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打造中韩(盐城)第四代产业园区

2016-05-14朱益民

唯实 2016年8期
关键词:盐城产业园园区

朱益民

目前,国内外对第四代产业园区的内涵和特征尚无统一标准。我们认为,第四代产业园区是以低碳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以依靠国际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有效整合国际资源为核心,以依靠信息、知识、技术、标准、人才和管理等无形资源的创新创业集成为动力,以“智能+创意+服务”的现代产业集群为主体,以实现产业业态、空间形态、自然生态的三态共融,产城高度一体化为发展目标的区域性现代新城。其基本特征为实现低碳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创新创业集成为动力,强调智慧产业带动,实现产城高度一体化,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网络平台,实现国际化管理与市场化运作。

一、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

第四代产业园区的客观条件

中韩(盐城)产业园作为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两国共建园区之一,在率先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推动江苏开发区转型升级方面,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的有利条件

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中韩(盐城)产业园以汽车产业为支柱,目前,已形成集研发、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业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成为江苏省内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东部沿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国内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基地。现有东风悦达起亚、悦达专用车、奥新新能源汽车等整车企业3家,其中,东风悦达起亚2014年销量达64.6万台,居国内同行业第8位,2017年产能将突破100万辆;奥新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已于2015年1月下线,2017年将形成15万辆纯电动车产能。另有韩国现代、法国佛吉亚等汽车零部件及高端装备企业150多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投资建设的盐城国际汽车试验场一期已投入使用;悦达汽车广场开工建设;每年9月份举办盐城汽车博览会,成为中国汽车业四大知名会展平台。同时,中韩(盐城)产业园大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成国内首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主题展览馆、科技研发中心和孵化中心,现有奥新新能源、台湾实联电池、普天新能源等33个产业链项目,22款新能源汽车进入国家工信部公告目录。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的汽车制造设备和技术,形成了集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的汽车全自动高科技生产线,使汽车产业成为支持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带动机械、电子、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提升区域经济总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效果。

空间规划布局比较合理。中韩(盐城)产业园的空间布局为“一园三区”,一园即中韩(盐城)产业园;三区即以国家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核心区,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城南新区、大丰港经济区为重点的主体区,以盐城市域内十个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的联动区。这样的空间布局为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提供了保障。一方面中韩(盐城)产业园能够集聚和利用全市最优质的资源,确保其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的目标顺利实现。另一方面,“一园三区”的空间布局明确了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和阶段性任务。即核心区将率先成为第四代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探索总结发展经验,辐射带动主体区、联动区建设第四代产业园区,最终实现“一园三区”的转型升级。

服务平台和载体比较完善。目前,盐城市拥有国家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综合保税区、盐城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要对外开放载体,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城市、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海水淡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市拥有7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20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3家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2家金融服务机构等。所有这些服务平台和载体都将成为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第四代产业园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盐韩经贸合作深化拓展。目前,韩国已成为盐城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外资来源地。2015年,盐城对韩进出口23.37亿美元,其中,出口4.01亿美元,增长60.7%;新批韩资企业50个,同比增长108.33%。截至2015年年底,盐城累计批准设立了689家韩资企业,投资总额51.16亿美元。投资项目也从最早的汽车产业拓展到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健康美容、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物流服务、农产品加工等诸多领域。2015年,盐城第一家外资独资美容服务机构——高丽亚娜(盐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总投资3000万美元;全市首家一级外资分行——韩国新韩银行盐城分行也已正式开业。

亲商安商环境逐步完善。一是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盐城属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和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交汇区域,拥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二是交通便捷有利于集散大规模的人流和物流。盐城是全省唯一拥有海港和空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的城市,空港已开通21条国际国内航线,其中,每周有6个航班直飞韩国首尔;海港开通了釜山、仁川、高雄、海参崴等国际(地区)航线,大丰港区正在筹备开通至韩国的旅游班轮,中韩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海空走廊”十分便捷。三是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居的乐土。由于盐城与韩国地缘优势突出、经贸基础扎实、人文合作密切,韩国元素已成为盐城最鲜明的地域特色,极大地方便了韩国友人在盐城的工作生活需求,目前,有近2万名韩国人在盐城工作与生活。位于中韩(盐城)产业园的韩资工业园在建设布局时仿真打造韩国文化氛围,盐城外国语学校对外招生,“韩商金钥匙之家”等投入使用,新嘉源人才公寓、韩国社区可入住1.5万名专业人才和企业员工,国际医院、未来科技城等功能配套项目加快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出入境服务优化等工作扎实推进,不但增强了对韩资企业的吸引力,而且形成了初步的国际化环境,被认定为江苏省韩国产业转移集聚和服务示范区、全省专业特色园区第一名。

