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觉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表率

2016-05-14石泰峰

唯实 2016年8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总书记党员

去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总书记提出的“四有”,不仅仅是对县委书记的精准要求,也是对全党同志的深深嘱托,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导航标、干事创业的指南针、修身做人的座右铭。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表率。

一、自觉做心中有党的表率,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切实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始终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

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必须增强党员意识。不言自明,这是对每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衡量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忠诚度的重要标杆。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问题,是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来约束自己。我们每个党员在入党时都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过,80个字的入党誓词,是对党的终身承诺,是须臾不可忘记的庄严宣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个共产党员,虽然职务不同、岗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政治身份,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且这是第一政治身份。我们必须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而要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宗旨、政治主张、奋斗理想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做出党员的样子,挑起党员的担子,擦亮党员的牌子,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理想信念才有政治灵魂,才能够抵御任何风浪。信念不坚定,方向肯定出差错,立场肯定会动摇。增强党员意识,就是要牢记我们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干的是党的事业,必须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我们既然选定了主义,站定了队伍,就要为此不懈奋斗。

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必须坚定党性立场。心中有党,说到底是党性问题,而党性问题说到底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加强党性修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说到底,就是怎么处理好党和人民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始终做到心系于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党员领导干部在事业发展中,遇到任何困难任何矛盾都要坚守党性、服从大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和党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政治上、工作上都从个人利益出发,从小团伙利益出发,从部门利益出发,党性立场就会发生动摇。常熟市蒋巷村支部书记常德盛同志曾说过:入党不是“入股”。这句话很有深意。入股是要得到回报的,而入党是要奉献的,这有本质的区别。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基础就在于党性,在于你可以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心中有党就是要始终站稳立场、把准方向,自觉站在党性和人民性的立场上,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把个人名利地位看得淡一点、看得透一点,一步一个脚印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必须强化组织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什么岗位,都是为党工作。我们要记住自己是党的领导干部,是党派我们来这里的,必须有强烈的组织观念。党章规定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个服从”既是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相信组织,这是党内很多老同志最可贵的品质,他们把相信组织、服从组织视为生命一样重要。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强化组织观念和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我们虽然在政府机关工作,但首先是党的人,是党组织的一员,必须强化这种组织意识,不能久而久之忘记了。遵守组织制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党的组织保证了党的力量。作为组织的一员,必须服从组织决定,接受组织安排,坚决防止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心中有党,归结起来就是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心中有党,关键看这“四个意识”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那么,怎样才能强化“四个意识”、做到心中有党?关键是两条,一是学,切实加强理论武装;二是做,贯彻党的大政方针。

切实加强理论武装,首要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章党规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历史结合起来,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深刻理解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内容,深刻把握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宗旨观念、涵养道德品格等基本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上下功夫,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领会好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掌握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悟好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好用以指导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进一步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掌握好与职责紧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把握好新形势下党员的职责和使命。

