9亿元以上,实现了茶叶经济逐年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蜂产业迅猛发展。2014年,全区养蜂规模达11.7万群,蜂产品8 900 t,同比增加2%。养蜂业产值1.92亿元,同比增加4%。三是蔬菜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持续多年菜篮子民生工程的实施,徽州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蔬菜基地规模逐步壮大,蔬菜生产效益连年提升。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2 600 hm2(复种指数),商品菜总产量达4.2万t,产值达9 300万元以上。四是畜牧业适度规模发展。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徽州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2014年,全区肉类总产10 145 t,同比增加3%;蛋类总产2 400 t,同比减少14%。

1.2 龙头企业发展加快

近年来,徽州区集中财力物力,对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优先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到2014年底,全区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年营销收入2亿元以上企业1家,1亿元以上企业8家,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

1.3 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徽州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集中打好绿色牌、生态牌、特色牌,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茶产业中“谢正安”牌、“千秋泉”、“老谢家茶”牌、“紫霞”牌和“洪通”牌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并相继成为安徽名牌产品。2012年5月,“谢正安”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畜牧业创立了“汪四坑”土鸡、“徽厨”臭鳜鱼2个畜禽水产品牌;蜂产业创立了“徽黄”“宏星之光”“西溪南”“黄山天鸽”“黄山蜜源”“文峰塔”“绿绕园”等7个品牌[1-2]。

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

截至2014年底,全区农民合作社达到138家,合作社成员数7 275个,带动农户2万余户;全区家庭农场共29家,家庭农场从业人数78人,经营耕地面积264 hm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全面覆盖徽州区茶叶、畜牧、蔬菜、蜂业等农业主导产业,以及农机、运销、科技开发等服务行业,正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组织农民、服务生产、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二是企业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延伸不深,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能力也普遍较弱。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不少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民的关系不紧密,属于初级产品“买卖交易”,合同契约制、订单农业、保护价等利益联结机制仅在茶叶、蜂业等少数产品收购中实行,多数农民难以分享产业化带来的增值。四是各项扶持政策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与其发展需求差距较大,在税收、用电、融资、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进而影响了农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3 对策

3.1 扶持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

茶产业——着力做大做强黄山毛峰产业,抓好“老谢家茶”原味茶饮料、“谢裕大”茶食品生产以及利用夏秋茶原料开发花香型绿茶。加快谢裕大唐模安徽名茶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建设,积极推介光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展览馆”对外展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全区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蜂产业——加大传统中蜂资源保护力度,鼓励中蜂养殖,在蜂产品(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的精深加工、出口贸易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下大功夫,增加蜂农收入。蔬菜业——向商品化处理与冷冻配送深加工发展,提高鲜菜的保鲜加工转化率,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畜禽业——发展冷却猪肉、低温肉制品、水禽产品加工[3-4]。

3.2 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益

一是以农业产业化“635”转型增效行动为主导,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在企业用地、用电、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进一步优化徽州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二是要妥善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利益主体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三是有序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媒体等形式,广泛发布龙头企业和名优特产品信息,形成上联市场、下联企业基地的信息服务网络。四是积极引导企业推行现代管理机制,鼓励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类现代农业管理研修班,提升管理水平,切实改变目前一些企业家庭式管理现状。

3.3 创新科技提升品质

一是重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推广。加大科技投入,搭建技术创新的平台,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联盟。重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科技示范户作用,加快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等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二是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渠道。以提升农产品线上市场开拓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引领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网上销售市场。鼓励企业(合作社)在大中城市建立产品展销中心和销售网点,组织实施农超对接、农企对接、连锁配送等多种销售模式。

3.4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培育和打造农产品品牌,出台奖励政策,加大扶优创牌力度,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品牌效益。继续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农产品交易会,通过主流媒体多形式、广视角、全方位进行宣传,着力提升品牌价值,努力提高徽州区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3.5 整合资源增加产业化投入

一是增加财政支持产业化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发展茶叶清洁化加工、无公害蔬菜钢架大棚、喷滴灌栽培等装备设施和蜂产品无菌化设施。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动植物疫病防控机制,增强防控能力。二是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出台优惠政策,探索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规模开发,逐步推进重点区域(茶园、粮田等)土地流转,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三是探索与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产业间形成互动效应,奋力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版”。

4 参考文献

[1] 潘建国.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J].广东合作经济,2007(1):29-36.

[2] 李振.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创新机制[J].甘肃农业,2014(22):27.

[3] 邱家辉,周显荣.发展社区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J].山西农经,2014(5):53-54.

[4] 唐冰璇.株洲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5(2):119-121.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