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05-14田飒张兴展王和银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活血化瘀疗效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田飒 张兴展 王和银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活血化瘀的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4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 2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分组治疗后,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的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4%,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6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经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试验组治疗后、分值差及发生心绞痛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活血化瘀的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指标,提升患者的救治率,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活血化瘀;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37-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1]。目前,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中医,活血化瘀法可显著改善多种梗死类疾病[2]。为此,本研究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分析应用活血化瘀的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4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且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212±476)岁;梗死部位:下壁+正后壁:24例,广泛前壁:22例,前壁:12例,下壁+右室:10例,下壁:10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39例的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心前区疼痛剧烈,背痛彻心,甚至左臂出现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四肢发凉、冷汗淋漓等。

排除标准:严重肝脏、肾脏功能不全;凝血及免疫功能障碍;合并其他心脏类病证;恶性肿瘤。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治疗模式。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或是硝酸甘油片;肠溶阿司匹林片 100 mg qd,氯吡格雷 75 mg qd;低分子肝素针04 mL,Q12 h;如有其它并发症者则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案。高血压:降压治疗;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或是胰岛素治疗。

试验组: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自拟中药方活血化瘀汤。丹参:20 g,桃仁15 g,红花15 g;川芎10 g,当归尾10 g,赤芍10 g,地龙10 g,甘草5 g。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水煎服,1剂/日,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5~7 d,长者2~4周。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原有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及脉微欲绝等中医证候大致或完全恢复,好转程度≥90%,且心电图示超过50%T波倒置变浅,ST段下落01~03 mV;有效:患者原有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及脉微欲绝等中医证候好转程度≥50%,且心电图示超过30%T波倒置变浅,ST段下落005~010 mV;无效:患者原有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及脉微欲绝等中医证候依然存在,没有好转迹象,且心电图示ST 段与 T 波检查无变化。

中医证候评估:主要分为0分、1分、2分和3分,分别代表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和重度症状。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如胸闷气短、心悸、胸痛及舌苔、脉象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项测定指标结果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表现为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4]。本病起病急骤,如诊疗不及时,患者可能发生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规模略大的医院均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其疗效显著,但是无法在基层医院开展起来。因此,多数医院均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西医以硝酸异山梨酯片或是硝酸甘油片为常用药物,虽可缓解,但不能予以根本治疗[5]。

从中医角度看,本病属“真心痛”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作为血脉之主的心脏,其受到邪气侵害时,血液运行障碍,闭塞不通,不通则痛,静脉失养,进而致使真心痛的发生,危害患者的生命[6]。因此,中医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在本研究中,2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分组治疗后,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的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4%(38/39),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69%(30/3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经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试验组治疗后、分值差及发生心绞痛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活血化瘀汤从本病的病机出发,从根本上治疗并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作为君药的丹参行活血化瘀之功效,红花、桃仁及赤芍共奏祛瘀活血之功[7],作为血中之气药的川芎,配以通络活血的地龙可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再加上丹参止痛功效,甘草的调和诸药药性及益气作用[8],改善患者的心肌梗塞症状。西医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丹参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可显著扩张血管,调控血管阻力,使其变小,同时增加血液对心脏的供应,进而完成强化心功能的宗旨;此外,川芎与丹参还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的黏度,一方面改善了微循环,同时还避免了血栓的形成及血脂的升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用活血化瘀的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指标,提升患者的救治率,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璐璐,李银花,刘梅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115-117

[2]石奇闻化痰活血中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37-39

[3]梁燕敏,王占君,苏晓燕通心络胶囊对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再狭窄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3):175-176

[4]Foley RN,Parfrey PS,Sarnak MJ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14,9(12):16-23

[5]林景松,陈志华,陈国威,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83-84

[6]路甲鹏,郭青青,赵玉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6):91-5

[7]Zhang Y,Li W,Yan T,et 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5,29(3):387-390

[8]张晓云,林钰久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24-1227

(收稿日期:2016-05-12)

猜你喜欢

活血化瘀疗效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基于撤药分析法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作用贡献研究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