贯彻党的大政方针,根本的是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章第一章就规定,党员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落脚点是增强看齐意识。向谁看齐?基准就是党中央,就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把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对我省来说,重中之重是要贯彻好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明确要求,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聚焦讲话中的新思想、新要求、新定位,把践行新发展理念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紧密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与推进“五个迈上新台阶”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中央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一步一步把总书记为我们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二、自觉做心中有民的表率,带头践行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心中有民是心中有党的必然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首次把这一表述写进党的正式文件。心中有民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时时刻刻在心里想着老百姓,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心中有民是一个重要而严肃的政治立场问题,必须始终牢记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心中有民也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解决好的政绩观问题,必须始终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心中有民,必须解决好“政绩观”问题,解决好发展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真正定下心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树立正确政绩观,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七大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写进党章总纲。牢记这一条,才能主动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才能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牢记这一条,在政绩观上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不会出现损害民生的政绩、虚报浮夸的政绩。当然,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必须从发展阶段、实际情况出发,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能哗众取宠,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失信于民。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在心中牢记“为了谁”,又要真正懂得“依靠谁”,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多地深入基层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切实凝聚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正确政绩观,要聚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这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的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时时处处心怀全体人民,在关注总量和平均数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大多数,更多地关心低收入人口,在发展中注重补齐短板,让人民群众都能真正感受到发展的“温度”。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当前,群众对民生改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丰富。好事、实事怎么样能够办得更好更实?在作决策时怎么把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处理好?关键还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一是加大投入。近年来,我省直接用于民生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省级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80%左右。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速虽放缓,但民生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答应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要坚持精准投入、把好方向,围绕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切实把有限财力用到民生刀刃上。二是补好短板。共享发展,首先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当前,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横向差距感受甚于对民生改善的纵向要求。比如,公共服务方面,城乡、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仍不平衡。必须更加关注民生短板,格外关注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事情,确保困有所济、残有所帮、老有所养。三是激发活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活力动力,在于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发挥。创造力从哪里来?关键是制度创新,营造更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让更多的老百姓依靠勤劳和智慧富起来,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学会换位思考,把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领域、最迫切期望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下大力气抓实抓好,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薄弱点和关键处。比如,居民增收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老百姓最直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虽然近年来我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与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相比,不少老百姓对收入满意度还不够高,增收愿望越来越强烈,党委、政府责任也愈加重大。我们不仅要关注GDP增速,更要让城乡居民收入跑赢GDP,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比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生活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这是人民群众普遍的迫切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总书记要求:“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一定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比如,脱贫攻坚问题。从江苏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就在于农村低收入人口。要深入实施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聚焦重点片区、重点群体,坚持因人因村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努力让低收入人口早日脱贫致富。

三、自觉做心中有责的表率,在改革发展中

展现敢于担当的宝贵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特别强调了“担当”,应该说这是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要求。党章在《党的干部》一章中明确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履行党员的各项义务,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总书记在上任伊始与中外记者会面时就强调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并且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心中有责、敢于担当。心中有责,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生动诠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担当,这已成为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政治本色。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共产党人心怀革命理想,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共产党员同样表现出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当年,小岗村党员干部冒着风险带头搞起“大包干”,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了中国改革的一声春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些杰出的共产党人都拥有一种共同的优秀品格,那就是敢于担当。心中有责,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共产党人干革命、做工作,不是为了当官图享受,而是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往大处说,就是要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往小处说,做人一世,为官一任,就是要干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就不配当党员、当干部,老百姓也不会答应。心中有责,是共产党人的时代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在,我们党开启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当勤政敬业、以上率下,把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担当尽责的最大着力处,切实做到“想担当、敢担当、会担当”,真正担负起促进全面小康建设、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心中有责敢担当,就是面对发展重任要勇于挑担。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敢于负重奋进,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在推动发展上领好路、开好路、走新路。总书记强调,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新状态展现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千方百计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心中有责敢担当,就是面对改革大局要锐意进取。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经过35年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深水区,重大的、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是现在所面临的突出矛盾,这更需要我们强化改革责任担当,勇敢地担负起改革的历史重任,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切实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工作的主线,也是必须打赢的攻坚战。这一仗我们必须打,而且必须打好,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更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每项任务都很吃重,一些“两难”或“多难”的问题也不少。我们要勇于面对、主动应对、锐意进取,坚决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心中有责敢担当,就是面对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实践证明,我们党的事业就是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向前推进的,许多优秀领导干部也是在解决复杂矛盾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当前,我省发展正处于过坎爬坡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有根本缓解,一些新问题和挑战又出现了。比如,作为投资主力军的民间投资出现了回落,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导致“需求外溢”,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困难较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绕不开,也躲不过。与其苦熬,不如苦干。党员领导干部要秉承“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坦然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一点一点攻坚破冰,一步一步闯关夺隘,在困难面前夺取新胜利、赢得新发展。

打铁还须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有了硬本领才能真担当。我们既要想担当、敢担当,而且还要会担当。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下大气力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切实以铁一般本领实现铁一般担当。要增强科学决策的本领,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使顶层设计更加符合中央精神,更加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期盼。要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聚焦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大力弘扬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以想干的自觉、敢干的担当、会干的能力不断开创新的发展局面。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善于集中群众智慧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掌握好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始终做到做事有谱、谋事有基、成事有道。

