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战略定力

2016-05-14张婧

唯实 2016年8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定力领导

张婧

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增强战略定力。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1]以后,他又多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认真研究战略定力,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好“两学一做”教育已经明确讲不是一次“活动”,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增强战略定力的理论自觉

战略定力就是指把握大势中为实现战略意图和目标,所具备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和坚定沉着的行动能力,是基于全局性、根本性、长久性的稳定优势与实力。简言之,战略定力是谋求国家长远利益和实现发展目标,所具有的坚定不移决心与信心。当代中国,我们党的战略定力并非凭空产生,而有其内在深层的逻辑结构。

实现中国梦——战略定力的目标牵引。面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革,中国将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在这种复杂环境中,领导干部要能有效抵御风险和经受各种考验,包括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坚定信念,在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面前不动摇等,都需要心中有坚定的目标作为牵引,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这种目标具有多层次性,从领导干部的职责与担当来说,其社会目标就应是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进一步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2]纵观中国近代史,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和封建统治的压迫下,社会动荡不已,人民饥寒交迫,民族危在旦夕。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通过不屈不挠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践表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统一体,这项事业必须继续努力推进,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因此对领导干部而言,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强大的战略定力自觉应对各种挑战。

以人民为中心——战略定力的价值取向。在谋求国家长远利益和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领导干部保持战略定力不仅需要科学目标牵引,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即科学把握利益问题。习近平多次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3]这种科学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标示,领导干部的战略定力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战略思想后,我们党反复阐述了这个问题。可见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是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保持战略定力所应“定”之方向。唯物史观揭示,利益特别是物质经济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也是我们党科学价值取向与工作的最高标准。习近平强调:“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向前走。”[4]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各项工作中紧密联系群众,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进而在面对挑战时有坚定的信念,在遇到挫折时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有坚定的选择,用科学的价值取向恪守强大的战略定力。

提升运筹能力——战略定力的坚守和发展。领导干部要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坚守和增强战略定力,除了自觉恪守人民群众利益,还必须努力提升运筹能力。干部的运筹能力是运用理性思维对国家建设进行思考、筹划、决策和执行的本领,展现其政治睿智、思维境界、胆略气度和科学底蕴。一般来说,领导干部要恪守战略定力,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切实从社会发展规律中把握未来方向。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新形势对我国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国家利益拓展需要,必须正确地把各项建设融入崭新态势中去筹划,合理规划国家建设战略布局,有效应对复杂局面。同时还要看到,战略的制定,就是要对未来发展过程进行预判,本身就体现了一种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运筹活动,也是运筹能力的根本要求。对领导干部而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断提升运筹能力,整体把握大局利益,才能在不断推进改革发展中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守战略定力。

二、增强战略定力的四重维度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需要从多维视阈恪守与增强。这主要包括坚定战略自信,加强战略思维,营造战略态势,以及具备战略耐心等四重维度。

坚定战略自信。信念涵养定力,信念越坚定,定力就越强。战略自信是战略定力的内在源泉,高度的战略自信可以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战略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才找到的正确发展道路。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要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路,才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才拥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显著成果,汇集了我们党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理论自信凸显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可。有学者指出,当前“在‘西化、‘僵化、‘儒化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各种噪音、杂音纷起,对改革开放的误导、对改革进程的曲解、对改革前景的质疑,影响、冲击着改革开放的大局”[5]。因此,领导干部坚定理论自信,才能有效反击各种噪音、杂音,强化理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与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旨归,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能最大范围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前进路上的挑战。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领导干部就能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在实施战略布局中从容镇定,毫不动摇。

