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思政课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2016-05-14方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

方芳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将取缔之前的四位一体,其中就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而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和主力军就是当代的大学生,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5903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1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凸显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诠释文明价值和理性洞察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生态文明体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人们对以往价值观重新认识的过程,生态文明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生态文明实际上就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在开发和利用大自然的时候,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既要统筹现阶段的发展,也要着眼于未来,既要利用资源,同时也要保护环境、珍惜生命,这样搞好生态文明可以创造有利的条件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搞好生态文明教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社会都需要为节约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而做出努力和贡献,而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得以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就是使人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得到更新。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其重要的宣传者和参与者就是当代的大学生,但是其中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各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培养,但是关于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相处的内容基本上甚少涉及。近些年,生态文明教育逐渐引起了各大高校的关注,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生态文明内容的课程;一些高校组织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并号召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2—3]。但是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是其主要内容,即教会大学生如何有效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即使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是课程内容较为浅显,缺乏对生态文明内容的深入剖析,往往导致学生看到的内容只是一些枯燥的、空洞的概念,以及一些乏善可陈的数据的罗列,没有在学生思想和内心深处树立生态保护的观念。由于现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没有给予生态文明教育充分的重视,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尚未养成,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目标也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其所形成的生态意识起点和层次比较低。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自然资源是现阶段比较普遍的现象,例如损毁或者破坏公共设施等等[4]。另外,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这就无法避免由于自身行为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实际上,高等院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其目的,即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并用这种意识形态来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生态文明问题,这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因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而被断送,因此,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

2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文明人,并使其具备一定的生态伦理道德,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育功能之一。育人的重要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将生态文明教育列为其重点的内容,就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和谐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行为得到有意识的调整和规范[5]。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看,生态文明可以从诸多方面得到体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无论是现代生活抑或是新型工业道路,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或者是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就内容本身的要求来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来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这既是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在现实经济政治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变化的具体体现,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社会功能。生态文明的宗旨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着重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共存共荣、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就是自然界。

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途径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内容,有侧重、有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尽可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另外,不同的学科在其特点和内容上也会有不同,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各有侧重、互相渗透[6]。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当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是其应该着重强调的内容,例如就爱国主义问题而言,大多数情况下会涉及到如何教育学生真正地做到热爱祖国,其中之一就是要懂得善待自然、热爱自然;就肩负历史使命问题而言,其中就包括了生态环境关系与历史使命感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涉及到自然环境问题的时候,要保持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对待自然环境,也是科学对待人生环境课题中的重点内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中,可以以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为基础,阐明我国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做到。让学生对现阶段我国追求的发展模式有深刻的认识,这种模式是长远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而绝非是片面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基础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自然规律的指导作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当中,普遍联系的观点足以证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是无法割裂开来的,彼此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对自然存在物要有清醒的认识,包括生命、肉体机能、人的肉体等等,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地理环境,自然界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物质资料,即便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其最重要的基础也是物质生产劳动,如果没有自然界慷慨赐予,人类社会将无从谈起[7]。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在假期当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对家乡的生态文明情况进行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具报告,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目标,提高和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2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水平

在学科教学中对生态文明教育要有侧重、有机渗透。除此之外,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题讲座也至关重要。让学生明白增长和发展实际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经济发展有可能会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在进步。同时,要对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三高两低”的问题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阐述,例如,石化能源过度消耗引起能源问题;大量使用农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不合理、不科学引进生物技术引起生物入侵问题、科学伦理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引起复杂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通过讲座对上述问题的阐述和讲解,可以强化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8—9]。同时,也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使命,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应该被珍爱,这就是爱惜自己、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从而充分体现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实际上当下大学生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3采用开放性教育方式

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学研究不能过分偏重,应适当组织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否则生态文明教育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10]。第一,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真正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当中来,就某一个真实的生态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表达出来;第二,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和调研活动,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极其严重,使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不断增强;第三,生态文明宣讲活动要积极地展开,例如,在每年世界环境保护日举办相关的展览、专题讲座等活动,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水平;第四,向学生列举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及其治理的例子,让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向学生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使其真正地明白生态文明建设与不断地努力是成正比的,只要付出科学有效的行动,生态环境就会得到一定的改善;第五,绿色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应该定期组织,例如,积极号召和鼓励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测量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程度,调查和研究本地工厂的排污情况等等,让高校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第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创新,研究低投入高产出并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发明创造,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低能源消耗和高效益产出的巨大反差,在开放性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建立社会主义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

4加强课内活动和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来强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感性认知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感性认知,如果部分高校没有能力或条件组织学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内想方设法地开展实践性教学,例如借助于多种教学活动、多媒体等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感性认知。因为学生在观察、了解、分析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可以多动手、多动眼、多动脑,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懂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在课内实践教学当中,可以组织点评新闻时事的活动,每节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点评和播报新闻时事;在主题讨论当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现实关联性比较大的话题,如地球气候怎么样?为什么会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应该如何治理?什么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其目的和内容是什么?在政治时事辩论的过程中,其辩论的焦点亦可以是生态问题,如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与其他人有无关系?如何看待以提倡消费、扩大消费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会随着课堂内开展的实践性教学而得到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诚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把生态道德规范当作是自己的良知、甚至是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5强化课外生态文明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

首先,针对现阶段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设选修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其次,加强对有关优化生态环境内容的收集工作,并开辟专栏,可以是黑板报的形式,也可以是墙报的形式,加大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力度;再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的活动,尤其是“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植树节”等活动的科普宣传活动;最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新生活方式,培养绿色消费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爱护草花树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电、用水,对塑料袋的使用尽可能地控制次数等等。

三、结束语

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树立和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在其进行宣传、学习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高等院校教学实践中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只有清醒地认识现阶段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我国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并意识到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加入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娟.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6):49—51.

[2]陈洪,玄凌,肖向红,等.高校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现状调查[J].经济师,2015,(4):47—49,50.

[3]张泽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创新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255—256.

[4]刘建伟.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6):17—18.

[5]姜赛飞.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2011,(8):23—24.

[6]吴明红,严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2):64—65.

[7]廖金香.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13,(4):137—141.

[8]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55—57.

[9]彭秀兰.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J].教育探索,2011,(4):21—22.

[10]张雪梅.略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J].理论导刊,2015,(9):54—57.

[11]姜友维.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52—54.

[12]齐秀强,屈朝霞.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场域与实现路径[J].求实,2015,(4):4—13.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