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制度建设在基层单位治理“庸政”“懒症”问题中的作用

2016-05-14李文进

办公室业务 2016年8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作用

李文进

【摘要】本文首先列举了“庸政”“懒症”的具体表现及危害,分析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继而着重从制度建设角度分析了治理“庸政”“懒症”问题的举措。

【关键词】制度建设;“庸政”“懒症”;作用

庸政,是指能力平庸、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庸碌无为、业绩平平;懒政,是指出工不出力,办事拖拉、效能低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倡导“敢于担当”,李克强总理突出强调“抓落实”,都是在向“庸政”“懒症”行为开刀。本文根据上述精神,探讨对机关人员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的执行与创新的考核,从而治理“庸政”“懒症”现象。

一、“庸政”“懒症”的表现及危害

“庸政”“懒政”在基层单位的具体表现,一是“不作为”,工作人员既不按照法定职责进行调查研究、推进工作、实施管理、提供服务,而且对来访者提出的办事申请和合理诉求也冷漠待之,不予理睬。二是“慢作为”,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没有采取行动或做出答复,行动迟缓、拖而不决。三是“弱作为”,工作人员对很多问题不做细致调研和深入分析,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做得很不到位。四是“假作为”,形式上作为而实质上不作为,比如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等。“庸政”“懒政”直接损害群众利益,降低机关效能,破坏单位形象和公信力。

二、“庸政”“懒症”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组织层面讲,“庸政”“懒症”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竞争机制缺乏,特别是未能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致使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不足。二是问责机制短路,对于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行为,尚未实行有效的问责制度。三是考评流于形式,考核集中在年终个人述职上,各类主观测评和考核无法真正调动被考评者的积极性。

从个人层面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则是个人能力有限,业务素质达不到善政的要求,却又不愿学习提高。二则有履职的能力却消极为之,打太极、守摊子,不敢挑担子,自愿懒政无作为。

三、制度建设在治理“庸政”“懒症”过程中的作用

“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庸政”“懒症”作为机关之病由来已久,治理“庸政”“懒症”的探索也从未止步,特别是对于正在面临全面改革的事业单位,服务性作为其应具备的最简明的特征,这一特征更要求其工作人员应该具有高效的管理能力和高度的服务意识。提高上述能力和意识,杜绝“庸政”“懒症”现象,教育培训是手段,职责分明是基础,制度建设是关键。

制度建设为何是关键?提到制度建设的激励约束作用,首先引入绩效考核的概念。绩效考核是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和引导。因此,对于机关工作人员来讲,进行绩效考核、防治“庸政”“懒症”的实质就是考核对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的执行与创新,是制度建设的具体表现。

首先讲工作流程的执行。工作流程是指工作事项的活动流向顺序。对于机关人员来讲,绝大多数办事内容都已形成既定流程,严格依照流程行事,基本完成本职工作,有效避免“庸政”现象。其次讲工作标准的执行。工作标准是指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完成一定工作所需的时间,也称为时间标准。严格遵守时间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成工作任务,即有效避免“懒症”现象。

在执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关注对制度、流程、标准的创新。随着机关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会遇到大量需要新建、完善、更正、废除的制度、流程与标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炼经验,再将经验运用到新的工作中去,不仅是对“庸政”“懒症”的抵制,更是向“勤政”“善政”的方向迈进。

四、通过考核推进制度建设,治理“庸政”“懒症”

制度建设是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治理“庸政”“懒症”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制度的制定,还取决于制度的执行。推进制度建设的手段多种多样,下文将通过研究对制度建设全过程的考核督促,初步探讨从这一角度治理“庸政”“懒症”的思路与措施。

(一)考什么。考核制度制定可从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这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全面性,考核制度流程是否覆盖工作涉及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因制度欠缺所发生的自由裁量,从方式方法角度避免“庸政”,从职责权限与办理期限角度避免“懒症”。二是针对性,考核原有制度及新建制度是否从实际出发、从“庸政”“懒症”的易发人员与环节出发,建立约束机制。三是可操作性,考核制度是否实现了可持续性利用,是否与周围配套制度相适应,违反规定是否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为治理“庸政”“懒症”进一步夯实基础。

考核制度执行可从知晓程度、落实过程、持续改进这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知晓程度,考核制度是否具有群众基础,是否具有将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的意识。因为通过制度建设治理“庸政”“懒症”,离不开治理对象对制度规范的熟知和认可。二是落实过程,考核执行每一项制度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是否能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执行,敢于碰硬,敢于较真,杜绝将制度停留在纸上的形式主义,是用制度建设治理“庸政”“懒症”的难点和核心。三是持续改进,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有效手段,考核是否能够将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细化、分解,寻找解决方式,继而实现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一过程不仅关注“庸政”“懒症”的治理,还可体现出“勤政”“善政”的能力。

(二)怎么考。梳理考核内容。考核对制度、流程、标准的执行与创新,前提是要梳理现有制度,对与当前工作要求相一致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容予以保留,坚持落实;对由于内外环境变化需要填补的空白要及时完善。梳理过程可以形成內部制度流程汇编,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外公开,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引入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职责和程序。

明确指标体系。本文认为,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并非越多越好。因为相对于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的设计过程相对简单;而定性指标则是通过对日常的观察,确定层等,针对层等进行评价。尤其是行政管理工作,更需要很多定性的考量。所以在无法科学制定所有定性指标的前提下,考核制度建设,可以使用部分定量指标,如部门现有制度数量、本年度新建制度数量、制度培训次数等,但使用定量指标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合理设计考核周期。对于稳定、不宜操作的考核指标,周期可以适当拉长,具体操作与单位实际情况有关,不能搞一刀切。另外,在一个长周期内,可以根据近期工作计划,适当增加某专题事件的制度考核,折算为百分比计入周期结果中,使得考核与激励之间实现动态调整。

(三)谁来考。传统的“360度考评办法”,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利弊进行优化组合,权衡各方权重。本文认为,对于基层机关人员,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考核十分重要。因为行政机关单位内的人事关系较为复杂,且由于工作性质原因,与外界社会的交流也相对欠缺。有针对性的聘请外部专家,对于机关单位来讲,考核更易做到公正客观,还有可能站出圈外发现现有制度的缺陷和漏洞。

(四)不白考。通过制度建设治理“庸政”“懒症”本是好事,若是因为人为因素变味,反而变成危害,因此监督和执行显得更为重要。要切实运用考核结果,根据有关制度,对工作中出现“庸政”“懒症”现象的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调整绩效分配等;对于优秀人员要及时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

【参考文献】

[1]周芳,李娜,崔晓波.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及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医院,2011(4):52-53.

[2]袁曙宏.我国行政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2):91-103.

[3]周锦尉.向“庸政懒症”行为开刀[N].文汇报,2014-6-1(5).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作用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