加强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毛泽东军事思想一直强调: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思维注重全局,善于从整体与长远上审视、判断和处理问题,它要求在总趋势和根本方向上把握事物,促进发展。实践中,领导干部应客观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各种情况,把工作应对预案做得合理、科学。特别是对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与曲折性,应有准确把握和充分估计。在有利与不利权衡斟酌中,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达到胸中有数,处变不惊,守住底线,争取最好结果。习近平多次指出,广大干部“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6]强调一定要注重在养成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同时,战略思维还要求我们立足全局、突出重点。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把握有机联系,注重在照顾全局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达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营造战略态势。战略态势既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上主观运筹的结果,又是随之进行战略决策的依据。战略态势的有利与不利,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能够改变的。领导干部在自己工作实践中,根据中央战略布局,主动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是增强战略定力的重要保证。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增强战略定力亟须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我们要着眼于世界战略格局运筹大国关系,积极抓住机遇,科学处理好同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的关系,使我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同时,我们还要积极经略周边的战略态势,搞好睦邻友好合作,使我国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周边战略态势。诸如此类,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科学谋划,妥善处置,把握先机,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各种困难与风险面前,持久地恪守战略定力,努力使工作获得最好的结果。

具备战略耐心。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平崛起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诸如半岛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等。有些问题的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操之过急,不但不能得到妥善解决,还将会影响到我国的整体战略布局。领导干部要全局在胸,高瞻远瞩,自觉看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利益交织、相互依存的状况越发明显,彼此牵制和倚重效应也同步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大国对周边地区局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果相互之间关系严重恶化,所带来的后果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可能是灾难性的,也是难以承受的。因此,解决这些争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立足长远,有足够的战略耐心,不断积累优势,争取战略主动,才能最终实现争端的妥善解决。

三、增强战略定力的实践路径

保持战略定力,需要领导干部对实施的及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国家重大战略,自觉坚定走下去,决不动摇和犹豫。当代中国,增强战略定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坚守发展自信。实践中增强领导干部的战略定力,侧重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审时度势——把握两个大局支撑战略定力。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客观局势,是坚定不移贯彻国家战略的前提。冷静把握世界大势,理性分析中国国情,科学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才能支撑领导干部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不受外力左右而动摇战略定力。一方面,要准确审视国际发展大局。当代世界,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习近平强调“三个没有变”,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没有变,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各级领导干部要对国际大环境、大格局、大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在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的同时,牢牢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增强战略定力,积极拓展改革发展思路。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国内发展大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判断,习近平强调“四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总态势和基本面没有变。由此可以看出,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一点。鉴此,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以整体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工作中切实把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全面分析、通盘考虑,这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法,也是在不断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保持战略定力的有效途径。

察古知今——借鉴历史智慧涵养战略定力。如果说认真把握两个大局,是领导干部增强战略定力所绘坐标横轴线的话,那么借鉴历史智慧则是领导干部增强战略定力所绘坐标的纵轴线,进一步在察古知今中涵养战略定力。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备深邃的历史知识、历史眼光和历史智慧,善于把事物放在历史长河中比照,努力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科学判断未来的发展走向,在推进国家建设过程中保持战略定力。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名言,同我国唐代人魏征所说的“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名句,都是要求人们善于借鉴历史烛照和把握现实。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7]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它们来之不易且弥足珍贵,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借鉴与遵循。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从历史经验中获取智慧,结合现阶段奋斗目标进行认真总结提升,脚踏实地并创造性地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倘若所有领导干部都能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把握时代脉搏,那么在纷繁复杂环境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必然确定无疑。

矛盾转化——运用辩证思维恪守战略定力。运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就是要全面客观地把握事物发展中的内外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转化矛盾,在复杂矛盾面前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进问题解决,推动事物发展。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他同时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8]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既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观察和处理问题,积极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在解决复杂矛盾、疑难问题中找到短板,发现机遇,促进发展。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具备“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也才能在直面挑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自觉确立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切实增强战略定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30.

[2]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13.

[5]王树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N].中国教育报,2012-11-30.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9-02.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27.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25.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政治理论教研室)

责任编辑:张功杭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定力领导
新时代高质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认识维度
言论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市领导会见
定力在心安如山
冬·发心
中国战略思维谋的是百年大计(纵横)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徐光启科技翻译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