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新smart forfour 4门4座车

2016-05-14杨建军

汽车与运动 2016年8期
关键词:行李厢三缸油门

杨建军

让我们来看看smart的工程师是怎么做的吧,他们完全抛开了上一代smart forfour的设计(说实话,上一代的smart forfour真的挺难看的)。为了能够让smart产品更具延续性和家族性,他们参照了最新一代smart fortwo的设计风格,所以说只是匆匆一瞥,就可以看到两车上很多相似的细节,尤其是车头的部分,如果从正前方看去,很难分辨出到底是fortwo还是forfour。来到车侧之后,就可以轻易地看出two or four的门道了。fortwo是两门版,forfour是四门版,准确地说是五门版,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可以打开的行李厢门。

又矫情了,但smart也挺矫情的,故意在车名字的最后加入了4门4座的字眼,强调自己有四个车门,同时强调自己可以容纳四个成年人。3495mm的车身长度装上四个门,想想都困难,还得让前、后排乘客上下车时别那么费劲。尤其是后排乘客,如果不是那个85度(几乎与车侧是垂直的角度)的开门角度,估计后排乘客肯定会抱怨后门的入口小,实际看上去是挺紧凑的。坐进车内,首先你肯定会被它大胆前卫的配色吸引,我们驾驶的这款是白蓝配色,这两个颜色都是我的最爱。另外,车内多处使用了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设计,比如它的出风口,还有方向盘按键,这种圆润的造型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它俏皮可爱的一面,这也是这款车招很多女生喜欢的原因。

舒适性一直不是smart的强项,fortwo不是,forfour也不行。当我坐在驾驶位上时感觉与fortwo区别不大,但是当我作为乘客坐到其他位置上时,感觉可就不同了。副驾驶的脚部部位有一个20度左右的角度,不知道是否因为前部有其他零件的原因,这个角度就像是改装拉力车上为了让领航员固定身体用的脚踏板,固定作用是不错,但时间长了可不舒服。为了照顾后面的行李厢空间,所以后排座椅的角度比较直,另外你也不能对腿部空间要求过高,3495mm车身长度和2494mm的轴距已经默默地说明了什么。所以,日常使用情况下,smart forfour的空间适合哪类人群?自己推断一下就有答案了。

全新smart forfour与上一代车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采用了与smart fortwo一样的后置后驱的布局,也就是说在它的车身后面还有个“小”发动机,这种布局方式可以说完全参照了全新的smart fortwo。想到这里,我也替工程师吐吐苦水吧,不到3.5m的车身,要四门,还要四座,还得考虑发动机的位置,还得担心悬架和转向系统,不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大的痛苦才把这些问题统统搞定。好了,还是说它的后置发动机。掀开行李厢下面的隔热垫(这个垫子还可以隔音),再扭开几个螺丝,就可以看到精致无比的0.9L排量的三缸发动机了,这款三缸发动机有66kW的最大输出功率以及135Nm的最大输出扭矩,它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另外,还有一款自然吸气发动机(功率和扭矩自然也就低些)配备在smart forfour车型上。为了能够给后部腾出足够的空间容下这款发动机,工程师把其他“零七八碎”的部件都放在了前舱,比如:电池、刹车泵等(可能这些就是造成副驾驶员脚部斜面的原因)。

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一款双离合变速器,这种动力组合同样搭载到smart fortwo车型上。如果你对平顺性不是那么吹毛求疵,那么你也不会太在意这款双离合变速器在加挡时那种些许的顿挫。但是发动机对于油门踏板的反应的确有些让人感觉迟缓,这种迟缓表现在涡轮增压器建立正压的时间和油门踏板的不够灵敏,开始会感觉油门踩得不够深,当油门深入之后,动力又会突然出现,尺度的拿捏需要适应。当动力出来之后,这款smart forfour的灵巧劲儿才会得以体现,这才是smart该有的表现嘛。除此之外,短轴距加上大角度的转向能力让smart forfour也可以拥有相当不错的最小转弯半径成绩(4.3m),在狭小的空间完成一个掉头动作也不算是什么难事,我相信这个优势会让很多新手眼冒桃花,除了smart fortwo的车主。

好了,咱们来总结一下吧。对于这么一款微型车来说,我认为它特有的驾驶乐趣就是可以轻松自如地穿梭于都市的拥挤道路中,同时不用担心狭窄道路时错车的紧张,也不用担心停车入库时的尴尬,随意而行,自由自在。买这种车其实不需要对比,因为我觉得它没有什么直接的竞争对手,它就是惟一,惟一的那款smart forfour,所以希望你不要犹豫。

猜你喜欢

行李厢三缸油门
2021款大众途昂X车行李厢盖电动打开、关闭功能异常
一提三缸就“爆炸”, 为啥车企还不怕?
驾哥
拷问:三缸发动机车型到底能不能买?
三缸发动机或将成为趋势
迈入主流的三缸机
汽车改装车上装油门的几种控制方法
行李厢灯漏电故障排除
某车型行李厢盖侧向刚度优化
基于ADAMS/view行李厢盖弹簧力分析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