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视域下的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

2016-05-14邓慧爱宋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古汉语育人

邓慧爱 宋超

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更好地培养当下社会急需的人才,部分基础课程需要改革调整。古代汉语教学应坚持问题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对接地方产业调整需求,构建“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供给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部分高校进行整合和升级,面对经济结构不断地调整,要求培养人才的模式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地变革求新。地方二本高校传统育人方式一直沉浸在单纯地学习西方先进理论和知识以及模仿技术技能上,育人思维脱离社会发展需求,传统教学已不能全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形势下,古代汉语课程应抓住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机遇,通过课程改革促使人才育人模式的华丽转型,丰富古代汉语的实践应用体系。

一、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从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来讲,“工具书”认识论根深蒂固。古代汉语作为汉语言文学(简称中文)学生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解释文言的工具书。有的学者把古代汉语和“小学”等同起来。“小学”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语文学,是把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和解释字义的训诂学三者结合辑成一起,便于古代文言书籍解读的方法。古汉语中,文字读音诘屈聱牙,词义艰深晦涩,语法脱离现代当下语境,作为“工具书”的理论很难与应用技术挂钩。

(二)在教学方式上,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一般古代汉语教材内容由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构成,用通论解释文选,注重词义的解读,这样传统的“语言理论+语言材料”的教学课程论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养成学生的“唯老师”、“唯笔记”论。传统的育人途径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主,注重知识传输和灌输,教师成为课堂理论学习“单向度的传声筒”的角色,学生成为被动的聆听者,课堂缺乏活力,导致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趋弱、创造性思维固化。

(三)从育人模式上,用人单位和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差异性的认识。用人单位强调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专业知识运用转化的能力,而高校更注重于学理和案例的讲授。教师角色定位单一,基本都是研究教育型培养模式,传经布道,著书立传,不了解和参与行业和企业所需人才标准,导致学生技能单一。同时,高校具有“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少,重科研,轻教学,不注重对创新创业与古汉语专业的引导,缺乏古代汉语专业和企业、地方的有机结合,忽视人才培养的个性,同质化育人现象严重。

二、教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一)解放思想,转变“工具书”观念。在现代语境中,古代汉语已被书面的语言白话表达所替代,其作为工具的倾向越发明显。作为古代语言的“解码器”,高校应把古代汉语作为通识课程,挖掘古代汉语理论蕴含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文化,蕴含着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让古代汉语融入当代社会,厚植于道德沃土,充分发挥古代汉语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的文化功能,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加强学生对古文字和古汉语音韵的美育认识和爱国情怀教育,感受文字的线条之美,表达的简约之美,朗诵的音韵之美,文化的底蕴之美。学习古代汉语不能停留在作为一门工具书的传统认识上,要以文化为导向,注重传承和培养文明与引领市场思维,让其成为解读古老文明的最有效“工具”。

(二)科学谋划,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一是统筹分类,明确教学重点。古汉语课程教学要以服务地方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两个方向为重点,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就业定位,厘清学生发展与古汉语的关系,让学生找好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服务地方教育发展上,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教育)学生不仅要侧重理论的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更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讲的能力。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要侧重文选的解读和运用,也引导跨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要偏重音韵学习和文选的解读。二是设置自我学习与应用课程模块。丰富“杜郎口导学模式”,注重师生“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独自学习与学习小组协作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学习。上课前,老师设置问题,提供资料和参考文献,形成自我学习和探究;课堂中,学生完成授课模块知识讲解,从中提高学生的说、读、写能力,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增强语言文字功底;下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授课模块所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专业知识和授课实践技巧,完成问题消解。三是探索“古代汉语+互联网”校园创新应用课堂。推进古代汉语信息化课程建设,合理利用翻转课堂、智慧图书馆等信息化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对古代汉语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疑点、难点,延伸学习空间,进一步丰富辅修学位培养体系。

(三)知行合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一是增强校内应用环节,实行课堂和校内岗位“双实训”。实行课堂实训,模拟课堂教学过程,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熟悉授课节奏和技巧,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实行校内岗位实训,模拟实习岗位,发现专业短板,增强补齐意识。二是加强调研、实习环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强实践调研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周边地区的方言调查、建立语言资料有声数据库。开展好古汉语系列活动,加强第二专业兴趣的引导。引导学生参加语言相关社团活动,模拟古汉语讲解课堂和相关对外汉语服务志愿的。鼓励学生参与书法体验活动、增加学生对语言的带入感,增深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三是注重建立实训、实践考试考核。打破“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将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践两个环节纳入考试考核体系中,要求课堂实训和课外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25%以上。

(四)双向交流,转变教师“单向度”角色。一是充分发挥好学生实践的主体,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课堂中,主导学生解决理论难点。教师要隐身于课堂之中,注重启发引导,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利用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的地方属性,探讨方言的差异性和具有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古汉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实践的主体,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对同一首诗,学生利用自己当地方言的朗诵,会发现语音、语调的不同,从而刺激学生加强音韵理论的学习。二是做好古汉语与实践应用的枢纽者和引导者。扭转重视纵向课题轻视横向课题,打通古汉语教学与应用的关系和联动,注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的联动性理论实践研究。三是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组织跨学科间的教师讨论会,搭建交流平台,寻求兴趣共同点,助推产学研结合。

本文为湘南学院2016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转型发展视域下新闻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永芳.应用型本科“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

[2]马陆亭.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3]孙欣.应用型本科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2,(33).

(邓慧爱 湖南郴州湘南学院;宋 超 湖南郴州湘南学院 423043)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古汉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