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需注重培养法治意识

2016-05-14谢芳

唯实 2016年8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意识

谢芳

在发达国家,创业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已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当多的高校仅停留于开设几门选修课程,开展一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没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政策、创业技能、风险防范、法治意识等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业者法治意识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

创业教育中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创业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指在整个创业教育中,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创业法律思想,塑造大学生理性的创业法治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在校期间创业,还是毕业后在社会创业,创业者都必须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依法办事。因此,在创业教育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

创业教育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创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立法来规范和调整市场主体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并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来助推企业组织机构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交易公平,保障交易安全并形成市场经济的法治性要求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自由平等、诚实信用的法律原则。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无疑会碰到一系列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作为创业者,懂法就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侵害;也只有懂法、守法,并依据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够保证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创业教育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创业本身具有较高风险,风险可能来源于市场,也可能来源于行业的竞争等,而法律风险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风险,有时法律风险甚至会大于市场本身带来的风险。因此,进行创业相关法律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在创业中远离违法陷阱,增强维权意识,提高预防和解决纠纷的能力,从而降低法律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创业教育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规范创业行为,提升竞争力。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进行相关法律知识传授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用法能力。也就是说,要用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和法律救济手段,充分合理地行使相关权利,保护自己创建的企业和创业者本身的利益。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难免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合作与竞争、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与企业、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都涉及企业或者个人的权利义务问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运用法律相关条文有效地化解矛盾,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规范企业创业行为;才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力,保障自己创建的企业走上规范化管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当前创业教育中法治意识培养的不足

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主要表现为在大学生三、四年级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有的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内安排专门的章节讲授创业方面的知识,也有政府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在校内对毕业生进行短期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业基础知识、创业经营模式、创业融资、创业环境、企业管理等基本知识,内容基本不涉及创业过程中相关的法律知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实用法律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我国创业教育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和培训体系,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一般只能从隶属于“两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学习一些法律相关知识,而这些“普法教育”的法律知识远没有达到创业所需的广度与深度。第二,大学生本身对法律在创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人脉、关系是第一位的,创业过程中出现问题要靠关系去解决,而不是通过法律;而且法律是为创业保驾护航的,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法律上的投入远不如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更“值得”。第三,高校创业教育的专门师资队伍缺乏,承担创业课程的教师多数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他们本身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及相关法律知识,往往是参加短期培训后就承担课程教学工作,这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对创业者法治意识的培养。

创业教育中培养法治意识的途径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使得创业教育能够成为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的创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创业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以创业课程为基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法律理念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拓宽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从单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包括法治意识培养在内的综合能力培养,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创业人才。从加强法治意识培养的角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不仅注重法理学、法律逻辑学和法律方法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创业法律知识类课程的学习,如商事组织法、商事主体行为及其规制法和解决商事争议的法律等,还要注重培养创业法律能力类的课程知识的讲授,如企业法律实务、商法实务、法律谈判等。通过系统的法律课程和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牢固确立凡是没有经过法律许可或者法律不予认可的创业行为则是非法行为的意识。这些行为不仅不受法律的保护,而且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治意识。

以创业项目为纽带,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实践。创业项目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媒介,高校为帮助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般自己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或者与社会力量共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的硬件条件和咨询服务,以此帮助大学生实践自己的创业计划,实现创业梦想。而创业的法律实践可以通过以创业项目为纽带,由高校教师、聘请部分从事司法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律师组成法律咨询团队,与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进行对接,通过模拟工商登记、合同谈判和签订、纠纷化解、知识产权保护等情景内容,以实践和情景教学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在创业中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以创业教育队伍建设为抓手,营造法治教育的环境。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建立一支良好的、具有法律专门知识和法律素养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中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相关法律知识,也可以聘请律师、法学专家为大学生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法律咨询和法律培训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的服务。高校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本身的法治管理水平和法治建设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影响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高校坚持依法治校对于学生法治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学校要按照学校章程和各项制度,依法办学,依法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依法切实保障每个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解决学校与学生、学校教职工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纠纷,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中成长。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间还不长,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有一个探索、实践和成熟的过程。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大学生进入社会真正创业以前,对他们进行创业法治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必将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业就业教育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的研究与实践”(2015SJD505)成果〕

(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部)副处(部)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意识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