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2016-05-14周志斌

新课程·中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效果课堂教学

周志斌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让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提出了以下课堂教学“五环节”的教学模式,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教师的倾囊相授使得学生就像海绵吸收水分一样吸收知识,过饱和的状态造成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也要转变观念,采取新的教学形式与策略。

一、自主学习,以学定教

自主学习是当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同的知识结构之间都存在某些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对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并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针对有疑问的地方向教师或者同学寻求答案,教师也不必全面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而可以有针对性、有指导性地进行讲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及其判定》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然后将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初步的整理与总结,并标记出自己不明白的部分,然后学生在讨论中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则进行统一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时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掌握得不是很透彻,于是我便为学生演示证明的过程。通过这样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既有效地节约了课堂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交流,成果汇总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背景下颇受教师青睐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我就先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一个方程组:x-y=3

3x-8y=14,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出其中的x和y。学生刚开始看到这道题后都觉得无从下手,他们感到很困惑。然后我引导学生想一想之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这个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相比有什么区别,然后有的学生就明白了首先要化成一个未知数的形式。虽然学生不知道具体的原理,但是他们通过思考与讨论在练习中找到了解题的思路,即我们所说的“消元”。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

活力。

三、展示成果,质疑问难

成果展示环节的实施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既可以为教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又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使师生帮助解答,从而使学生在共同讨论中得到进步,实现师生的合作共赢。

函数部分的知识一直是初中数学中学生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二次函数的内容更是学生在学习时的拦路虎。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喷泉、向上抛出的小球的运动轨迹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案例构建出一个数学模型,总结出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有些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解法还有些问题,我便引导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本质,让学生理解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有重点地进行学习,降低了学习的任务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当堂练习,总结反馈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学生在练习中可以进行查漏补缺,找到学习中的漏洞,并及时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要及时地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便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比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几道与所学内容难度相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做题中巩固知识,并达到熟练的程度;学习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性的练习题,即让学生探究R、d、r之间处于什么条件下,两个圆为相离、相交、相切的状态,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思维能力。

五、拓展延伸,内外结合

数学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科学性,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提高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几何图形》后,我就让学生设计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学生要设计出精美的纸盒,他们不仅要利用数学知识在纸上绘制出立体图形的各个面,确保尺寸的正确,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发散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杨仲东.初中数学“和谐高效‘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学周刊,2016(1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效果课堂教学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