2.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存在的不利因素

中韩(盐城)产业园在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方面虽然具备上述有利条件,但对照第四代产业园区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来看,仍存在如下不利因素:

产业层次不高。中韩(盐城)产业园中,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比重较大,企业关联度较低,产业链短,依靠低成本优势竞争和代工特征比较明显,存在着低水平产业同构和产品趋同现象。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大多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依靠外部投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与管理实现生产力的规模扩张。因此,园区企业还只是数量上的简单汇合,空间上的地理聚集,未能真正形成具有明显产业特色的差别化竞争和集群发展格局。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盐城市的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一直呈上升态势,但总体来看,仍然偏低。2014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之比为1.72%(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普遍达到或接近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9%,企业创新能力较低。全市每万名劳动力中的研发人员数为65.46人,低于全省的目标值100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7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5个百分点。

培育和集聚中高端人才能力不强。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需要大量懂管理、懂技术、懂资本运作的中高端人才。但盐城属于三线城市,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生活便利化程度相对不足,难以集聚大量中高端人才。以领军型创新人才为例,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研机构中,博士毕业、硕士毕业、本科毕业人员分别是798人、2032人、8310人,分别占全省同类研发人才总数的8.2%、4.2%、3.0%,比例明显偏低。加之盐城仅有5所高等院校,培育和留住中高端人才的能力相对不足。据统计,盐城籍的研究生、本科生学成后回盐城工作的比例不到40%,并且每年还有2000多名在盐工作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离开盐城。

国际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一是对国际化管理水平在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中韩(盐城)产业园总体规划》在发展目标方面设计了经济发展、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五类共30项指标,但缺少了涉及国际化管理的指标。二是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条例,在合规性方面与国际通行规则吻合度不高,有些管理制度仍旧停留在区域性治理层面上,园区政府管理权力边界比较模糊。三是精通国际化管理的人才短缺。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全国各地掀起了与韩国合作共建产业园的热潮,在韩国溢出资本、技术总量既定的前提下,中韩(盐城)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将会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引进韩国资本、项目、技术、人才的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各地竞相与韩国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在产业定位上易与中韩(盐城)产业园出现交叉重复,影响中韩(盐城)产业园实施差别化竞争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同样作为两国共建园区的中韩(烟台)产业园,在基本布局、营商环境、产业定位等方面与中韩(盐城)产业园相似度很高。加上烟台自身的韩资企业体量远高于盐城,先行先试政策优惠于盐城,竞争力较强。截至2015年年底,累计有3625个韩资项目投资烟台,实际投资额55.1亿美元,占韩国对华投资的1/12左右。

二、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

第四代产业园区的实现路径

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其实质是要建设以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产城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基础、全方位的平台服务为支撑、完善的生活配套为保障、环境友好为引力、品牌特色为灵魂的绿色智慧新型复合园区。

1.高点定位,提升标杆

高起点规划。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第四代产业园区,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科学编制中韩(盐城)产业园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突出“三个结合”: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结合第四代产业园的基本特征,结合盐城开发区的现实基础和转型发展要求。

高目标定位。在发展目标上突出“五个区”的目标定位:一是率先增长的核心区。抢抓中韩自贸区实施新机遇,率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二是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加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企业,缩短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创造转型的周期。三是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光电光伏、互联网+、大数据、健康美容、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通过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形成高效率的产业集群。四是集约发展的示范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最优化,实行严格的招商选资制度,将园区建设成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集约发展示范区。五是功能完善的新城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并进,加快产城深度融合,进一步聚集资源,完善功能,将开发区打造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高层次协调。一是凝心聚力全力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综合性工程,仅靠园区自身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在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的同时,积极争取省级层面强力推动,并协调国家层面给予支持。二是强化顶层设计。针对目前园区普遍存在的管理归口较多,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各部门出台的管理文件“碎片化”问题突出等现状,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制定适度超前、涵盖全面、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纲领性文件;对现行有关开发区机构设置、功能定位、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文件进行优化整合,彻底改变“政出多门”现象,努力实现产业布局、国土开发、城乡建设等“多规合一”,确保在一个目标下协同,在一张蓝图下推进。

2.创新园区体制机制

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方向。积极探索园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理顺管理与开发、条线与属地、区内与区外等各方面的关系,整合双方有效资源,探索实施“大部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优质便企服务平台。在园区内部全面推行“干部能上能下、报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增强园区的内生活力。