四、自觉做心中有戒的表率,

牢牢守住党规党纪的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围绕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要把纪律规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始终做到心中有戒,是共产党员尊崇党章、锤炼党性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有哪些权利,该履行哪些义务,须遵守哪些规定,党章都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对党员干部来说,党性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要把这块基石筑牢夯实,“心中有戒”这根弦必须绷得紧而又紧。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常存戒惧之意,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才不会去违反党章党规的条款。始终做到心中有戒,是我们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重要保证。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守这六项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每一名党员干部只有从自身做起,在心中念好自律自省的紧箍咒,才能真正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自制力,始终在纪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始终做到心中有戒,是党员干部廉洁用权、依法用权的内在约束。党员干部廉洁用权、依法用权,心中就必须有戒惧、有底线、有红线,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和法的关系,不专权,不贪权,不滥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里,我着重谈四个方面。

带头加强肃纪正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从严治党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营造这个小气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带动形成风清气正、有利于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要严守纪律规矩。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从苦难到辉煌,一个重要法宝就是铁的纪律。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党员干部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意识,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清正廉洁是为政之本。党员干部为官用权,心中必须有杆秤,面对金钱,一定要牢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别来当官”的告诫;面对亲友,一定要把握分寸,不能因为亲情友情而违背原则;面对美色,一定要洁身自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和如履薄冰的谨慎。要严抓作风建设。这几年,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解决“四风”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成果是在威慑和高压下取得的,一些党员干部是迫于压力“不敢为”,并非发自内心“不愿为”。如果我们放松了要求,不带头放好样子,把规定当手电筒、只照别人,当口头禅、光说不练,下面就会依样画葫芦,甚至口子还会开得更大些。从这个角度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自身做起,以坚持坚持再坚持的韧劲,带头加强作风建设,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模范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促进本地本单位的作风持续改进。要严格制度建设。无论是肃纪还是正风,都离不开严明的制度。总书记深刻指出,制度的笼子太松,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牛栏关猫”是不行的。“牛栏关猫”关不住,主要不在于“猫儿”狡猾,而在于“牛栏”太宽、太空。防范“牛栏关猫”现象,一方面要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权力运行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切实建起细密、结实的“篱笆”,使“猫儿”无缝可钻;另一方面,要在强化制度执行上下更大功夫,把好的制度真正落实到位,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肃纪正风的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带头做到立德修身。为官之道,德在其首。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做出重要论述,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党员干部为官从政、修身做人,必须高度重视品德的修炼,将之作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努力以人格魅力赢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一是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党的执政形象赋予的时代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所在。当前,价值观不纯的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依然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比如,有的思想庸俗,情趣不健康,甚至对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对办事托关系、就业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见怪不怪,并参与其中。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懂得,当了官不等于品质就过关,职务高不等于境界就高,一定要把立德践德作为立身之本,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健康情趣和高尚情操。二是积极带动良好家风建设。家风是道德文化在家庭中的直接反映,是社会风尚的“晴雨表”,也直接影响着党风的好坏。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党风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规严、家风正的佳话,为今天的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榜样。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吃透严是爱、宽是害的辩证法,带头端正家风、立好家训,管好家人,处好家事,使家庭成为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坚强阵地。

带头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更好履行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能力建设的重要检验。党员干部一定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带头学习法律,带头敬畏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新常态就要有新观念,而新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树立法治思维。党员干部每做一项决策,都要认真想一想是否有权决策、有多大权限决策,想一想决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定程序是什么、法律责任是什么,真正做到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法治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重要意义,善于用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使各项改革举措做到于法有据。比如,近期我们围绕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好外资翻身仗,出台了《全省利用外资“八聚焦八提升”行动计划》,目的就是要通过完善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江苏作为最佳外资投资目的地的良好形象。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当前,经济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要积极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善于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好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法治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中的保障作用。

(本文系江苏省省长石泰峰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专题轮训班上讲的专题党课,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总书记党员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时局图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党员标准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