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2016-05-14镇硕莉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7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优化设计创新能力

镇硕莉

摘 要:新课改大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入创新教学意识,利用多种创新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思维,为学生健康成长注入强大动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优化设计 创新能力

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开展多重视教学优化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深化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改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成了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方向。”教师要从优化教学情境、明确教学目标、提升互动品质、创设实践活动等角度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矫正创新教育坐标,实现师生角色定位,历练学生创新能力。

一、优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占有信息的能力快速增强,如果教师不能创新设计教学情境,就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方法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明智选择。教师生动展示、案例剖析、热点追踪、焦点访谈、多媒体展示等方式,都能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契机,其声光电信息具有强大冲击力,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感受,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有利环境。

在学习“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一天早上,在马路旁。萧潇的妈妈指着扫大街的工人说:“你看,他们多辛苦,每天要起得这么早工作。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也没有什么出息,可能也会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请大家思考一下,萧潇妈妈的话对吗?为什么呢?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萧潇妈妈瞧不起清洁工。”有的学生说:“萧潇妈妈讲得有道理。”教室内展开了热烈讨论。教师提出要求:无论大家持什么观点,都要给出强有力的证据,要说出充足的理由。学生又是一番议论。在成果展示时,学生的答案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回答得有理有据。

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列举生活实例进行导入,能够引发学生热议。用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引入新知学习,自然会有更多的感触。教师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能顺利地将学生思维启动,这说明教师的设计具有创新性。教师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来展开教学,使教学效果更有针对性。

二、明确目标,矫正创新教育坐标

新课改之后,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三维一体性”,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要把握核心与重点,注重具体操作实施;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还要特别注意‘目标迁移问题,适当制定‘发展目标。”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要注意体现时代特征,要与学生思想实际高度契合。学生学习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目标设计时也要具有分层教学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覆盖面。这对全面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教师对教材和学生展开深入探究,针对教学实际,做出优化处理。在学习“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一课内容时,教师可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休闲功效,知道休闲对每一个人都是必需的。(2)科学设计休闲方式,对提升个人学习能力有特别作用。(3)反省自己的生活习惯,掌握科学健康的休闲方式,培养高雅情趣。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目标明确简明,课堂教学进展顺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并没有明确目标设计三维性,但教学目标依然非常清晰,学生很快掌握了目标经纬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要素之一,明确教学目标可以为课堂教学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处理,给学生传递更加清晰的思维启迪信息,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为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创造条件。

三、提升互动,实现师生角色定位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合作学习形式设计,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创新设计的重要切入点。合作学习形式众多,小组讨论只是常用方式之一,但很多教师缺少开拓精神,致使合作学习形式单一,这势必要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演绎、案例展示、小组竞赛、课堂辩论、学生质疑、热点追踪、走访调查等方式,都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而选择,给学生以全新感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神圣的宪法》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时,教师可列举生活案例:有一位八旬老人,将自己四个子女告上法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人老伴早已去世,如今自己身体有病,单独生活非常困难,四个子女都不愿将老人接到家中,也不给老人看病。所以,老人一气之下,将四个子女都告上法庭。针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你对老人的行为是什么态度呢?你想对老人的四个子女说点什么呢?问题一经抛出,学生顿时议论开了。有的学生说:“不孝顺老人是违法的,法院应判处这四个子女拘留或有期徒刑。”教师介入其中:“老人的四个子女的确有违法行为,但还不足以判刑,我们不能随便剥夺公民的基本权利。”学生继续说:“对于不孝顺的子女,法律就不该讲什么情面,必须严惩。”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进行了法律条款的解读。

在课堂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自然占据主导地位,为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在互动设计中定位师生角色,提升课堂互动效果。教师可引入生活案例,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环境。学生学习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教师应及时介入,不仅能纠正学生错误学习的认知,还可以渲染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四、创新实践,历练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避免教师单纯说教,需要引入大量教学实践内容。首先,与学生家庭相联系。让家庭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阵地,家长给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其次,与社会实现多元接轨。思想品德学习大多离不开社会现实,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发社会资源,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学生对班级管理有一定关注度,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入班级管理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

在学习《民族情 民族魂》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民族情况知多少。让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收集手段,收集民族名称、民族服装、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标志等信息,参与班级展示。学生都能积极响应,有阅读教材的,有查阅相关教辅书籍的,还有自发展开讨论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有精彩的表现:有的学生找到了民族服装、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有的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展示民族歌舞;有的学生讲述了有关民族、宗教、饮食、节日等习俗,让大家大开眼界。

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建立起学习认知,这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重要帮助。无论什么学科,学习认知都要通过实践手段来加以验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自然转化,教师要创新教学实践活动,拓宽教学视野。教师设计的“民族情况信息收集”实践操作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亮点。教师创新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为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做好了坚实铺垫。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可以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实现了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从引导学生质疑、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想象以及开展实践性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阐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美亚.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4).

[2]谢丽卿.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

[3]刘文章.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1).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优化设计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simulation的医用升降椅参数化设计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