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人口文化素质变动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2016-05-14徐媛

智富时代 2016年8期
关键词:就业人口文盲文化素质

徐媛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提出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体现在人口文化素质上的城乡差异巨大,而这种差异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人口文化素质;产业结构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口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安徽省是人口大省,却不是人口强省,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缩小同经济发达省区贫富差距,事关发展大局。

一、安徽省人口文化素质变动情况

一个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首先可以从文盲人口数量上窥出端倪。从安徽省来看,1990年、2000年、2010年的人口总数分别为5618.1万、5899.99万、5950.01万,变动幅度不大。而1990年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数为1381.8万,2000年为590.6万,2010年为484.4万,二十年间累计降幅达到64.9%,特别是从1990年到2000年的降幅较大,而在2000年后文盲人口数相对趋于稳定,降幅较小。

从文盲人口的城乡分布来看,从1990年到2000年再到2010年,这二十年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文盲人口数量总体上都呈减少趋势,城市和农村的状况稍有不同,城市的文盲人口数在2010年比2000年有所增长,与此同时的15岁以上人口总数的增长幅度更大,所以表现在文盲率上的变动趋势仍然是下降的,2010年相比1990年,文盲率下降了11.8%。农村的文盲人口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比例上下降得都更为显著,2010年的文盲率比1990年下降了25.1%。

从2010年人口文化构成的城乡对比来看,城市和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最高的都是初中,并且比例也基本持平,这应当和多年来我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很大关系。城市人口在小学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构成分布差别不大,较为均衡,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33.4%。和城市相比,农村各个阶段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量差别则较大,文盲、小学和初中程度的人口比例均高于城市,而在高中以上教育程度方面,农村则明显落后于城市,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差距更是巨大,城市2407万人口中有345万人受到过大专及以上的高等教育,意味着每百人中有14.3人受过高等教育,而农村3103万人口中只有56万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每百人中只有不到2人受过高等教育,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接近8倍。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劳动者素质上,大量高素质劳动者集中在城市,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二、安徽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文化素质现状

依据由安徽省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从2010年安徽省三大产业中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来看,各个行业之间的人口受教育水平有着很大差距。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最低,只有6.8年,而各个行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为教育行业的14.2年,这样看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和最高的教育业差距达两倍多。从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口总数来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就业人员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4.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的就业人员占总数的21.6%,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就业人员占总数的24.3%,安徽省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远超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以农业人口为主,大量的劳动力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而且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主要是小学和初中。

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虽然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在2010年比2000年有大幅度下降,但是仍然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最多,另一方面,第一产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却是最低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也最少,这就直接导致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也是最低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从业人员最少的第二产业,其劳动生产力却是第一产业的5至6倍。

由此可见,就业人口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经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安徽省有着建立工业强省的目标,要想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强省并且包含现代化的农业和现代化的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不仅仅是需要加大物质资源的投入,同样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与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反过来又会促进人才的流动。大量的农村就业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必然影响其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安徽省现有的就业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就业人员的结构。

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上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而这种就业人口的低素质是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我国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不是仅仅需要单纯的体力劳动者,更需要大量的知识技能丰富的劳动者,就业主体的文化素质偏低会限制农村从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在安徽省劳动力人口中,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文盲人口比重高达90%,在第二、三产业中合计仅占10%,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劳动力中则有一半都集中在第一产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本科和研究生水平的劳动力人口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仅1%左右,与文盲人口的就业情况相反,本科以上水平的就业人口80%以上分布在第三产业。城乡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人力资源分布的两极化,这种两极化反过来又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小结

高素质的人口对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起积极作用,因此,通过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用科学知识武装人的头脑,加大教育投入,对劳动力人口加强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进而增强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人口文盲文化素质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假文盲》的启示
“新文盲时代”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黑龙江省县域就业人口受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明证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21.1万,美国2015年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稳健
云南省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