完善市场化开发机制。推进管理主体与开发主体分离,组建或引进综合发展运营商,并以专业化的运营商为纽带,探索园区连锁化经营模式。引导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开发区内各类公益性、准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在资产运营、公共服务代理、公共工程代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推进改革试验。建立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机制,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主题,在大胆探索开发区建设发展新路子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改革试点机会,主动承接试点任务,发扬首创精神,为全省深化改革探路。一是向国家争取在对韩经贸发展方面享受与山东同等的先行先试政策。二是研究中韩(盐城)产业园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支持的先行先试政策。三是加快复制四大自贸区以及省内先行先试的经验。

3.推动园区企业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加快推动园区已落户企业转型。一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进生产工艺,大力实施“机器换人”。鼓励纺织、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改,扩大机器人的使用率,提高产品的精细化程度,促进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二是改进产品质量,鼓励企业进行“产品换代”。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在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三是改进管理制度,引导企业“管理换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决策,改变目前部分企业家族化管理,效率不高的现状。

以“强链”为导向,加快推动现有产业集群升级。一方面继续做强做优汽车产业集群,引导汽车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同时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市场。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医药化工、农药化工、盐化工等产业大力开发专用化、精细化的终端产品,向技术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以“建链、补链”为导向,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立足中韩(盐城)产业园的品牌优势,大力吸引韩国优势产业企业入驻,强化与LG、三星、大宇、斗山等韩国前十强企业合作,破解目前产业园一业独大的困局。在此基础上,放眼全球,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入驻,突出地区总部与功能性机构的引进。

4.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

做强科技创新载体平台支撑。引导社会资本并购整合旧厂房及闲置用地,加快建成一批中小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新建研发机构,鼓励大型骨干企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研发机构,争取新认定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推进“政产学研金介”深度合作,引导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对接,整合有关资源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大胆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成成果转化的新路径,转化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打造集政府、企业、银行、投资、担保等各种科技创新、金融创新资源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完善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匹配的渠道和机制。建立政府和银行等共担风险的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联合信托、担保和银行共同发起联合信托计划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等;引进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为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手段,全面提升园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造的制度环境。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入园开展知识产权申请、咨询、战略实施、维权等服务。建立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各类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等,促进园区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开展预警分析,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能力和技术溢出效益。

5.培育和提高国际化管理与服务能力

实现管理和服务国际化。一是对现有的《中韩(盐城)产业园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围绕国际化管理设立若干明确的目标,使得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第四代产业园区的内涵更为全面。二是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园区已订立和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负面清单等进行合规性审查和修订,使园区政府的管理权力边界清晰、约束严格,使园区的投资环境由随机性向标准化转变。三是加快各类生产生活便利性设施建设和完善,积极引入国外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实现标准国际化。学习中德生态园“标准立园、标准兴园”的先进理念,一方面,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对园区建筑进行可持续认证,提升园区竞争力。另一方面,集聚优势力量培育引领性产业,注意研究总结,形成新标准;注重标准类企业的引进,发挥其示范作用。

实现园区形象国际化。通过承办国际产业合作交流活动、举办重要的国际峰会论坛等活动提升园区国际形象。短期来看,应重点积极承办中韩经贸联委会、中韩经贸论坛、中韩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等活动,提升园区在韩国的影响力。另外,通过加大园区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积极招引外籍客商和人才,提高外籍人员占园区总常住人口比重等方式,提升园区的国际形象。

6.突出园区人才支撑

制定科学的人才使用规划及政策。一是将人才发展规划纳入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规划体系,根据中韩(盐城)产业园的产业导向和发展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重点,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规划,确立依托产业优势吸引人才、依靠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思路。二是从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扶持人才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做大做强等多个角度,制定出台人才创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扶持等政策,形成人才与科技、引进与培育、创业成功与做强做大互相衔接,相互支撑的政策体系。三是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评价机制,健全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供求信息系统。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取向、适于不同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体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探索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新方式。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项目合作,积极推进跨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国内外智力引进工作,形成全方位、广领域、多形式的人才智力柔性引进工作格局。

优化人才使用环境。为人才搭建综合、实效、多元、个性的创业和交流平台。尝试“订单式”服务机制。按照服务市场化导向,根据人才项目的个性需求,借助政府行政和市场双重力量,提供高端人才招聘、阶段性融资、行业专业培训等个性化服务。推行“一站式”服务机制,解决入园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领导联系人才、部门服务人才、人才服务专员等制度,快速有效解决人才创业创新在工商注册、专项投保、职称评定、医疗保障和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课题成员单位:江苏省商务厅、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市商务局、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者系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盐城产业园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透鲜的盐城话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见证,抑或赞美:在盐城思想的盐分间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