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私德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5-14周碧波饶芬芳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私德德育大学生

周碧波 饶芬芳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德育;大学生;私德

一、大学生私德出现的问题

1、理想淡化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从根本上引起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淡化理想信念现象,具体表现是:第一,政治理想上,一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失去信心,产生动摇思想,对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持冷漠态度。第二,生活理想上,追求物质利益,艰苦奋斗精神不强,同学间讲吃比穿,注重生活享受。第三,择偶理想上,标准世俗化,谈恋爱的目的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填补精神空虚。第四,道德理想上,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一些学生一心向钱看,提倡要具有合理的利己主义。第五,职业理想上,大学生偏重于经济价值和权力价值,认为社会知识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存在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

2、行为失范

在大学时期大学生们的人格尚未健全,社会纷繁复杂和价值多元化现象存在,他们未必能分辨出善与恶、美好与丑陋、公正与自私。甚至混淆视听、分不出对与错、道德失范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行为失范。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用大量的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谈恋爱等。第二,网络语言失范。有的学生在上网聊天时使用脏话,甚至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并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传播病毒,充当黑客等。第三,社会公德失范。一些大学生公共意识差,到处乱扔垃圾、随处使用污言碎语、课堂上手机铃声不断、不遵守教师和宿舍的公共秩序等。第四,情感道德失范。有些学生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极少数学生甚至具有反社会的情绪,有的学生爱情观扭曲,谈情说爱不是基于生活,而是为了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3、贪图享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甚至高档化,追求世俗欲望的满足,即吃好、穿好、住好、玩好,这种现象日益成为大众最为羡慕神往的生活方式和不懈追求的唯一目标。享乐主义在中国的蔓延和滋长,迅速影响到大学领域,严重消解着传统价值观念和主流文化意识,致使一些大学生追求生活的新潮和高档化。在生活上推崇及时行乐,相互攀比,超前消费,奢靡度日,沉溺于吃喝玩乐。有些学生拜金主义非常严重,认为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把对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放在一边。为了追求享受,有的学生盗窃别人的钱财,违纪触犯法律;有的学生一味地追求“我自由、我快乐”;有的学生不吃苦,生活中捡轻怕重;回家返校时手不想提、肩不想抗。

二、加强大学生私德教育的对策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时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对其进行以理信念为核心的教育。因此,高校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一,要对大学生强化主流意识的教育。加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国梦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教育;加强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教育;加强基本国情的教育等,进一步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基础。第二,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研,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和学习,加强各种舆论媒体阵地的建设,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典型,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第三,要在新生入学、学生毕业和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贯彻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2、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健康合理的伦理道德思想,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第一,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教育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让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培养学生“国而忘私,公而忘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操;教导学生要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志向。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励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要对大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的内容浩瀚渊博,具有诸多的道德规范,有丰富的践履道德规范的德行,有如何实现道德社会的道德教育思想,有中国文化独到的修身之道等等。积极推行“仁爱”教育,它是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最高精神境界。倡导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第三,对大学生进行人格修养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正心笃志、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崇德弘毅、奋发向上”的品质,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锤炼出他们知荣耻、守诚信的健康人格。

3、加强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求知与择业问题、神经症问题等引发的各种心理冲突,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着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并容易对德育工作者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甚至会造成拒绝接受教育内容。因此,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及时矫治大学生们的心理疾病,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并为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和谐的环境,进而实现德育的最佳效果。建议各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科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高校应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要重视建设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服务工作;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建立纵横交错、上下联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制,完善其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加大力度建立心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基金项目:安徽三联学院校级课题“高校德育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私德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kyb2016005

【参考文献】

[1] 唐光辉, 刘 媛.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4):53-54.

[2] 肖国忠. 大学要培养“才”,更要培养“人”[N]. 光明日报, 2010-03-03(7).

[3] 张小琏, 刘思林.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 思想教育研究, 2013(4):93-96.

[4] 刘月秀. 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3(12):54-56.

猜你喜欢

私德德育大学生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私德教育
“公德”与“私德”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